精品幼兒園觀察記錄《老師等等我》

本文已影響2.43W人 

背景:

精品幼兒園觀察記錄《老師等等我》

我班幼兒都是從託班升上來的,孩子的自理能力、動作發展方面一般都比其他幾個班強,而徐詩語小朋友是這學期插班進來的,而且從未入過託,因此在各方面都比其他幼兒弱一些,尤其是生活自理能力及常規方面。

案例一:

下午起牀了,小朋友們都忙着自己穿褲子,大部分幼兒在老師的幫助下都穿好了衣服,小語靜靜地躺在牀上等待老師幫她穿衣起牀,我走過去幫小語穿好衣服,然後把褲子幫她放好後對她說:“小語,你自己學習穿褲子好嗎?”小語笑咪咪地答應了。在小語笨拙的動作下終於把褲子穿好了,小語顯得特別高興。“老師,我穿好了!”說完蹦蹦跳跳地去衛生間小便了。當小語完成一系列生活活動時,班內的孩子基本在吃點心了。今天的點心是乾菜餅,當大部分幼兒都吃完點心後,我提醒幾個吃得慢的幼兒快一點,我們要到外面去玩了,剛說完,小語放下點心,就把椅子搬過來做好了,“小語,把點心吃完了再過來。”我對小語說道,小語無奈地回到餐桌旁,繼續啃乾菜餅,邊啃邊說,“老師等等我”。看到小語對着點心發呆,我繼續催小語:“快點,我們要走了。”小語急得快哭出來了,接着一陣嘔吐聲打破了靜靜得等待聲,源源喊到:“老師,小語吐了”,“小語怎麼了?”在清理嘔吐物時我想難道是小語身體不舒服……晚上家長來接時,我跟家長反應了這一情況,小語媽媽說:“小語在家從沒吃過這種乾糧,她不喜歡吃乾乾的點心,大概是不想吃,所以就吐出來了。”聽家長一說,恍然大悟。

案例二:

今天的點心是小蛋糕,小朋友們都非常愛吃,不一會兒都吃完了,而小語還在慢慢地喝水,我對小語說:“小語,快點,我們要去玩大型玩具了。”這樣她又開始着急了,“老師等等我,我馬上吃好了”。當我爲吃完點心的幼兒整理衣服時,青青跑過來對我說:“馮老師,小語的蛋糕掉到地上了”,看到地上的蛋糕,我想肯定是又不想吃點心,剛好中午成成接回去,還多了一塊蛋糕,我重新夾了一塊給小語,然後對小語說:“這次不要掉了,不然今天就沒五角星了。”小語失望地低下了頭。整理完衣服,我帶着幼兒準備出去完時小語忙拿者蛋糕跑過來排隊,我對小語說:“小語,留在教室裏吃完了再出來玩。”“老師等等我,我就吃完了。”小語邊哭邊把蛋糕望嘴裏塞,接着又是一陣嘔吐……

案例三:

今天又要吃糕點了,想到小語以前吃點心的樣子,怎麼辦呢?既然小語不喜歡吃,那就少給她一點,起牀時我第一個給小語穿好衣服,讓她第一個喝開水,等到分點心時,我把杏元餅分成了四份,給她一份,“小語,大家都吃一個大的,小語吃一個小一點的,肯定能吃得很快了”。小語拿着點心,跟同伴一比,笑咪咪地說:“嗯,我吃第一名。”在愉快地心情下小語兩口就把點心吃完了。看到小語吃完了,我又拿了一份對她說:“小語真快,吃了第一名,小朋友們都還沒吃完,我們再吃一塊等等她們好嗎?”小語顯得特別高興,一把拿過點心就吃起來,就這樣,小語在很快的時間裏吃完了點心,看看還有幾個沒吃完,還跑過來對我說;“老師,我等等他們哦”。

分析與反思:

幼兒期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期,這一時期養成的良好習慣,將影響着孩子今後一生的發展,孩子的發展最主要的是要有健康的'體魄,而健康的第一步主要取決於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進餐行爲習慣,攝取豐富的營養食品。小班幼兒是一個剛從家庭生活來到幼兒園集體生活的一個羣體,在家訪中我們瞭解到有不少家長在對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開發,輕行爲習慣培養的現象,決大多數幼兒在家中的進餐都是由家長來喂的,除此之外還讓幼兒在家中養成許多不良的進餐習慣,導致很多幼兒對進餐不感興趣,有時甚至表現爲厭惡,進餐時思想分散,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將飯菜含在嘴中不嚥下去,咀嚼吞嚥慢,有時還故意將飯菜嘔吐在碗內;邊吃飯,邊跑,邊玩這已經是進餐時的潛規則了,還有許多幼兒有嚴重的挑食現象。而這些不良習慣隨着孩子的入園也帶入了幼兒園這個大集體中,我們曾觀察過,初入園時能愉快獨立進餐的幼兒只有寥寥兩三個。有的幼兒雖然會自己吃,,但習慣不好,滿桌滿地都是飯粒、菜羹,在進餐速度上也有很大的差別,幼兒挑食現象也較普遍。長此以往,將使幼兒身體得不到基本的營養保證,影響幼兒的健康成長,也使幼兒失去了良好行爲習慣養成的關鍵期,以後糾正起來更加不易。

作爲一位小班的老師,我們就是鼓勵孩子要自己獨立吃飯,樣樣都吃不挑食,並且養成一定的衛生習慣。同時要善於觀察每一個孩子的不同,採取有趣的不同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做到因人而異,從而來糾正幼兒的偏食、挑食以及不良的進餐習慣,幫助孩子從小養成自覺良好的進餐習慣。小語是一位挑食的幼兒,而且在進餐時喜歡東張西望、發愣。再加上是新生,因此每次的就餐成了老大難。孩子挑食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一種表現,說明孩子開始學着自己作決定,想按照自己的喜好來選擇食物。孩子的飲食習慣很大程度上是沿襲家庭的飲食習慣,在與小語父母的交流中得知,小語家是不吃的乾糧之類的食物,也正是他們家長不吃的,家中更是不買這些食物,因此,久而久之,小語形成了挑食的習慣。

針對小語的情況,我們分析原因,結合孩子自身特點(喜歡玩遊戲、得五角星等)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1、時間寬裕法

小語是新生,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比較弱,所以動作較慢。往往其他幼兒在吃點心時,

小語還在喝水。這樣小朋友要出去玩時,她沒有吃完點心心裏一急,就會出現嘔吐、故意將點心掉到地上情況。因此,起牀時我們先給小語穿衣,讓她先吃點心。讓她在就餐時間上相對寬裕一些。

2、座位安排法。

以前,爲了老師便於管理,我們通常都回把偏食的吃的特別慢的幼兒集中在一、二張桌

子上,但效果卻不是很理想。現在,我改變了方法,把他們安排在吃的很能幹的孩子一起,這樣,他們看到自己周圍的好朋友吃的這麼香,受到感染和鼓舞,漸漸也吃的快,吃的香了。

3、逐漸加量法。

對於一些孩子從小就不吃的某中食物,要他一下子改過來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現實的。對於這這種情況幼兒我採用了“逐漸加量”的方法。剛開始時,給的少一些,以後逐漸增加,讓他們慢慢的適應。

4、物質鼓勵法。

對偏食的幼兒那怕是一點點進步,我都及時給予鼓勵,併發給他們一顆五角星、小貼畫、小卡片等,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促使幼兒改正偏食的不良習慣。

5、家園配合,

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時間的積累和磨練,更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來鞏固孩子們的進餐常規。首先家長要做好榜樣作用,例如在吃飯前,可引導孩子關注一下誰還沒坐到餐桌邊,讓孩子感受到用餐必須是在餐桌上做的事,並能和家人一起愉快地享受用餐時光,進餐時儘可能排除引發孩子玩的因素,並儘可能將看電視與吃飯時間錯開,當孩子把飯粒灑落在桌面上時,父母應引導孩子將它們撿起,培養孩子節約糧食的習慣。其次作爲挑食兒童的家長,自己應該自我反思一下,孩子的習性是否是延續自己。在飲食的安排上儘量做到合理搭配,讓孩子嘗試多種食物。

在家園的有效合作促進下,孩子的進餐情況有了很大的改善,我們也深知,一個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我們持之以恆的努力,我們也將一如既往地把這項工作更深入地開展下去,爲幼兒發展打好最堅固的根基。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