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30歲工作之癢

本文已影響2.38W人 

職場30歲工作之癢,在工作過程中很容易碰到這些問題,想要努力向上爬就要做好萬全的準備,提升自己的能力纔是頭等大事,我們來看看職場30歲工作之癢教你在職場站穩腳跟。

職場30歲工作之癢1

那種越撓越難受的癢

講述人:丁亞,31年,去年5月產一小寶寶,數月前返回工作崗位。

我一直想換份工作,沒結婚前,我就想等結了婚再換,可結了婚後,丈夫又勸我生了孩子再考慮跳槽,如今孩子生下來了,我決定認真盤算換份可以奮鬥終生的工作了,麻煩也就接踵而來:自己三十出頭,換一份工作成本要比以前高,不能像年輕時那樣像換衣服一樣換單位;而因爲有了一點資歷,人也變得挑食,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負擔也明顯比以前換工作時要大得多,我不知道面對新環境自己是否能適應,自己是不是還有足夠的競爭力和勇氣像年輕人一樣重新起步,還特別擔心反覆考慮之後做下的決定是錯誤的,再等幾年再老一點,要補救就更難了。因此最近反而愈發苦惱了,總是在要不要走、走到哪裏去、怎樣找到路等問題上糾纏不清。簡歷投出去後,既想盡快聽到迴音,以證明自己還有強大的競爭力;又希望全部石沉大海,以把我全部矛盾的心境打消。這癢的感覺可絕對不好受,我反覆與丈夫、與好朋友商量這事,安慰的話語、有益的建議他們不知說了幾百幾千遍,這個話題都說疲了,我仍然覺得心裏不踏實。

職場30歲工作之癢

調查:爲什麼發癢?

突然很想換一份工作,是幾乎每一個三十歲左右女人常談的一個話題。

關於爲什麼在三十歲這個年齡段會躍躍欲試想換工作,記者與多位此年齡段內的朋友聊過這個話題,據所收集的朋友的故事及朋友的朋友的故事,在工作上發癢的心態可分爲以下幾類:

人生規劃剛好到了癢的關口

有些人喜歡先規劃後行動,他們給每個人生階段設定一些必須達到的目標、必須去做的事情。因此這類癢是預設好的,到了這個階段就會自然發作。只是這癢的感覺亦不好受。因爲人們制定計劃,並不就要教條地遵從,計劃要經實踐檢驗後再根據形勢做出改動。到了三十歲這個轉折時期,制定計劃的人就要判斷前一階段的目標是否達到,如果計劃執行狀況超出或未能達到自己的預期,這下一步該不該按計劃走,並且怎樣走,就成了對主體判斷力的`考驗。

自己有更高的期待

30歲就如人生的期中考,是檢驗前階段成績的時期,回首過去,難免會感到有所遺憾、有所不滿,於是給自己重新假設,或者走另一條路,我的收入會更高,我的職位會更高,我的生活會更滋潤。似乎30歲還有最後一次“亡羊補牢”的機會,於是便有了改變現狀的衝動,便“癢癢”地想要換個工作。

受與同齡人對比的刺激

大學同時畢業的室友,有的已經成爲企業老總;高中時一起玩的朋友,有的身居要職,春風得意。而自己尚什麼成績都沒有,在學校裏他們還沒自己幹得好呢。於是懷疑自己是不是幹了不適合的行當,自己是不是應該重新干份有奔頭的事業?想換工作的心思就在這些自我質疑下誕生。

職場30歲工作之癢2

人到中年都必然是一場危機。

說到中年危機這個詞,其實並不是什麼新鮮詞,小編這邊查到的資料顯示,中年危機最早的提出者是著名的心理學家、經濟學家榮格先生,榮格先生在上個世紀6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中年危機理論,他通過調查發現,人到了35-40歲之間將會陷入一種極度難熬的狀態,榮格先生將其歸納爲中年危機。

通過觀察自己周圍的同事朋友,發現的確人到中年出現了兩種很極端的現象,一種現象人到中年變得更加成熟穩重,事業發展蒸蒸日上,可以說是發展的最黃金時代,另一種現象,人到中年卻呈現出一種比較讓人擔心的停滯狀態,如果你在單位沒能上升到領導崗位,到了中年反而就容易成爲事業上的瓶頸期,問題開始出現。那麼如何破解所謂的“職場中年危機”?

破解所謂的“職場中年危機”

首先離不開政策層面的頂層設計。就業是民生之本,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就業優先政策置於宏觀政策層面,並提出“從失業保險基金結餘中拿出1000億元,用於1500萬人次以上的職工技能提升和轉崗轉業培訓”的具體舉措,真金白銀的促進職業培訓投入,爲促進就業注入了更多活力。隨着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各種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涌現,既爲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提供了可能,也爲創新創業提供了新機遇、新渠道。

職場30歲工作之癢 第2張

破解“職場中年危機”,還有賴於用人單位的社會責任。對任何一家成熟的企業來說,在創造利潤、對股東利益負責的同時,還要承擔對員工、對社會和環境的社會責任。作爲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內容,爲員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激勵機制、完善員工培養體系和職業發展通道,既是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的應有之義也是調動勞動者積極性的必然要求。包括阿里巴巴、騰訊在內的很多互聯網企業都爲員工提供了完善的培訓體系,履行企業責任非但沒有影響收益,反而實現員工與企業的同步成長。

破解“職場中年危機”,更需要勞動者自身不斷的主動學習。在網絡信號無處不在、人工智能如火如荼的時代,對勞動者特別是高科技產業從業者來說,再也沒有“一勞永逸”的知識技能可以反覆運用十幾年,只有順應產業演進的基本趨勢並踐行“終身學習”理念,儘早進行職業發展規劃並及時修正應變,才能掌握主動權,保持自己的職場價值。

總體而言,科技發展在推動生產力發展和產業結構轉型的同時,短期可能會造成一定的結構性失業,但隨着就業政策持續引導、企業培訓不斷完善、勞動者主動學習能力不斷增強,一種相互依存的良性互動的勞資關係將會被重新定義,爲經濟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活力。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