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的詳細介紹

本文已影響2.98W人 

慈禧的詳細介紹,一般根據其徽號簡稱爲“慈禧”“慈禧太后”,又稱“西太后”“老佛爺”。她是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同治、光緒時期的實際統治者,下面一起來看看慈禧的介紹。

慈禧的詳細介紹1

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一般根據其徽號簡稱爲“慈禧”“慈禧太后”,又稱“西太后”“老佛爺”。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同治、光緒時期的實際統治者,前後掌晚清政權近半個世紀。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

1852年入宮,賜號蘭貴人(一說懿貴人),次年晉封懿嬪。1856年生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晉封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

1861年咸豐帝駕崩後,與孝貞顯皇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之後聯合慈安太后(即孝貞)、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清政府暫時進入平靜時期,史稱同治中興。1873年兩宮太后捲簾歸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擇其侄載湉繼咸豐大統,兩宮再度垂簾聽政。隨着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1884年“甲申易樞”恭親王被罷免,慈禧開始獨掌大權。1889年歸政於光緒,退隱頤和園。1898年,發動戊戌政變,再度訓政。1900年庚子國變後,實行清末新政,對兵商學官法進行改革。

1908年,光緒帝駕崩,慈禧選擇三歲的溥儀作爲新帝,她自即日起被尊爲太皇太后。次日在北京儀鸞殿去世,葬於菩陀峪定東陵。

慈禧的詳細介紹
  

歷史評價:

曾擔任陸軍部大臣穆爾察·鐵良幕僚的惲寶惠曾道:“慈禧太后之爲人,陰鷙而多智謀,對滿漢大臣能恩威並用,權不旁落,絕非一般婦女所能及。”

趙爾巽主編《清史稿》:及文宗末造,孝貞、孝欽兩皇后躬收政柄,內有賢王,外有名將相,削平大難,宏贊中興。不幸穆宗即世,孝貞皇后崩,孝欽皇后聽政久,稍稍營離宮,修慶典,視聖祖奉孝莊皇后、高宗奉孝聖皇后不逮十之一,而世顧竊竊然有私議者,外侮迭乘,災祲屢見,非其時也。

不幸與德宗意恉不協,一激而啓戊戌之爭,再激而成庚子之亂。晚乃壹意變法,怵天命之難諶,察人心之將渙,而欲救之以立憲,百端並舉,政急民煩,陵土未乾,國步遂改。綜一代之興亡,繫於宮闈。嗚呼!豈非天哉?豈非天哉?

伊萊扎·魯哈馬·西德摩在《中國,長壽帝國》中說:少數幾個見過這位太后的人將她敘述爲一位身板挺直、面目秀麗的高個子女性。她長着一雙鷹眼,有着明顯的'韃靼人特徵。她態度高貴而傲慢,嗓音中帶有不可動搖的權威和絕對的威嚴。

慈禧的詳細介紹2

軼事典故:

名字之迷

民間傳說或影視作品,一般稱慈禧太后爲蘭兒或玉蘭。可能是因爲慈禧進宮後的第一個封號爲“蘭貴人”,很多小說筆記誤以爲“蘭兒”是她的乳名,實則不然。

據慈禧家族後人葉赫那拉·根正稱,慈禧的乳名實際上叫“杏兒姑”,“姑”是滿人對未成年女子的通常稱呼,而“杏兒”的名字則是因爲當時家中庭院種有幾顆白杏樹,由此,慈禧的爺爺給她起了個大名叫“杏貞”,小名“杏兒”,取義“忠貞”之意。

至於咸豐皇帝初封杏貞姑娘爲蘭貴人,大概是因爲咸豐最喜歡玉蘭花,因此給她這樣一個封號,以表示自己對她的愛慕之意。還有宮中太監稱慈禧的小名爲“蓮兒”。

稱老佛爺

在有些歷史小說,電影、戲曲中,把慈禧太后稱作“老佛爺”。實際上,“老佛爺”的稱呼不是慈禧專用的,清朝各代皇帝的特稱都叫“老佛爺”。

清朝帝王之所以用“老佛爺”這個稱呼,是因爲滿族的祖先--女真族首領最早稱爲“滿柱”。“滿柱”是佛號“曼殊”的轉音,意爲“佛爺”“吉祥”。後來,有的顯赫家族,世襲首領,起名就叫“滿柱”。滿清建國後,將“滿柱”漢譯爲“佛爺”,並把它作爲皇帝的特稱。

而慈禧能得到“老佛爺”的稱呼,據說和一個故事有關。光緒初年,慈禧爲達到二度垂簾聽政的目的,曾使用了種種手段,但懾於朝中有人反對,終日心中不樂。

心腹太監李蓮英猜知真心事,便令人在萬壽寺大雄寶殿的後面建了一座佛。建成之後,李蓮英向慈禧謊稱萬壽寺大雄寶殿有雙佛顯光的吉兆。慈禧去後,發現萬壽寺大雄寶殿供奉的依然是原來的三世佛,不覺勃然大怒:“明明是原來的三世佛嘛,哪來的雙佛顯光?”

李蓮英忙請她到後殿觀賞。慈禧慢慢悠悠轉到三世佛後,果見觀世音坐在殿中央。這時,李蓮英喊道:“老佛爺到。”其他人即刻跪伏高呼:“恭迎老佛爺!”慈禧故作不解道:“你們迎接的是哪位老佛爺呀?”李蓮英等人答道:“就是迎接太后您老佛爺呀!”

一席話說得慈禧心花怒放。自此,老佛爺這個稱呼便從萬壽寺傳遍京城,舉國上下,都稱慈禧爲“太后老佛爺”。

慈禧的詳細介紹 第2張
  

喜愛珠寶

清代民間,慈禧太后的金銀首飾是數不勝數,有這麼一對“翡翠西瓜”,慈禧太后的掌上寶貝。相傳慈禧死後,兩個“翡翠西瓜”被陪葬在慈禧墓中,1928年,孫殿英盜掘了東陵後,這兩個“西瓜”就杳無蹤跡了。

慈禧太后採購美國碧璽大部分都是通過馳名世界的蒂芙尼公司進行的,碧璽寶石也大部經過了蒂芙尼公司的寶石學家J·L·坦綸博姆的鑑定。翡翠西瓜所特有的雙色組合當時幾乎只有聖地亞哥的碧璽礦才具備。所以毫無疑問,慈禧太后的翡翠西瓜來自美國聖地亞哥。

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大梅薩平原的伊巴拉雅碧璽礦,在19世紀末期即已聞名於世。自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伊巴拉雅礦開採出來的大部分碧璽都出口到了中國,供慈禧太后的宮廷享用。

隨着滿清王朝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中被推翻,王朝的奢侈生活也到此畫上了句號。其結果是伊巴拉雅礦的碧璽產品因爲中國市場告吹而滯銷,該礦被迫關閉。一直到2012年12月,該礦才被重新開發。

聽留聲機

1904年是慈禧的70大壽,很多官員想盡一切辦法來張羅禮品,其中有一款櫃式留聲機深得慈禧的賞識,那就是美國維克多公司生產的.全球最早的櫃式留聲機(樣品機)。

慈禧一生享盡榮華富貴,生活時尚超前,在發達的西方工業面前,也是滴滴不漏,佔盡先機。照相、電燈、洋車、櫃式留聲機,應有盡有,這臺全球最早的櫃式留聲機擺放在她的寢宮裏,時常傳出悅耳動聽的旋律,唱片的內容有中國的小曲、有國外的華爾茲舞曲。

樑誠1903年到1908年初是大清三品卿的資格出使美國、祕魯、古巴等國。他早年受過西方文化的教育,並深受西方文化的影響,非常喜歡留聲機。

1904年維克多推出了第一批櫃式留聲機的樣品,由於不是商品機,美國也只有一些政府高層官員纔有機會使用這樣高檔留聲機,當年美國官員把這臺留聲機送給樑誠,樑誠又把這臺留聲機送給老佛爺慈禧太后,作爲慈禧太后的70大壽的禮物。

處死記者

《中俄密約》的內容公之於衆後,國內外輿論一片譁然。全國人民羣情激憤,紛紛斥責清政府的賣國行徑,進一步促進了全國範圍內革命運動的深入開展,清政府則陷入了非常難堪的狼狽境地。在國內外強大輿論的壓力下,清政府不得不放棄簽訂《中俄密約》的計劃。

惱羞成怒的慈禧太后極其殘忍地下令將記者沈藎“斬立決”。後因懼怕行刑會影響慈禧太后的生辰“慶典”,慈禧太后這才發佈懿旨:“着即日立斃杖。”1903年7月31日(陰曆六月初八),沈藎被殘忍處死,成爲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殉職記者。

慈禧的詳細介紹3

236晚清風雲人物——慈禧太后

晚清最重要的政治人物,當屬慈禧太后莫屬!她一生髮動三次宮廷政變,全部成功,始終處在權力巔峯!她一生支持了兩次改革,面對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審時度勢,做出正確的決策,不愧爲識時務者。她面臨的政局,內憂外患頻繁激烈,總體上她都處理得遊刃有餘!可算是一位女中豪傑!

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生於1835年,原是咸豐帝的妃嬪,1856年生兒子載淳(即同治皇帝),晉封懿妃。1857年22歲,晉封懿貴妃。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咸豐帝攜大臣妃嬪逃往熱河,只留恭親王奕訢留守北京,作爲與侵略者的全權談判代表。

1861年8月咸豐帝在熱河駕崩。臨終前傳位6歲兒子載淳,命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等八大臣贊襄政務。同時又給皇后和皇太子兩枚代表皇權的印章(由母親懿貴妃代管),希望他們相互牽制。

一、發動辛酉政變

1861年咸豐帝駕崩時,慈禧只有26歲。雖然自己兒子立爲皇帝,但兒子只有六歲,主少國疑。實實在在的孤兒寡母狀態,沒有黨羽,政治經驗也不足。正常來說,只有任人擺佈受欺負的份。慈禧如何擺脫這種局面呢?

首先,想到要擺脫受制於人的局面。她不以婦道人家自怨自憐,積極想辦法,以我爲主把握主動,表明她有主見,是一個勇敢的人!其次她想到了辦法。

她分析朝中各種政治力量,決定聯合恭親王發動政變。恭親王不是一般人,當年天資聰穎,頗有才氣,曾是道光帝心儀的繼承人。雖然時運不濟,讓哥哥當了皇帝,但他也是一個重要的政治人物。

咸豐皇帝避難熱河,恭親王留在北京全權辦洋務,其實是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咸豐皇帝駕崩,遺命的輔政大臣,卻沒有恭親王,恭親王心懷不滿是一定的。恭親王的能力、勢力、以及由於不滿而共同奪權的忠誠,因此成爲理想的聯盟對象。慈禧分析的精準,表明她很有智慧。

他們經過縝密的計劃,利用咸豐帝的梓宮回京的機會,發動政變,設計逮捕了八大臣,判處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自裁、肅順斬立決,其他人革職。

奕訢被封爲議政王。這個過程千頭萬緒,事情高度機密。任何一個細節的疏忽,都會功敗垂成!她指派的人,能夠忠於她,顯示出恩威並施的手腕;顧命大臣或殺或革,顯示其雷霆手段,殺伐決斷的.王氣!是爲辛酉政變,從此開啓兩宮垂簾聽政、親王輔政的體制。

慈禧的詳細介紹 第3張
  

二、支持洋務運動

從1861年到1884年,是慈禧與恭親王合作的蜜月期。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外國列強與清王朝簽訂不平等條約,獲得戰爭賠款,以及在華的各種特權,紛紛撤兵回國。列強與清政府的關係,從軍事侵略轉爲貿易和經濟掠奪。國家暫時處於和平發展時期,這是一個難得的戰略機遇期。

日本開始明治維新。慈禧和恭親王也抓住時機富國強兵。他們整飭吏治,重用名臣,依靠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等名臣,大辦洋務,發展軍用、民用工業,訓練海軍和陸軍,建立起了初步的近代化工業體系,也建立了一支比較強大的海軍艦隊,應當說成效顯著。

歷史上稱爲洋務運動。期間,對外和平相處,對內先後鎮壓了太平天國、捻軍、苗民起義,解除了內患,出現了“同治中興”的局面。洋務運動是千年大變局的應對舉措,都是全新的事務,所有重大事情的決策,實際上最終都是慈禧太后。

據說左宗棠1866年先上奏摺請辦船政,遭委婉拒絕。由於封疆大吏非奉詔不得入京,再想出“請訓”之策,取得進京面聖陳述厲害的機會。進京後,面陳船政利弊,但慈禧太后以廷議相推脫。左宗棠廷議上舌戰羣儒,但仍然解決不了問題,因爲此事最終還得慈禧太后點頭。

最後,左宗棠只好跪諫慈禧,直到暈倒,慈禧才同意辦船政。這一件事,可見說起來輕鬆的洋務運動,當時也是困難叢叢、阻力重重的。

三、發動甲申易樞

這個過程中,恭親王集軍、政、外交、皇家事務大權於一身,與一心想大權獨攬的慈禧之間,勢必產生矛盾。1865年,翰林院官員蔡壽祺奏了恭親王一本,訴他貪污、攬權、驕縱、徇私四大罪狀。

慈禧當時30歲,抓住它大做文章,革去恭親王一切職務。雖然有人爲恭親王說情,最終只削去議政王頭銜,但這是慈禧集權的第一步,客觀上也起到震懾恭親王的作用。

到了1884年,中法馬尾海戰,福建水師損失殆盡。當時慈禧49歲,經過20多年的參政聽政議政,此時已政權軍權在握。遇到此敗,一來需要給全國上下一個交代,換句話說,必須有人承擔責任。

二來她早就有處理恭親王的想法,只是沒有合適時機。馬尾海戰,福建海軍損失殆盡,,成果付諸東流,後果嚴重。於是慈禧果斷將以恭親王奕訢爲首的軍機處大臣全班罷免,是爲甲申易樞。從此,慈禧開始獨裁統治。相比於20年前的罷黜恭親王,這次無人反對,或者說無人敢反對了。

四、發動戊戌政變

慈禧的兒子同治皇帝1875年初就駕崩了,只有19歲。慈安、慈禧兩宮太后立醇親王兒子載湉爲帝,是爲光緒皇帝。光緒皇帝當時只有3歲,自然是兩宮太后垂簾聽政。

等皇帝長大了再歸政於皇帝。康熙帝當時也是孝莊太后聽政,但康熙14歲就親政了。轉眼,光緒帝18歲了,於法於理於情都該親政。

於是1889年,慈禧歸政於光緒,退隱頤和園。但大政方針還是慈禧說了算。光緒皇帝訓諭稱“諭旨”,慈禧訓諭稱“懿旨”。年輕的光緒皇帝想放手去幹事,必然與慈禧產生無法調和的矛盾。

1894年中日甲午一戰,經洋務運動建立起來的北洋海軍全軍覆沒,中國完敗。1895年因爲馬關條約簽訂,在北京應試的1300多名舉人聯名上書光緒帝,痛陳民族危亡的嚴峻形勢,提出拒和、遷都、練兵、變法的主張,史稱“公車上書”。

公車上書雖然失敗,但以康有爲、梁啓超爲代表維新派卻成爲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在全國大力呼籲維新。“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的維新主張廣泛傳播開來。1897年11月,發生了膠州灣事件,德國軍艦強佔膠州灣。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東邊日本,曾經做了中國千年的學生,已經通過變法維新走上強國道路。

年輕的光緒皇帝意識到要對國家進行一次徹底的變革。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佈了“明定國是”詔書,正式變法維新。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已經63歲,以雷霆手段發動戊戌政變,囚光緒帝於瀛臺,迫康有爲、梁啓超逃亡,殺譚嗣同等六君子於菜市口,是爲戊戌政變。慈禧扼殺維新於搖籃,繼續執掌權柄。

五、支持清末新政(66歲)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多年大權獨攬,但她始終不糊塗,也沒有滑入剛愎自用的深淵。在義和團運動失敗後,清政府與八國聯軍簽訂《辛丑條約》,賠款甚巨。

全國上下,連朝廷保守派都主動進行變革。1901年,慈禧太后以光緒皇帝的名義頒佈上諭,命督撫以上大臣就朝章國政、吏治民生、學校科舉、軍制財政等問題詳細議奏。

慈禧太后又下令成立了以慶親王奕劻爲首的“督辦政務處”,作爲籌劃推行新政的專門機構,任李鴻章、榮祿、昆岡、王文韶、鹿傳霖爲督辦政務大臣,劉坤一、張之洞(後又增加袁世凱)爲參予政務大臣,總攬一切新政事宜。

派五大臣出洋考察,籌劃君主立憲等。這一切說明慈禧並不是頑固不化的獨裁者!她能夠順應潮流,善於籠絡人才,不斷改革前行。

總結慈禧一生,可用“三次政變兩次改革”概括。沒有謀略膽識,沒有知人善任,沒有堅強沉着是不可能成功的!沒有雷霆手段、恩威並施手腕也是不可能辦到的。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