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新人想要成長

本文已影響2.57W人 

職場新人想要成長,在職場上主要看個人的工作能力,懂得人際交往也是職場制勝的法寶,職場上的很多東西都是值得學習的,做到不被職場困住就是一大成功,職場新人想要成長,你學會了嗎?

職場新人想要成長

職場新人想要成長1

最近是高校畢業生就業高峯期。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一些畢業生工作後心理上尚未“斷奶”,不能迅速適應新環境要求,成爲成熟的職場人,讓用人單位很無奈。

小楊是一名牌大學的碩士研究生,畢業時意氣風發,準備放開手腳大幹一場,但在市區一家事業單位工作一個多月來,每天做的都是接電話、收發傳真、佈置會場等雜事,小楊認爲,這些瑣事大專生都可以做,自己名牌大學的碩士生每天打雜實在是大材小用,部門裏很多同事不過是本科生,論學歷才華根本比不過自己,憑什麼對我指手畫腳。

小楊的領導則認爲,剛進單位的所有新人必須從基層做起,一方面是讓新人充分了解單位的運作情況,熟悉各項業務;另一方面也是爲了考察新人,鍛鍊能力。但現在很多新人往往眼高手低,一進單位就想身居要職,這種想法太好高騖遠。

鎮江新區一家廣告公司的人力資源經理肖先生對今年新招聘的幾位大學生不太滿意,這幾個女孩子平時比較乖巧,和領導說話嘴巴很甜,但對佈置的工作卻沒有時間觀念,經常拖拉,而且喜歡聚在一起聊天,有兩次被經理訓斥,幾個女孩子當場就委屈地掉眼淚,怎麼樣都勸不祝現在經理再給她們佈置工作,只能“連哄帶騙”地說:“小李,你乖一點,今天下班前一定要完成任務,明天可以遲點上班。小陳,你不要再和小李說話啦,早點做完請你們吃冰激凌。”肖經理認爲,現在一些大學生雖然功課學業都不錯,但由於被家庭過分嬌慣,往往心理承受能力差,對待工作的責任心也不強。對公司的重要崗位,他們以後情願招聘有幾年工作經驗的人,因爲他們更有責任心,吃得了苦。

“有問題不是與人溝通,而是找網絡。”某生產製造企業的行政人員王先生說起兩名新員工的工作方式,無奈地連連搖頭。前不久,王先生安排他們寫一份市場調研報告。結果催了好幾次才交上來的報告令他哭笑不得,除了格式不規範外,報告內容大多都是從網上下載的,針對公司的實際情況只有寥寥幾筆。王先生說,他派這兩位年輕人去做這份報告,就是想看看他們的實際工作能力,如果他們覺得有疑問可以虛心請教同事,但他沒想到他們只會“請教”網絡。

針對大學生就業後心理上尚未“斷奶”的現象,鎮江市人才服務中心有關負責人認爲,2011屆畢業生基本上屬於90後,獨立處理問題的經驗比較欠缺,雖然參加了工作,但還沒有完成從學生到社會人的角色轉換,讓他們很難融入社會和工作單位,“心理斷奶”期相對會長一些。高校及相關職能部門應該針對社會需求,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就業教育、訓練和輔導,不僅要訓練學生的就業技巧,更要培養學生的社會性。

同時,他也指出,用人單位應該對初入職場的大學生多一點包容和耐心,多一些信任和欣賞,努力營造團結、和諧、快樂、向上的工作氛圍。而大學生踏上工作崗位後,要根據現實環境適時調整自己的期望值和目標,做好吃苦受累的思想準備,學會從基層做起,腳踏實地發展,以職業人的標準要求自己,對工作認真負責,以單位利益爲重,具備團隊意識,處理好人際關係,既不要驕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切忌急功近利,以自我爲中心。只有認真工作,及早進入角色,順應職場規則,纔能有效縮短“心理斷奶”期,成爲真正成熟的職場人。

職場新人想要成長2

當然,同一批實習的同學,很多人本身也只是想試一試,想知道自己在正式進入職場之前,找一找自己可能感興趣的事情,所以從整體上開,人員流動相當快,但只要堅持半年以上的,基本就會穩定下來。

在聊天中,有一句話,讓我覺得:大家還是成長了。

他們說:實習壓力就大了?那正式員工怎麼辦?

1、撐不下去了?其實是你太玻璃心

在這樣長期與實習生相處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很大的不同:

如果一個人,想法特別多,開口閉口都是”我想進公司學習,然後讓自己更如何如何“,通常他們只會待1個月,甚至更短;

如果這個人,除了想法,對手頭做的事情還有一些好奇心,他可能待的.時間會久一些;在執行階段有些新的想法,如果被採納,甚至證明效果不錯,他就會對手上的工作有興趣。

當然,如果想法被否定了,他可能會覺得「你們都是笨蛋,誰都不如我聰明」,然後很快喪失激情,不久就會走掉;

最後,也有一些人,非常踏實,剛開始的一兩個月看不出他們自己的想法,但凡事交代的事情,都能踏踏實實地完成,效果不算經驗,但絕對能打80分,這類實習生,我們也非常看重,因爲他們讓人放心。

所以,從我們的角度看,問題「實習壓力大」的同學,多半不是因爲工作本身——甚至職場中,我們都知道,無論是工作量還是工作的的真正難度、工作所承擔的責任和壓力,都不能比得過一位正式員工,而是因爲「心理承受能力」。

比如一塊石頭,你扔進杯子裏,和你扔進池塘相比,效果肯定不一樣。 前者可能是“暴風雨”,而後者則是“漣漪”,如果變成大海,就是“沉默”。

這裏有一個杯子,池塘或海洋,對比度是我們的心理承受能力。

職場上,我們可以在給實習生進行打分「抗壓工作能力」的時候,有一種通過通俗的說法,叫「玻璃心」。

當一個提案被拒絕時,你會感到被同事歧視,你會覺得別人鄙視你?

在職場中,大大小小的談判,拒絕他人或拒絕他人,更經常的工作,崗位和遠見的決策,與此相關的事情,不能把一個小的負面人否定掉。

或者,像問題進行描述裏說的「自己寫的賬號已經沒人可以關注」?

關注本身難度大,哪些新媒體從業者對此不擔心?? 沒有人的注意力被憑空吸引,很多人堅持了幾年纔得到爆發,也要及時抓住.. 所以,在你提出這個問題之前,應該有另一個問題:你付出了什麼努力?

這就是典型的「玻璃心」。

2、想找準職業目標?先搞清楚自己喜歡什麼

相比之下,總有一些實習生,雖然暫時不會感覺好——畢竟是人,但他們可以快速調整自己,立即找到一種方法來補充自己的能力。

提議被否定了?

誰否定的?他的理由是什麼?他爲什麼這麼想?對他而言,比起自己的提議,他正在在意的是什麼?有什麼顧忌?有辦法打消嗎?

這些問題,哪怕不是他去回答或解決,但在觀察學生自己主管或者一個團隊以及其他組織成員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有這些思考,他眼裏看到的對話就會變得完全不一樣。

你寫的賬號沒人關注?

你寫的內容本身好嗎? 如果是從來沒有了解過你的人,你寫的內容他們看得懂嗎?你寫的內容是小衆領域嗎?平臺規則你瞭解過嗎?平臺機制你瞭解過嗎?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說的職業生涯規劃。

這是我們一個企業只要你在職場待一天他們就會陪你一天的話題,但是沒有多少人選擇「拖延」它呢?

職業選擇的第一步是找到職業目標。 有一個問題涉及到:想想你喜歡什麼。

當然,你可能會說:法聽到了很多,但我不知道他們喜歡什麼。

其實有一個問題很簡單的方法,雖然我們可能通過比較花時間,但是很有效,就是學生每天寫日記。

在一天結束的時候,回想一下你快樂的事情,你討厭做什麼,你生氣的事情。 每天做好記錄,你就會成爲很多關於自己的信息,這對提高你的自我認知是非常有效的,這樣一兩年後你就能找到你喜歡或討厭的東西,然後你的職業目標很可能會發展。

3、寫在最後

再看看開頭的這個問題:很多時候,你不是壓力大,而恰恰是壓力不夠大。就像《職場自我成長》這本書的副標題:你不是不夠努力,而是不會努力。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