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隨筆(集合15篇)

本文已影響2.45W人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應該很少人不知道隨筆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也可以是聽課、讀書時所作的記錄。那麼,怎樣才能寫出好的隨筆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八年級隨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隨筆(集合15篇)

八年級隨筆1

物理是八年級學生剛接觸的一門新課程,學生表現出較濃厚的學習興趣,但在如何學好這門課程,學習方法上似乎有些茫然不知所從。通過一學期的教學實踐,發現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

1、對學生了解不夠,對學生關注不到位。

新課標要求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僅滿足於教給學生知識和結論,更要注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關注學生的全面成長。新課標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教學中,我對新課標的這兩點要求認識不夠,弱化了學生關注生活、運用物理走向社會的能力培養。

2、有時課上講得太多,學生練習得太少,沒有把握好校正時機,基礎知識夯實得不牢固。

3、實驗探究訓練不夠。對學生課外小實驗利用不好,以致學生對實驗觀察、動手、分析、歸納、概括、探究能力比較缺失。教學中我對實驗中相關現象、規律、問題都進行了引導分析、詳細講解,而且也進行了與考題類似的練習。可是考試結果看來答對率仍不高,只有50%。由此反映,教師“填鴨式”教學遠不如學生親自動手實驗探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現象中歸納、概括規律的探究式學習效果,而且單純的演示、填鴨式講解、機械化訓練也束縛了學生的想象、分析、歸納等思維能力的發展。

在今後,我將從以下方面來改進教學:

1、對基礎知識講解透徹、分析細膩;準確把握重點、難點,避免課堂教學中,重點知識不突出,誤將“難點”當“重點”講的現象,避免重點、難點錯位、失衡導致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效率下降的現象。

2、向紮實有效課堂努力。力求多種教學模式並用,教學方式形式多樣,恰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運用小組合作、自主學習等有效的學習形式。

3、注重學法指導。在教學過程中有意向學生滲透物理學的常用研究方法,如理想實驗法、控制變量法、歸納法、轉換法等。加強學生對物理研究方法的瞭解,使學生加深對物理知識的領會,掌握研究物理問題的思維方法,增強學習物理的能力。

4、注重實驗探究教學與訓練。訓練貫穿教學全過程,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重視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多與日常生活和現代社會問題相聯繫。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去解釋一些生活中的現象,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八年級隨筆2

20xx年的年底,顧西庭上高二,前一天物理髮了兩張試卷,數學發了三張試卷,老師要求一晚上做完,第二天上課講解,顧西庭到凌晨一點才完成所有作業,現在正坐在錦寧一中三樓報告廳打着哈欠。旁邊的文楚拍了下他肩膀,“你試卷做完了嗎?借我看看唄?”“做完了,在教室呢,中午給你看。”

今天上午兩節課後,學校就組織高一高二的學生參加高三優秀生的學習方法交流會,這是錦寧一中的傳統,因着第二天就放寒假了,師弟師妹們聽完前輩的經驗,趁熱打鐵,可以在家裏根據自己的情況調整學習戰術,下學期來校後纔有努力的方向。

臺上第二位師兄分享完了自己的經驗,校長照例點評一番:“白淨帆同學的分享特別好,他告訴我們,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你們還有一兩年的時間才高考,時間還是比較充足的,所以寒假在家好好學習,記住:高中生是沒有假期的!”

文楚對此嗤之以鼻:“那還放什麼假?打着放假的幌子,做着學習的營生!”

顧西庭急忙做了個噤聲的手勢,“小點聲,認真聽。”文楚也感覺自己的聲音有點大,吐了下舌頭,調好坐姿,也學着顧西庭,眼睛緊盯着校長。

“下面有請沈千素同學帶來的分享,沈同學雖然是這個學期才轉來咱們學校,但是第一次大考就考了全校第三名,大家歡迎!”

臺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顧西庭擡眼向舞臺的左側看去,一個穿着粉色毛呢裙的女孩快速走進來,到了講桌旁,用手捋了下她高高的馬尾,臉微微側向一邊,冬日的暖陽正好打在她的側臉上,還未長開的白淨臉龐,彷彿附了一層紗,少年想:當時光慢慢揭開這層紗,一定會被驚豔到。顧西庭看到她的睫毛根根分明,眼睛下方落了一層陰影,嘴邊慢慢扯開笑容,像曇花開放般自然,顧西庭不知爲何會想到那晚的曇花,但是真的像極了。

沈千素把稿子放正,身體筆直站立。“大家好,我是來自高三二班的沈千素,下面我來談談我的學習經驗......”顧西庭已經忘記眨眼睛,他看着臺上的少女,明朗,自信,忽然找不出其他的詞來形容她了。

當所有分享者做完報告,到了提問環節,大家爭先恐後地問問題,當白淨帆回答完後,一位漂亮的女生站起來,看着沈千素。“我想問一下沈師姐,你看起來不像18歲的人,是不是學習太努力了,導致生長激素分泌過少?”

她問完後,臺下響起一陣噓聲,想不到這個高二的美女學霸,辯論社的社長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很多人擔心沈千素會被嚇到,紛紛看向她,只見沈千素微微一笑,拿起話筒說:“我是還沒有18歲,我今年16歲,因爲成績不錯,我在小學和初中各跳了一級,如果按照年齡來算的話,我還要叫你一聲‘姐姐’。”

臺下響起熱烈的掌聲,爲機智的師姐,也爲終於能看到盛氣凌人的一方被懟得啞口無言。

一位男生快速站起來,“請問沈師姐,你想考哪個學校?我還想和你做校友。”旁邊爆發出了陣陣笑聲,有人起鬨“我也想,我也想!”

沈千素沒想到自己如此受歡迎,把頭轉向校長求助。校長咳嗽了幾聲“同學們安靜,有問題一個個問,別起哄,沈同學,請你回答一下吧,我也想知道,明年的高考榮譽榜上,你的照片下面是哪家著名學府。”大家心裏竊喜,原來校長也愛八卦啊!

沈千素看到今天躲不過去了,就小聲說:“我想考電影學院,未來當一名演員。”

“師姐想當明星啊,一定會紅的。”那個提問題的男生沒想到她的夢想會是這樣,獨自呢喃“我的外形不好,看來當不成校友了。”

“是演員,不是明星。”沈千素糾正。

“師姐,你要當演員,我們肯定當你的粉絲,要不你現在就給我們取個名字。”

“是呀,現在很多明星的粉絲都有名字,像米飯,風箏什麼的。”

沈千素看到下面又開始亂了,連忙拿起話筒說:“千日草,我的粉絲叫千日草。”

顧西庭端着紅酒杯一飲而盡,他本來想着,已經十年了,再等不到她,他就要放棄了,卻沒想到,老天待他不薄,心心念唸的人今天出現在眼前,他的喜悅就要衝破胸膛,奔涌而出,於是他逃離了,逃到家中,細細回味這些年的情愫。

沈千素回到住處,腦中總是浮現一雙眼睛,似溫柔,似狡黠,似深情。她靈光乍現,跑到臥室,找到一個黑色的箱子,拿出來一個紅色絲絨的盒子,輕輕打開,裏面竟臥着一塊復古懷錶,表面繁複的花紋纏繞,翻開蓋子,分針和時針一動不動,錶盤的中間相對於翻蓋來說,有點新,她摩挲了半晌,掀開了錶盤,原來這個懷錶是三層的,沈千素搖頭笑了幾聲,如果自己早點發現該多好,只見後蓋裏面有一張小小的大頭貼,頭髮散落額頭,眉毛英挺,雙眼有神,透着絲溫柔,狡黠,深情。再往下,卻是一個圓圓的彈孔,少年的臉只剩下上面一部分,當沈千素第一次見到這張照片的時候,就是這個樣子的。

沈千素合上懷錶,戴在脖子上,右手托起錶盤,像是喃喃自語:“頁東院,你到底是誰?”

這一夜,沈千素睡得不安穩,夢中總會看到子彈飛向自己,卻在觸碰到自己的瞬間被東西彈開,就這樣恍恍惚惚到天亮。

八年級隨筆3

我有一個教師,她是我的作文教師,她姓張,是我們的張教師,張教師說起話來十分溫和。

記得有一次剛上課,有一位同學在玩橡皮,教師生氣地大聲說:“交上來。”那位同學默默地走上了講臺,把橡皮遞給教師,同學們全都嚇壞了,因爲教師從來沒有發過這麼大的火,教師向四周環視了一圈,然後把橡皮高高地舉了起來說:“根據我手中的橡皮來表達一句話。”話音剛落,全班同學輕輕地鬆了口氣,緊張的心境瞬間變成了開心,大家笑了起來,教師也甜蜜蜜地笑了起來。笑聲跑出了教室,飛上了天空,最終那位同學才明白教師不是收他東西,而是用他手中的東西來回答問題。

教師教課的方法有很多小技巧,這些技巧幫忙我們記住生字。如“何”就是一個“亻”,加一個“可”就記住了。

張教師背書也很有辦法,就是不能死記硬背,要大聲地讀出來,仔細地讀,不能三心二意。

每次考試,教師就會對我們說:“誰考得好,我就給他發一本圖書。”誰知成績下來以後,有的同學考得十分好,有的考得還行,教師果然兌現了諾言,獎勵了我們考得好的同學,發了圖書。

教師,我明白有可能在你心裏我不是你最好的學生,但在我心裏,你卻是我最好的教師。

八年級隨筆4

初中物理教學注重讓學生經歷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認識過程。學生通過從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認識過程,就能揭示隱藏其中的物理規律,並將所學應用於生產生活實際中的科學。

對於學生而言,學生是主體,教師的觀念應該改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個人認爲傳統的教育方法已經不太適用,我們應該讓學生大膽的去猜想,不能對於學生的猜想不加考慮的一票否決,當有學生問到:房屋究竟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人站在車裏向上扔東西東西會怎麼樣物體爲什麼下落而不向上掉?閃電和雷聲是同時發生的爲什麼卻是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如果當初牛頓沒有在蘋果樹下看書或者牛頓坐在榴蓮樹下看書等等。這些問題的提出無疑是學生的創新思想,學生的思想很活躍,他們所提出的問題是我們教師所不及的,當我們所講到這些知識的時候的答案也就一目瞭然的呈現出來,對於學生提出的答案當他們知道答案後印象非常深刻,這樣不斷的質疑不斷的提出問題是科學探究的開端。物理可以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學生可以從生活中去找到問題也可以從生活中找到答案。這樣能夠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爲學習物理打下一定的基礎。

任何一門學科、一項技術都是以興趣爲先,物理也不例外。對於學生而言應提高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思維,讓物理從生活中發現,也要讓物理走進他們的生活特別是一些生活中有趣的實驗比如說降落傘實驗比誰的成果下降的速度慢,自制電動小車實驗比比誰跑的遠、誰跑得快,這些實驗都是學生所喜愛的,因爲這些都貼近於生活中的玩具,但在物理中讓玩具變成工具。還有很多的有趣的實驗都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物理興趣。

物理是以實驗爲主的學科,所以實驗必不可少,當然由於學校的實驗條件限制,不能夠達到所有事實驗都能夠做的目的甚至一些實驗不能進行。那麼教師可以根據實驗的目的、基本步驟自制生活中的小實驗,比如說:聲音是怎樣的?音是有振動產生的,但是我們要以實驗的方法去告訴學生,這節的實驗器材需要音叉,我們不能說沒有了音叉這個實驗就不能做,教師可以改進方法,在沒有音叉的條件下,我們可以用學生常用的刻度尺(直尺)放在桌邊,讓學生撥動刻度尺,當刻度尺振動的時候聲音也及產生了,當用手按住刻度尺的時候發聲停止,這樣簡單的小實驗既讓能每一位同學動手做,也讓學生了解了聲音產生的原因————振動,學生知道這些事生活中的實驗,也能讓學生自己動手製作,激發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從而學習也就不會產生很大的困難。有很多的同學都是學習物理很困難,其實初中物理是從生活的實踐出發,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的產生及過程,所以物理的學習不是盲目的記一些概念,關鍵是掌握實驗方法,是一個動手動腦的過程。

對於複雜的實驗可以通過多媒體來告訴學生實驗的過程,不能簡單按照教材所說來告訴學生,這樣做法讓很多的學生很疑惑,甚至根本不知道方法的原因、過程、影響從而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物理的教學方法是重點但興趣是前提,是我們教師應該考慮的重點問題。

八年級隨筆5

這幾天老師又在嘮叨了,我也不知道遇上這樣的老師是我的“福”還是“禍”。老師聽說是我們學小最好的語文老師,我有時也懷疑他的實力,普通話都不標準還當老師!

人人都說老師是人生的第二父母,他教我們知識和做人。我們這個老師卻還教了許多知識!她經常說做不起作業就寫“爹孃幫我做”!哼!這種老師也有?我無語了!

我們馬上要中考了,她卻每天笑哈哈的,一副不以爲然的樣子真是看不慣,說不,又米膽量,不說又看不慣!挨,這就此擱淺吧!!

八年級隨筆6

在學校實行“低目標、大容量、快節奏、高效率”的課堂模式後,我在課堂內外鼓勵學生大聲的朗讀單詞、短語及課文,使他們真正做到:張開嘴—最大聲音;看清楚—最準發音;整體想—最快語速,漸漸做到流利,順暢。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成就感。對於底子薄的或性格內向的同學,降低他們的學習標準,當他們取得一點小小的進步,都要鼓勵他們,讓他們感到有成就感。

在教學過程中我以學生爲主體。整個課堂是學生在開口說、開口講而不是老師在乾巴巴的講授。這套教材最顯著的特點是詞彙量多,閱讀量大,復現率高,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教材從聽、說、讀、寫四方面來安排每個章節,要解決這諸多方面的問題,僅靠老師的講解是不能解決全部問題的,必須發揮學生的能動性。每篇閱讀材料後面都有若干個不同類型的相關練習題,在這一部分我讓學生在認真閱讀自學指導的前提下獨立完成回答問題,鍛鍊他們的應試能力。讓學生在默讀的前提下通過小組合作做課本上要求的練習題,真正實現了“兵教兵,兵查兵”。八年級英語教學單詞仍然是基礎。學生無論是閱讀文章還是做題,單詞往往是制約他們自由發揮的瓶頸,突破了這個瓶頸,其他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我個人認爲應該打好學生的單詞基礎,在講授的過程中可以多提供給學生一些記憶單詞的方法,如音標法,同義詞、反義詞對比法等,並且讓同學們自己造句子。培養學生們的課文朗讀能力。嚴格要求學生要熟讀課文,這樣可以培養他們的英語語感。

八年級隨筆7

一個緊張、充實、有序、奮進的初二第一學期已經結束了,回顧這一學期我的數學教學工作,有得有失。初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是求知慾較強,特別是對新鮮事物接受快,但不喜歡抽象的乏味的知識,所以好多同學不喜歡數學,因爲他們從課堂中感受到了乏味的計算、嚴密而難於理解的推理,缺乏創造性和趣味性的知識灌輸,而現代教學內容可謂豐富多彩,教學手段五花八門,教學的對象個性迥異,教學的觀念也層出不窮。本學期我們加強了對“學、探、議、練”教學實踐。

其實數學是開啓科學知識的一把鑰匙,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發散性思維,邏輯性思維,提高學生智力的關鍵。

開放教學觀念搞素質教育,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課題,評定一個學生的優劣,也不再是以學習成績作爲唯一的標準,教學的成功與否不再以考分爲唯一的指標。從考試試卷上看,能力題分量重,讓學生自主探究,老師參與學生的學習和探究,這樣一來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融洽了師生關係,教師什麼時候和學生處於同等地位,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傳統的數學課的教法,往往是老師講例題、分析過程、講完後讓學生練習鞏固,往復循環,按部就班形成了一個“套路”。學生的練習無非是例題的再版,這樣成了知識點的供給,使數學學習乏味無趣,那麼怎樣才能吸引學生呢?第一方面,走出從數學到數學的圈子,走進生活從生活中找數學,學生活中的數學,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是生活中處處存在的,學數學是爲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加學生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產生數學和生活實際的需要是推動激發人的求知慾望的第一原動力,新教材數學知識的學習力求從生活實例出發,從他們熟悉的感興趣的問題引入學習的主題,因此在上課時必須創設豐富的問題情境。第二方面從生活實際中引入數學知識,有助於展現數學與理論及其他科學的聯繫,突出數學化的過程,有助於學生應用。第三方面要注重知識的獲得的過程,給予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爲學生提供探索知識的機會,生活中我們有這樣的經驗,越是容易得到的東西一般不會珍惜,容易忘掉,而來之不易的東西往往倍加珍惜,記憶深、有的甚至終身難忘,對知識也這樣,以前往往注重強調知識的講解,知識的落實鞏固,住忽視了知識的獲得過程,不只向學生提供的是一個被成人社會所認同的、客觀的數學知識,傳遞一些以成定論的成熟的數學,學生從事數學學習,對學生而言是模仿,或把知識複印到學生的頭腦裏,而是要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學習中探究,讓學生摸着石頭過河,只有這樣才能加深學生記憶,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慾,讓他們覺得這些知識不是你教他的,而是自己探索發現的,有一種科學家創造發明解決新問題,發現新知識的成功感,故在新知識傳播時用這種方法更有效,教師只有大膽改革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參與意識,變教師講爲師生共同地雙邊活動,尤其要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主動探究,使學生由原來受動者變成現在的主動參與者,學習興趣越來越濃厚,只有使學生真正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的過程,纔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應用數學,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所以對課本中的做一做,想一想,議一議的欄目,不能只留於表面,、留於形式,要做好、想透徹和議透徹給予學生充分時間,真正做到做中學和學中做。

八年級隨筆8

初二的'時候,我們一個孩子在日記中對小海螺的一些做法提出了質疑,“我們的柏天使很勤奮,開展了許多活動,但是,我覺得沒有什麼用。”小海螺反思:雖然平時開展教學活動與弟子們溝通過,爲什麼做,怎樣做,希望達到什麼效果,但還是不夠。於是,就佈置了一道“寫給語文及語文老師”的話題作文,希望孩子們談談對語文及語文教學的體會看法和建議。

文章收上來後,小海螺震撼了。哪怕其中一位批評小海螺“老師,我觀察過,你每次從2班上課後再上我們班,就容易着急生氣,怪我們回答問題課堂討論不活躍,你不是說過要因才施教嗎”,他們的深思,觀察,進步,對語文的熱愛,還有連小海螺都不記得了許多細節一一躍然紙上,這些文字如精靈般永遠暖在心間,促我進步……

是呀,還有什麼比熱愛更幸福的呢?

享受成功

一直都覺得語文不難,很簡單的句子,很簡單的情懷,很簡單的學習着的我們。

這種快樂輕狂的心態陪着我長大,然後漸漸開始讓我覺得頭疼。我不知所措地原地打轉,看不清前進的路標。

初中真是不同於小時候。

從前學好語文,似乎是意見人人具備的天賦,那個時候只要乖乖地做好作業,認真地背好課文,就能考到讓自己都驚喜的高分。可是現在,儘管我一如既往乖乖地寫,上課小心地聽,卻早已失去曾經那片無比輕鬆和煦的天空。

我畢竟不是神童。

我開始變得煩躁。古板的課本和長篇大論般的閱讀讓我幾乎要發瘋。老師在上面很專注地講,我在下面默默地記。到了考試的時候看着千奇百怪五花八門的題目仍然頭暈,閱讀更成了我的致命傷。我已經無法理解那些含蓄的直白的情感。面對語文,我開始變得無力。

然後我打電話給遠方的語文老師。她只是笑着打趣說你可千萬千萬別怕閱讀,看多點書就會好的啊。我半信半疑地拿着她推薦的書單去買了幾本很厚的小說,然後開始半認真半迷糊地看。結果看着看着,時針已不知不覺滑走到12點。原來這本書真的很不錯,它讓我有一次開始狂熱地愛上閱讀。

接着我發現了很多有趣的事兒。我開始在書店長時間地逗留,開始喜歡做一些從前厭惡的題目,甚至會在柏老師講過春聯的貼法之後,一家一家跑上跑下地去看鄰居的春聯有沒有貼錯。媽點着我的頭說你有病啊,我呵呵一笑,熱愛語文的人有哪個不是這樣?語文本來就是一種激情,一種文學上的精神奮進。

八年級隨筆9

我由煩躁變爲享受。

我不是神童,可是我正以一個平凡人的熱情和精力探索尋求着屬於語文的快樂。我逐漸被冰心柔軟的文字所吸引,爲魯迅“我以我血鑑軒轅”的豪邁而傾倒,甚至愛上了法國作家馬克.吐溫幽默詼諧的筆風。他們正以那些迷人的字眼,喚醒和鼓動我熾熱的心扉。我牽着這些由文字組成的手,飛速的快樂的在語文天際前進,編織屬於自己的潔白翅膀。那些被稱之爲“經典”的文學,給了我以身以心以靈魂的無限享受。這,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成功。

我說我有翅膀,想要飛翔,於是語文用文字的形式,給了我一個很美很純淨的天空。

有人說,因爲成功,所以享受。

我說,因爲享受,所以成功。

老師評語:可愛呵,我看你的文章很是享受!你是成功的!你抓住了本質呵。很高興有你做我得力的科代表!

曾經一次聽校長講過,什麼是玩?當我們覺得有趣、沒壓力的時候就是玩!進入“玩語文”的狀態,是怎樣的一種享受呢?袁薇用文字用行動用收穫告訴我們:

因爲享受,所以成功!

相信,越來越多的你的感覺也是這樣啊!

八年級隨筆10

  本學期我負責八年級四個班思品教學工作。一學期來,我謙虛謹慎,嚴謹治學,勤學上進,爲搞好政治教研教學工作堅持不懈地努力。接下來我將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全面反思和總結。

一、主要做好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1、教學常規工作:認真鑽研教材、課程標準。熟悉教材及其指導思想,認真備課,上好每一節課。認真細緻的批發學生作業,嚴格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作業。教學效果較好。虛心學習,多聽課,鑽研教材,豐富自身專業理論。認真及時寫好計劃,按計劃實施教學工作,成果達到預期目標。

2、努力學習,提高專業理論水平。平時注重再學習,瀏覽百科,攝取與政治學科相關的理論知識和當代社會新科技發展信息,滲透到教學中去,使教學更有說服力。

3、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習成績:優化課堂教學。教學採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參與學習,採用討論、閱讀、自學、練習等形式,活躍課堂氣氛,使教學效果達到優化。鼓勵優生積極靈活學習同時輔助差生。做好個別差生思想工作,利用課餘時間輔導,提高了差生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自信心。

4、嚴於律己,教書育人:立足本職工作,熱心向學生傳授真理。言傳身教,平等對待愛護學生。工作認真細緻負責,教育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努力讓學生喜歡學習政治科,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

5、立足課堂教學,指導學生學習:要求學生不但要認真聽教師講課,還要認真聽同學發言,在聽中想、聽中記,以想促聽,以聽助記。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教材,看板書、投影,這些手段展示出一節課的重點、難點。學生只要認真觀看就會一目瞭然。指導學生閱讀教科書時,必須拿筆,或圈或點或畫或批註、記錄課堂上重要的知識要點。即議論、討論、爭論,這是思維中最活躍的因素。我們鼓勵學生合作交流,大膽提問,討論爭論。同學之間,師生之間都可以質疑、爭論,形成一個開放的學習系統。每課結束我要求學生按我掌握的觀點,我懂得的道理,我還存在的疑問的思路進行總結,達到知行的統一。只要長期堅持,就會培養學生善於總結的習慣,提高學生的總結能力,獲得了明顯的學習效果。

6、積極參與各項教研活動,博採衆長,提高教學水平。爲了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我堅持經常翻閱相關書籍、上網查詢大量的資料,與經驗豐富的教師交流,聽取他們的意見,同時還爭取機會多聽課,從中學習別人的長處,領悟其中的教學藝術。

二、教研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由於所帶班級多,再加上學科的侷限性,致使與學生交流不多,認識學生有限,對學生關注不夠,影響了師生關係。

2、作業單一,本學期我在培養學生自學、複習總結方面能力增強了,但卻忽視了學生專業術語和答題技巧方面的訓練。

3、在作業批改方面,我在大面積鼓勵學生的同時,對特優生的培養忽視了,同時也弱化了學生在學習中、作業中暴露的問題。

4、對於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總是以教學任務重爲藉口,逃避研究,也沒有深入進行分析,更不要說形成文字了,因而教研力度不夠。

三、今後努力的方向:

1、將教研與教學結合起來,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搞教研,把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作爲研究的最終目標,真正做到以教研指導教學,以教學促進教研。

2、加強與學生間的溝通與交流,提倡交流形式多樣化,把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作爲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真正做到師生關係和諧,人人樂學、愛學。

3、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出問題和綜合分析問題能力,學以致用,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深入鑽研教材,在備課上下功夫,課前準備得越細,課堂教學就越自如,學生就越容易學懂,課堂效率就越高。

教學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教有法,但無定法。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探索教學規律,改進教法,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把教學作爲一種創造性的藝術性的勞動,堅持不懈地去摸索和總結,我相信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總會有收穫!

通過近半學期的思想政治教學實踐,發現了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這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課堂教學效率的降低。通過實踐分析有諸下因素:

一、規範細節要到位。

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首先做到。古人說天地君師親,可見爲教師是倍受尊崇,之所以如此,就是教師有極好的人品。因爲教育的最終目的爲明辨善惡與真僞,並使人傾向於真與善,排斥惡與僞。所以教師有教給學生怎樣做人的重大責任。打鐵還需自身硬,教師的人格魅力無時不在影響着他的學生,所謂身教重於言教益出於此。師德不但可以感染學生,也能爲教師樹立起自己的教學形象,進一步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

因此,教師首先要嚴於律己,公平,公正,言行一致,堅持原則,有錯就改,心胸豁達,莊重熱情,同時還要有一顆愛心。要嚴字把關,愛字當頭,這樣,他才能贏得學生。如果說過去的教育是以單純的知識傳授爲主的應試教育,那麼現代教育越來越以人的本身發展爲教育目的。然而即使這樣,熱愛學生仍然是教育的一個永恆的命題,古往今來的優秀教師無不熱愛自己的學生。教師是愛的職業,從事的是愛的教育。這是世界上最博大、最深廣的愛,這樣的愛能容下一切,能融化頑石、能點鐵成金。都說母愛無私,其實最無私的應該是師愛。在現代教育中,熱愛學生自然具有了時代的特徵。

有人說過:如果說教師的人格力量是一種無窮的榜樣力量,那麼教師的愛心是成功的原動力。可以說,教師的愛心能使學生更健康的成長。愛學生就要公平地對待學生,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創造精神。將學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信任他們,尊重他們,視學生爲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的夥伴,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教會他們如何做人. 陶行知先生說得好,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正是教師無私奉獻愛心的典範。

二、耐住寂寞、抵住誘惑、提高素質、嘗試創新。

進入新世紀,當人們的價值觀、人生觀改變的同時,教師所面臨的一些老問題變成了新問題,而更多的新問題則層出不窮。面對信息技術給人們的學習方式、交往方式所帶來的深刻變革,面對金錢至上物慾橫流的社會,教師要能抵禦誘惑,守得住寂寞,要有一顆冷靜平常心。不要只看腰纏萬貫,風流瀟灑,也要看到身敗名裂,鋃鐺入獄,甚至丟了小命的。他有他的幸福,我有我的快樂,教師就要志存高遠,趣避庸俗,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潔身守志,獨立於世。這正是教師這一職業的特殊性決定的。做不好人也教不好學。因此,做一個好老師崇高的師德是第一位的,要一身正氣,爲人師表。

新的世紀,新的形勢向我們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所以作爲教師應做好充分準備,轉變理念 ,迎接挑戰。我們己經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網絡時代,今天的知識就是明天的經濟。這就給培養人才的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要進一步注重對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要進一步接受以人爲本的理念,進一步從以教師爲中心向以學生爲中心,以教育爲中心,以學習爲中心方面轉變等等。尤其要注重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

並做到兩個轉變,一是由經驗型向科研型轉變,二是由技能型向藝術型的轉變。在和諧、互動、探索、創新的基本教學模式中不斷鑽研摸索,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迎接 課改。 過去有句形象的話,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而在今天僅有一桶水的觀念是不夠的,要有一缸水,一江水,常新的水。教師除了在自己所教專業方面要做到知得深外,還要對其它學科和領域的知識知得廣。大家都知道,二十一世紀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我們的學生要學會學習。而我們,再也不能只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現,而應教學相長,在學會工作的同時,也要學會學習,加強自己各方面的素質,不斷地給自己增添燃料,儲備能量,使自己不斷完善,充實自我,必須形成終身教育的觀念,只有這樣,才能自信地面對學生。葉聖陶說過,他並不稱讚某老師講課時有怎樣的最高藝術,最要緊的是看學生,而不是光看老師講課。

一堂課究竟怎麼上?傳統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中心,教師牽着學生走,學生圍繞教師轉。長此以往,學生習慣被動地學習,學習的主動性也漸漸喪失。顯然,這種以教師講爲中心的教學,是不利學生的潛能開發和身心發展的。比如常見的語文閱讀教學,教師過多的講解、分析和說明常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從而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從教學觀念上來看,教師仍然把自己作爲教學的中心,擔心學生讀不懂課文,於是就包辦代替,結果適得其反。在21世紀的教學過程中,教給學生科學的思考方法將比簡單的傳授知識更重要,方法可以使學生受用終身,也可以使學生在某種程度上超過教師。在本世紀,傳統的師生關係將發生變化。教師將更多的在思維方式與知識的導向性上給學生以指點。教育不能再象以往那樣,只會知乎者也,再也不是灌輸,不是表演,是以學生髮展爲本,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共同生活,學會審美,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教育 。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機會總是給那些有準備的頭腦。總之,今天要做一位合格的老師,必須學習,學習,再學習,不斷進取,不斷攀登,與時俱進,才能去迎接一個新的挑戰。

教學反思一: 用好多媒體教學手段

九年級思想品德“實施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 (人教版)這一框題,從“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到“百年大計,教育爲本”,課前,將相關的內容設計成課件運用多媒體教學。上課時,按照教材的編排順序,通過圖文等材料進行分析講解。節省了大量的講授時間和板書的時間,保持了學生思維的連貫性,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新舊知識的聯繫與鞏固。

課中,又將在在課前按中考題型設計有關的課堂練習題,在各個教學環節中不斷出現,讓不同層次類型的學生都能參與回答,並及時進行教學效果反饋。使學生在一節課裏的時間裏真正學到更多的知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率。

上完課之後,我感覺:雖然多媒體教學有着其它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優勢,但它畢竟只是一種教學手段,有其自身的不足,不能完全取代其他教學方法和手段。而其它的教學段也有其自身的優點。因此,多媒體代替不了教師的教學,更代替不了學生的自我體驗和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在平時的教學中,應當將多媒體教學手段與其他教學手段有機結合,讓它們相得益彰,使思想品德課教學達到最優化。

教學反思二: 注重聯繫,導入新課

通過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繫,導入新課。這也是較常用的有效方式。我們在教學時,可以按先後知識點的聯繫,根據新舊知識的聯繫,在複習舊知識的基礎上,自然、巧妙地引入新課,激發學生“溫故而知新”的求知慾。

如在講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兩代人的對話》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導入:同學們,前一框的學習,使我們認識到,由於與父母的年齡差異以及多重代際差異,而導致我們與父母之間產生了代溝,從而引發家庭矛盾的不斷出現。解決這些矛盾需要我們與父母的溝通。怎樣才能架起溝通的橋樑呢?這就需要正確認識家庭矛盾;如果誇大與父母的矛盾,會在處理家庭關係時有牴觸情緒,妨礙溝通;看不到矛盾,會不在意解決與父母的矛盾,也不利於我們的進步。這樣處理,使學生從上一堂課的內容中,激發進一步地探究新的知識興趣,也使新舊知識能夠最終達到系統化、網絡化。

教學反思三: 活動教學有感

習人教版八年級上第五課第二框《做友好往來的使者》時,小品表演,即:小濤和Jack的故事。小品簡單過程:場景一、Jack先用英文在新班級進行簡單的自我介紹,從穿着、語言、動作表情,無不表現出美國人的自由、隨意、不拘小節的性格。場景二、Jack請小濤吃飯。Jack提出各付各的,小濤很難理解,表現的很不開心,期間點菜時小濤簡單介紹了中國的飲食文化。場景三:Jack過生日,小濤送了他一盒美國的“好時”巧克力,Jack給了小濤一個大擁抱,並當場拆開禮物,分吃巧克力,小濤對Jack的擁抱很不習慣,也覺得Jack當場拆開禮物就吃,很沒有禮貌。學生看完小品後,多媒體呈現課本的問題(人物換成Jack):

1、如果你是Jack,會怎麼辦?

2、我們能以“好”或“壞”來評價Jack的處理方式嗎?

3、有人說,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開放意味着穿喇叭褲、戴蛤蟆鏡。(多媒體呈現七八十年代的穿着打扮的圖片)在今天,你認爲開放的胸懷意味着什麼?這些問題,先以小組爲單位討論,再請部分學生髮言。這樣的活動,不僅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發揮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而且能讓學生在由向教師要知識向自己、同學、社會要知識的轉化中,體驗成功,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慾望和創新意識。

可見,活動教學,是思想品德課教學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活動教學是指教學過程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研究學生的需要和興趣,使之在動態中掌握知識,內化情感,樹立信念,指導行動,達到思想品德課知行統一的要求,是教師、學生在教學系統中,藉助教材的教、學互動的過程。它區別於傳統的過程的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思想品德課理念聯論實際的特色。活動教學可分爲常規課堂活動教學和大課堂活動教學,在這裏筆者所說的活動教學,主要是說常規性活動教學。所謂常規性活動教學,是指在正常的學校教室內的活動教學,它可以通過課前的有關新聞發佈,課堂教學中的討論、辯論,社會調查材料公佈、小品表演等形式爲課堂教學服務,從而達到學生主動學習的目的。

八年級隨筆11

自習課上,教師讓大家預習課文。龍龍讀着讀着,突然龍龍楞住了。因爲有一個字他不認識。

他急急忙忙去問文文,文文一看這個字,傻眼了。原先她也不認識這個字。

文文也不認識這個字,這怎樣辦呢龍龍一時慌了手腳。可是,一個突如其來的辦法使龍龍不在慌亂。那就是——去問教師!

這個辦法想出來之後,龍龍就對文文說“你一個人在這兒讀吧!我問教師去”。龍龍剛走了幾步,文文就着急地說“別走!教師在這兒哪!”龍龍一看,竟然是一本字典!

沒想到,龍龍卻說“我不會查字典啊!,”文文說“你不會查字典,我來教你。”說完,文文就打開字典。又說:“你看這個字,部首是三點水三畫。”之後,她又說:“我們先在目錄裏找到三點水在45頁。然後,她又說:“之後在檢字表中找到三點水字所在的頁碼。”然後,她又說:“再數一數另一部分炎是8畫,就能夠在檢字表中找到了,你看這個字在45頁。”

查完字典,龍龍感激地說:“原先字典也是一位教師啊!”

八年級隨筆12

亦隱亦現的長河中,閃爍着的記憶;記憶的碎片中凝固的是歲月的痕跡。

痕跡,它是證明我度過光陰的疤痕。疤痕,它是那麼凹凸不平,彎彎曲曲。

那一凹,是那麼令人心寒,它以灼熱的‘光’刺我的眼睛,它是那麼深刻,清晰反映我的一投一足,一顰一蹙,我的林林總總被清晰化,像站在鏡子的籠罩裏,它把我的殘缺顯示得是那麼讓我慚愧,反思的溶液倒流,流入我的頭腦,過渡着。那一凸,是我碩果累累的彰現,是替身。或許,那凸的可以撫平我的心,暫時遮住凹的身影,可能吧。然而,我所追求的痕跡,是光亮平滑,不需凹凸來點綴,不是泥濘不平的寫照。於是,我要努力地,努力地在這疤痕上進行鋪平工作,讓它明亮動人,平滑中閃爍着未來的希望。

八年級隨筆13

那些所謂的努力時光,是真的沉潛下來了,還是隻是看起來很努力而已。——題記

在我們輕易地說出那句我已經努力的時候。你想過沒有?我們真的努力了嗎?那爲什麼別人都成功了,而自己卻頹廢了。在中考成績揭曉的那一瞬間,我們都只會認爲是老天爺的不公。明明三年自己那麼努力地讀書,上課認真地聽講、老師要求的知識點我也統統全背了。老師講的所有題目我也都做了。爲什麼考試成績卻總是那麼地不理想。在那麼努力地尋找中,我終於弄懂了自己失敗的原因。不是因爲我沒有在學習,而是我總是學得三心二意的。雖然我每天都有把老師佈置的任務去完成。但是在完成的同時能讓我分心的事情太多了。

一邊看書、一邊看電視;一邊聽音樂、一邊寫作業;一邊吃零食、一邊記知識點。有時學得有點心煩了,就乾脆直接把筆放一邊、發會呆再說。所以說,我的心壓根就沒有靜下來過,總是心浮氣躁的。雖然最後我也是勉強地完成了作業,但這樣卻是一點效率也沒有的。平日裏、我們這些看似“努力”的學生、每天認真地聽講、筆記也記得很工整。下課也很少去和同學們玩。其實、你不知道的是,你以爲他很認真,可真實的是他的魂已經不知道游到那裏去了。而那些所謂不努力的學生他們背後的付出和努力是我們所沒有看到的。

他們最大的優點就是總是會以樂觀的態度去面對一切問題、一心一意地去做事情。哪像我們這些人總是身在曹營心在漢。

八年級隨筆14

通過八年級數學的教學,在教學實踐中我覺得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於講授知識,而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來,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要提高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的,必須在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上做好文章。現結合本期實際把教學中的體會淺談如下:

1. 教學時注意運用數形結合、分類討論及轉化的思想方法。

(1) 例如“若關於x的不等式(x+5)/2-1﹤(a-x)/2的解集是x﹤-1,求a的取值範圍?”若藉助數軸採用數形結合的方法進行分析,問題可迎刃而解。

(2) 例如“比較2a與a的大小”。需要按a的正負情況分類討論2a與a的大小。

(3) 例如“某公司在甲、已兩座倉庫分別有農用車12輛和6輛。現需要調往A縣10輛,調往B縣8輛,已知從甲、已倉庫分別調往A、B縣的運費如下表所示:

調往A縣運費(元)

調往B縣運費(元)

甲倉庫

40

80

乙倉庫

30

50

若要求總運費不超過900元,問共有幾種調運方案?”若設調往A縣農用車x輛,此問題轉化爲求關於x的不等式的解有幾個的問題。

2.潛移默化地利用“類比”的思想進行教學。

類比是學習數學常用的思想方法,類比相關知識,學習新知識,符號認知程序。在本單元的教學中,多次運用類比的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不等式基本性質的學習類比等式的基本性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義及解法類比一元一次方程的定義及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應用類比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組的應用。

3.近幾年與“足球”、“籃球”等有關的數學問題頻頻進入中考,有的是通過找等量關係列出方程(組)解得;有的是通過表達不等關係,列出不等式(組)求解;還有的是將方程、不等式、函數綜合在一起,作爲壓軸題出現,應予以重視。

4.在課題學習中,宜採用合作學習的方式,注意引導學生之間多交流,互相解疑釋惑。

5、認真審題,不漏掉問題中的任何一個信息,若審題不仔細,題目信息掌握不全,不是將解集擴大,就是將解集縮小,必然造成錯解.如下:例1 光明中學八年級甲﹑已兩班在爲”希望工程”的捐款活動中, 兩班捐款的總數相同,均多於300元且少於400元,已知甲班有一人捐6元,其餘每人捐9元;已班有一人捐13元, 其餘每人都捐8元,求甲﹑已兩班人數各有多少人?

若設甲班人數爲x人, 已班人數爲y人.

錯解:根據題意,得300﹤6+9(x-1)﹤400

300﹤13+8(y-1)﹤400

正解: 根據題意,得300﹤6+9(x-1)﹤400

6+9(x-1)=13+8(y-1)

6、解具體問題列出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時,要關注解的合理性

汽車行駛的時間﹑買菜的重量等不應該是負數;圓的半徑﹑正方形的邊長等應該是正數;遊客﹑乘客等人數必須是正整數;氣溫﹑氣壓﹑身高﹑河寬均要合情合理.如下題:

例2 一羣小孩分梨,如果每人3個,剩8個; 如果每人5個,則最後一個小孩得到不夠5個,問有幾個小孩幾個梨?

分析:該題的答案雖然是“小孩數多於4少於6.5”,但是小孩的個數不能是4.5或5.5等小數.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時時刻刻注意學習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的推動作用,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就學習數學而言,學生一旦"學會",享受到教學活動的成功喜悅,便會強化學習動機,從而更喜歡數學。因此,教學設計要促使學生的情感和興趣始終處於最佳狀態,從而保證施教活動的有效性和預見性。

二、重視學習動機在教學過程中的激勵作用,通過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逐步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學知識是爲了用知識。但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大多數學生不知道爲什麼學數學,學數學有什麼用。因此在教學時,應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徵,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精心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切實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大家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學有用的數學"的新理念。經常這樣訓練,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數學對於我們的生活有多麼重要,學數學的價值有多大,從而激發了他們學好數學的強烈慾望,變"學數學"爲"用數學"。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教師應操縱或控制教學過程中影響學生學習的各有關變量。在許許多多的變量中,學習動機是對學生的學習起着關鍵作用的一個,它是有意義學習活動的催化劑,是具有情感性的因素。只有具備良好的學習動機,學生才能對學習積極準備,集中精力,認真思考,主動地探索未知的領域。教學中,激發學生參與熱情的方法很多。用貼近學生生活的實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難爲易,又使學生倍感親切;提出問題,設置懸念,能激勵學生積極投入探求新知識的活動;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時肯定;組織競賽;設置愉快情景等,使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不斷體驗解決問題的愉悅。堅持這佯做,可以逐步強化學生的參與熱情。

三、重視實踐活動在教學過程中的啓智功能,通過觀察、思考、討論等形式誘導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發展的全過程,儘可能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

在數學教學中,促使學生眼、耳、鼻、舌、身多種感官並用,讓學生積累豐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進行比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維活動,進而真正參與到知識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中來。

四、重視學習環境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

通過創設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學習氛圍激勵學生學習潛能的釋放,努力提高學生的參與質量。和諧的師生關係便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現代教育家認爲,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求知,必須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師生關係基礎上,創設愉悅和諧的學習氣氛。因此,教師只有以自身的積極進取、樸實大度、學識淵博、講課生動有趣、教態自然大方、態度認真,治學嚴謹、和藹可親、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爲在學生中樹立起較高威信,纔能有較大的感召力,纔會喚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以真誠友愛和關懷的態度與學生平等交往,對他們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發他們的上進心,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見解,即使有時學生說得不準確、不完整,也要讓他們把話說完,保護學生的積極性。

交往溝通、求知進取、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爲學生提供了充分發展個性的機會,教師只有善於協調好師生的雙邊活動,才能讓大多數學生都有發表見解的機會。例如,在討論課上教師精心設計好討論題,進行有理有據的指導,學生之間進行討論研究。這樣學生在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羣體學習環境中既獨立思考又相互啓發,在共同完成認知的過程中加強思維表達、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逐步提高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質量。

五、重視通過方法指導,積極組織學生的思維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參與能力。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師可以通過有目的的教學促使學生有意識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維方式、學習技能和學習策略,從而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心理過程的效率來促進學習。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雙邊統一的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與學的矛盾決定了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學纔有路,學纔有效,否則學生只會效仿例題,只會一招一式,不能舉一反三。在教學中,教師不但要教知識,還要教學生如何“學”。教學中教師不能忽視,更不能代替學生的思維,而是要儘可能地使教學內容的設計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通過設計適當的教學程序,引導學生從中悟出一定的方法。例如:學生學會一個內容後,教師就組織學生進行小結,讓學生相互交流,鼓勵並指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總結出個人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反思,學生可以適當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爲,進而提高學生的參與能力。

六、培養學生反思是作業之後的一個重要環節

實踐表明,培養學生把解題後的反思應用到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養成檢驗、反思的習慣,是提高學習效果、培養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解題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必由之路,但不同的解題指導思想就會有不同的解題效果,養成對解題後進行反思的習慣,即可作爲學生解題的一種指導思想。反思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各方面的培養都有作積極的意義。因此,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前提下,要求作業之後儘量寫反思,利用作業空出的反思欄給老師提出問題,結合作業作出合適的反思。對學生來說是培養能力的一項有效的思維活動,培養學生反思解題過程是作業之後的一個重要環節,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注意給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

八年級隨筆15

今天,我和八三班同學一起學習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第二課時)。本課要求學生認識在當時的情況下陶淵明的社會理想,瞭解他借“世外桃源”這一虛構的故事表達他對黑暗社會的批判,對擺脫壓迫剝削的要求。

課堂正一如既往地進行着,一位女生突然舉手發問:“老師,到底有沒有‘桃花源’哪?”一石激起千層浪,不等我回答,學生們已爭論開來:

“我認爲‘桃花源’不存在,漁人作了標記,按標記去找卻找不到了,說明它不存在。”一個男生先發表意見,不待其坐下,又一個學生噌地站起來。

“桃源人聽了漁人的話‘皆嘆惋’,他們不想被外人打擾,可能破壞了漁人的標記。”

“那記號能毀,小溪能毀嗎?順着溪流走到盡頭就應該能找到,找不到就說明不存在。”新來的羅甫紅說。

“就是,如果存在,太守能不知道它在哪兒嗎?縣裏就那麼大地方,縣裏人成天砍柴、打獵、捕魚,哪裏有什麼,他們能不知道嗎?”

“書上說‘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這裏不易察覺,不易被發現。”

正在爭論,一個細心的女孩又找到了新的依據:“文中有一句話——‘便扶向路’,就是原路返回,那說明他記住了路,最終卻找不到,暗示着桃花源不存在。”

“還有,東晉時期戰亂紛起,民不聊生,而桃花源卻山清水秀,生活富足,和和睦睦,怎麼可能?象做夢一樣。”一貫善於思考的劉賓說,“老師,這是否就是陶淵明的一個夢呢?”

“夢?”我一時間感慨萬千,陶淵明生活在戰亂紛起的環境裏,他渴望沒有壓迫、沒有剝削、沒有戰爭,人人各盡所能參加勞動,老人孩子幸福愉快的社會環境,而在當時這樣的理想是無法實現的。這可不就是他的一個夢呀!

這篇課文選入課本多少年了,我教讀此篇也不是一次兩次了,教學內容、教學程序早已爛熟於心:朗讀——理解大意——介紹寫作背景,一年又一年,從沒有聽到如此激烈的辯論、如此新奇的想法,今天的課堂讓我第一次感到自己準備好的“寫作背景”“寫作意圖”比起“夢”這一精闢概括如此地蒼白無力。由這件事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學行爲,這幾年教材一換再換,可那幾篇名篇卻始終佔據重要位置,每講到,《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背影〉〉等篇目,我幾乎連書也不用拿了,還美其名曰“有經驗了”,可從今天來看,這種經驗難道不是一種負擔,一種羈絆?因爲它教會我“墨守陳規”“不敢超越”。

我再也不敢賣弄“經驗”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