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四篇

本文已影響2.02W人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品】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四篇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嘗試按物體的某一特徵,製作形狀或大小標記。

活動準備:

1、教具:大小三角形各一個,大小圓形各一個;大小方形各一個。

2、學具:幼兒用書,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A、按特徵分類。

——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圖片說說:這裏有哪些圖形?它們有什麼不同?教師在黑板上畫三個方格作爲圖片的家,啓發幼兒將相同的圖片送進一個方格中。請一位幼兒上來送圖片回家,邊送邊說:什麼片片,我送你回家。

B、製作特徵標記。

——教師指着一個格子中的圓形圖片,引導幼兒看圖說說:這裏是什麼圖片?它是什麼樣子的?可以用什麼標記來表示?(引導幼兒用畫圓來表示)

——接着引導幼兒製作三角形,方形,大、小標記,指導方法同上。

2、操作活動。

A、第一、二、三組。

——製作大小標記:看圖說說:圖上有哪些動物?引導幼兒根據動物的大小分別將大動物或小動物圈在一起,再在方框中畫出大、小標記。

B、第四、五、六組。

——製作形狀標記:觀察畫面,說說:圖上有什麼?是什麼形狀的?請幼兒將相同形狀的物體圈在一起,並在旁邊的方框裏畫出形狀標記。

——觀察各種形狀的積木,請你給三角形的積木塗色。

3、指導幼兒操作,並進行活動評價。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2

分類與排序是幼兒學數學前的準備階段,心理學家皮亞傑研究幼兒學箅思維,認爲數概念是幼兒在事物問建立兩種關係的綜合,一種是類包含關係,一種是順序關係,即幼兒思維中有非常原始的關於分類和排序的結構。

所以,從幼兒園開始讓寶寶逐漸學會按形狀、按顏色進行分類,有助於發揮排序,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發展的作用。

活動目標:

1、第一層次:能獨立地找出圖形規律進行排序。第二層次:在成人的幫且力下,找出圖形排序規律進行排序。

2、促進幼兒思維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的發展。

活動準備:

排序圖(如圖1、如圖2),在活動前貼在數學角上,幼兒人手一套排序的圖形娃娃操作材料,圖形媽媽圖片一張,每人一串“項鍊”。

活動過程:

1、出示排序圖,引起幼兒活動興趣,找出圖形排序規律。

(1)出示一位圖形媽媽說:“我是圖形媽媽,我有許多圖形娃娃,今天媽媽要帶寶寶去遊樂場玩。寶寶們,你們快排臥們已經會按從大到小,從小到大給圖形寶寶排隊,看圓寶寶寶是怎麼排隊的呢?”

小結:圓寶寶與三角寶寶是間隔着排隊的。

(2)“看,三角寶寶和方寶寶也排好了隊走來了。”

提問:“三角寶寶和方寶寶是怎麼排隊的呢?”引導幼,出規律。

小結:三角寶寶與方寶寶也是間隔着排的。

(3)“圖形媽媽正準備帶圖形寶寶離開家就聽到了圖j叫聲,原來還有圖形寶寶也排好了隊”“看,這些可愛的圖j是怎麼排隊的呢?”引導幼兒觀察找出圖形排列規律。

小結:圓寶寶、三角寶寶、方寶寶它們三個間隔着排酣

2、幼兒操作“圖形寶寶來排隊”,圖形媽媽帶着圖形!遊樂場。有的圖形寶寶坐上了碰碰車,有的'圖形寶寶爬一梯,還有的蕩起搖船……玩的真開心!圖形媽媽說:“時問我們該排隊回家了,可只有排頭的幾個圖形寶寶排好了臥媽可真着急呀。”“小朋友,我們圖形寶寶排的隊好不好?”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觀察和猜想中積累日常生活中對形的感知。

2.能按照物體的形狀進行分類。

3.樂意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遊戲的樂趣。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徵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瞭解排序的可逆性。

5.能與同伴合作,並嘗試記錄結果。

活動準備:

1.PPT《好餓的小蛇》

2.小蛇圖片、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食物卡片若干。

3.房子圖、小樹草地背景圖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朋友,你們想認識它嗎?它是誰?

2.這是一條小蛇,是一條好餓的小蛇。

(二) 觀察猜測,積累感知。

1.感知圓形

(1)肚子餓的小蛇也想找東西吃,我們來看看小蛇找到了什麼?

(2)好餓的小蛇吃了蘋果後,肚子變什麼樣了?爲什麼?

(3)小結:好餓的小蛇吃了圓圓的蘋果,肚子就變圓的了。

2.感知三角形

(1)猜猜好餓的小蛇吃了什麼東西?它的肚子爲什麼會成三角形呢?

(2)它吃了什麼?還有哪些東西是三角形的?

(3)小結:小蛇吃了三角形的飯糰,肚子就變成了三角形。

3.感知正方形

(1)猜猜好餓的小蛇找到了什麼好吃?它的肚子爲什麼會成正方形呢?

(2)它吃了什麼?還有哪些東西是正方形的?

(3)小結:小蛇吃了正方形的三明治,肚子就變成了正方形。

4. 感知彎彎的形狀

(1)猜猜好餓的小蛇找到了什麼好吃?它的肚子爲什麼會變成彎彎的呢?

(2)它吃了什麼?還有哪些東西是彎彎的?

(3)小結:原來有些東西呀,咬掉一些,吃掉一點,就會變成另外一種樣子,彎彎的東西,可能是一根香蕉,也可能是一片咬過的西瓜哦…

(三)操作體驗,鞏固提升。

1. 觀察比較。

(1)出示粘貼在紙板上的小蛇,集體觀察比較。

小蛇的朋友有什麼不同?

(2)引導幼兒從帽子形狀不同進行觀察。

小結:原來小蛇朋友頭上戴的帽子形狀不一樣,有的是圓圓的圓形,有的是三角尖尖的三角形,有的是四四方方的正方形。

2. 請一幼兒示範。

(1)請你幫這條小蛇去找一樣它喜歡吃的東西好嗎?

(2)你的小蛇吃了什麼呀?爲什麼要給它吃一個圓圓的蛋糕呀?

3. 集體操作。

(1)提出要求:幫助小蛇找出和它的帽子一樣形狀的食物。

(2)幼兒自由操作。

(四)分享交流,積累經驗。

1.分享交流:你給小蛇吃的是什麼呀?爲什麼?

2.遊戲“送小蛇朋友回家”。

3.小結:小朋友們都幫助小蛇朋友們找到了它喜歡吃的東西,而且圓形帽子小蛇回到了圓形房子裏,三角形帽子小蛇回到了三角形的房子裏,正方形帽子小蛇也都回到了正方形的房子裏。小蛇朋友們好開心哦,它們說:“謝謝小朋友,請小朋友們到我的家裏玩玩吧。”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讓我瞭解了孩子對數學都很薄弱,爲了能夠使他們對數學感興趣,我準備在以後的數學活動中多加遊戲,做到讓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的目的。真正讓幼兒成爲學習的主人,不斷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在遊戲中嘗試用重疊對應方法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 教學過程:

一、搭車遊戲

幼兒扮演小動物(任選一個動物貼紙貼在胸口),小椅子當作小汽車。

1、“車”與“乘客”一樣多

所有的“車”排成一列,然後按一位“乘客”乘一輛“車”的規則上“車”,比較“車”多還是“乘客”多(一樣多)。

2、“車”與“乘客”不一樣多

所有的“車”排成圓形,然後也按一位“乘客”乘一輛“車”的規則上“車”,比較“車”多還是“乘客”多(“車”多,“車”比“乘客”多一輛)。

思考:要使“車”和“乘客”一樣多,該怎麼辦?(吧“車”拿掉一輛或再請一位動物乘上“車”)

二、搭車練習

1、 幼兒操作:將練習紙右邊的小動物撕下來,貼到左邊的小汽車車廂上方,看看是車多還是小動物多

2、 老師提醒:一個小動物乘一輛汽車

老師觀察:撕紙是否仔細,抹漿糊是否薄、滿

是否一個小動物乘一輛車

老師瞭解:是否能用語言表述(汽車多動物少,汽車比動物多一輛)

三、整理學習用品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