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荔枝的歷史故事

本文已影響9.19K人 

關於荔枝的歷史故事,大家說起荔枝都知道這是我們夏季的水果,而荔枝作爲中國華南地區的特色美味水果,已有二千多年的栽培歷史,以下分享關於荔枝的歷史故事都有哪些吧。

荔枝的歷史故事1

1、關於楊貴妃的荔枝典故。說的是高州籍的太監高力士爲了取悅楊貴妃,每年都要從家鄉進貢荔枝給她嚐鮮。但荔枝保鮮期只有兩三天,所以根子貢園荔枝一旦摘下枝頭,即派出快馬北上,日夜兼程。

2、朝廷吩咐沿途各省備有駿馬,就像現在的接力賽一樣,每匹馬拼死跑一段路,爲了讓美人笑納這一筐根子荔枝,不知跑死多少馬匹,這纔有了後人精彩的詩篇:“長安北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3、關於蘇東坡的荔枝典故。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很喜歡吃荔枝,留有“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佳句。他當年從惠州被貶海南,途經遂溪南北要塞“三十里官路”時,便慕名走進荔枝村,可惜荔枝成熟的季節已過。村裏的長老告訴他,“要嘗荔枝佳果味,待到來年五月時”。

4、後來,蘇東坡先生遇赦北歸,經過遂溪時正逢五月,他再次踏進荔枝村,這時村裏的長老便捧出味道最美的荔枝王——“雙袋子”來招待他,他終於如願以償。村民爲了紀念蘇東坡兩次踏進荔枝村,便把荔枝村改名爲蘇二村。

關於荔枝的歷史故事

擴展資料:

1、在中國福建莆田縣城內,有一棵唐朝時候栽的古荔枝樹,名叫“宋家香”,已有1200多歲了。這棵老樹至今仍舊生氣勃勃,枝葉繁茂,果實累累。它不僅是最老的荔枝樹,也是世界罕見的高齡多產果樹。

2、宋家香”古荔,不僅國內聞名,在歐美評價也極高。1903年和1906年,美國傳教士蒲魯士兩次從莆田運走樹苗,在美國佛羅里達州試栽成功,並推廣到南部各州及巴西、古巴等地。現在美國等國所種的荔枝,都可以說是“宋家香”的子孫後代。

3、宋家香”這棵千年古荔,已被列爲福建省莆田縣重點保護文物。

荔枝的歷史故事2

楊貴妃喜食荔枝,人人皆知。杜牧有詩說:“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玄宗爲投楊貴妃之好,下令各地驛站,快速轉運閩、廣荔枝進貢長安,耗去多少人力財力,僅爲楊貴妃一人歡娛快樂。荔枝,爲南方熱帶水果之一,內含豐富營養,性甘平無毒,久吃荔枝,益心脾、養肝血,益人顏色。楊貴妃的飲食結構中,總是少不了人蔘,少許服用人蔘,有“補五臟,安精神,明目,開心益智”的'功能。今天的藥療保健中,人蔘亦是當然的補品,堅持微量服用,可以減輕疲勞,滋補陰陽。

寫枇杷的詩,精彩的似乎不多。

蘇東坡“客來茶罷空無有,盧橘楊梅尚帶酸”。有人問他:盧橘是什麼果子?他說“枇杷是也”。後來有些書裏也跟着說“枇杷,一名盧橘。”我想,這多半是蘇學士“想當然耳”。因爲,在司馬相如的《上林賦》裏說“盧橘夏熟,黃甘橙楱,枇杷橪柿,亭奈厚朴”。幾樣東西是並列陳述的。可見盧橘是盧橘,枇杷是枇杷,中間是不能劃等號的。李時珍說:“注《文選》者,以枇杷爲盧橘,誤矣。”是很對的。

楊萬里寫枇杷詩道:“大葉聳長耳,一梢堪滿盤。荔枝多與核,金橘卻無酸。雨葉低枝重,漿流沁齒寒。長卿今在否,莫遣作園官。”前面六句,對枇杷的性狀還算描述準確,但沒有詩味。雖然孔夫子說過,讀詩可以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但詩歌畢竟不是植物教科書。郭沫若寫《百花齊放》,就是一個失敗的著例。楊萬里的這首枇杷詩倒像開了郭氏這類詩的先河。至於最後兩句,更不知他說些什麼。司馬相如雖然在《上林賦》中寫到了枇杷,但他並沒有表現出饞涎欲滴的模樣,也沒有如孫猴子有偷蟠桃的記錄,做不做園官有什麼打緊?

關於荔枝的歷史故事 第2張

還有一首有關枇杷的打油詩,道是有人送枇杷與人,附函說:送上琵琶兩筐云云。收禮的人於是作詩道:“枇杷不是這琵琶,只爲當年識字差。若使琵琶能結果,滿城簫管盡開花。”詩雖俏皮,但一面吃着人家送來的枇杷,一面作詩嘲諷,也讓人覺得不是滋味。中國字那麼多,要不寫錯幾個字,也難。如果寫錯兩個字就要作首詩,這樣的詩是可以無窮無盡的。記得是上世紀三十年代初吧,劉半農是北大招考的閱卷官,因爲考生寫了幾個錯別字,便大發詩興,做了好幾首閱卷雜詩,把考生大大地譏諷了一頓。其中一首因學生把“留學”寫成了“流學”,劉先生便道:“先生犯了彌天罪,罰往西洋把學流。應是九流加一等,麪筋熬盡一鍋油。”魯迅很不以爲然,寫下了《“感舊”以後(下)》這篇文章,認爲可笑的不是那些剛剛畢業的中學生,而是以此作爲笑柄濫加譏諷的大教授。送枇杷的大概不是中學生,識字不多或許因爲沒錢讀書,或許另有其他的原因。倒是那些自以爲官高權重,本事比天大,到處題辭而又到處出醜、別字連篇的人,臉皮比城牆還厚,不妨刺他幾句,但這樣的人倒是很少有人去譏諷的。

荔枝的歷史故事3

唐代楊貴妃不但對荔枝情有獨鍾,而且對荔枝酒也一樣獨愛。古有“貴妃醉酒”的故事娓娓動人,但鮮爲人知的是,楊貴妃平生最愛飲的酒之中,就是荔枝酒,而這荔枝酒正是在廣東高州浮山嶺(今高州市根子鎮)釀出。

傳說,當時楊貴妃每到五月初五期間就出現一種怪病,叫“體臭”,全身大汗淋漓,臭不堪聞。這怪病使楊貴妃大爲煩惱,唐玄宗亦爲此事,出過皇榜召天下名醫,但應徵者廖廖無幾,致使楊貴妃日夜茶飯不思,一天天消瘦。唐玄宗痛在心裏,大臣急在心上,尤其是高力士更爲著急。後來高力士想,家鄉高州既然是荔枝出產地,而浮山嶺酒泉釀出的荔枝酒又因有辟邪除疾強身健體之特有功效而遠近聞名,何不回家鄉帶些荔枝酒給貴妃品嚐呢?於是,高力士立即召令宮中一隊輕騎,快馬加鞭速從高州浮山嶺取回荔枝酒,進獻給楊貴妃。

關於荔枝的歷史故事 第3張

楊貴妃也迫不及待,打開酒埕,頓時酒香撲鼻,直沁心肺,使之心曠神怡,令人精神百倍。貴妃驚喜萬分,立即開宴暢懷痛飲,飲罷,楊貴妃醉態迷人,走出席間舞起霓裳羽衣舞來,一飄一起,一步一舞,婀娜多姿,意態非凡,煞是動人,使得唐玄宗與衆臣連連拍掌叫好。詩人李白即賦出“人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羣玉山頭現,會向瑤臺月下逢”的千古絕句來。還有“貴妃飲罷荔枝酒,霓裳羽衣舞不夠”的“貴妃醉酒”的故事,不徑而傳了開來。

更奇的是,怎知,這荔枝酒力一發,貴妃的“體臭”怪病亦跑得無影無蹤,全部消失了。貴妃更興奮不已,立即叫皇上給高力士加官封候。據說,後來楊貴妃每月必到“華清池”和“海棠湯浴池”去沐“荔枝酒”浴。這一來驅邪除臭,二來抗毒養顏,後來“酒浴”的由來,皆因楊貴妃而出,一直至今還保留有“酒浴”這行服務業。說也奇怪,當時高州釀的荔枝酒每年要進貢楊貴妃上萬埕,亦因此而一時“高州酒貴”與“洛陽紙貴”而齊名天下。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