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發展的未來方向

本文已影響2.47W人 

管理者發展的未來方向,管理者在職場上的地位是很重要的,因爲管理者就像一個指向標,帶領公司不斷的前進,所以管理者對於發展的方向是要很清晰的,下面分享管理者發展的未來方向。

管理者發展的未來方向1

首先,作爲一位合格的管理者,基本上都是在本行業耕耘多年,經驗豐富的人才,而且大部分戰略者都是從最基層做起來的。

如果說一定要比別人看得遠,那首先無比了解自己所經營的行業,在自己的行業成爲專家,不會被別人輕易的改變自己的思維,在自己的思維體系中,行業以及自身企業的發展完全能夠預判出來,這真的需要非常瞭解行業趨勢!瞭解消費人羣的真正需求!比如說做了什麼活動,會產生什麼效果。在本行業中,最新產生的玩法又有哪些?這種玩法只是曇花一現,還是真的能夠改變未來,在這些新的玩法中,自身應該怎麼改變來應對,這些真的非常重要。

管理者發展的未來方向

行業敏銳的嗅覺,當新的玩法突然間壯大的時候,危機就已經到了,即便自身基礎再雄厚,也擱不住新的玩法,甚至直接被跨行打擊了,很多老闆都是真的不知道怎麼回事。

還有一定要順應新的國家整體大趨勢,比如現在仍然有很多人選擇開飯店,都認爲自己廚藝不錯,可是每天又在不斷的關門。尤其是社會底層人員,有點存款了,就想着幹生意,卻發現生意真的沒有那麼容易,國家環境不好,生存下來也是真的很難。

順應國家政策,如果能從國家套利出來,這個應該是最簡單的了,這個需要慢慢懂。

不排除那些天才的存在,自己創造出來新的東西,我永遠相信有這種天才存在,但是肯定也不會是我。

管理者發展的未來方向2

前提一:將別人的問題轉化爲自己的問題

很多企業都存在一種抱怨鏈,如銷售部門經常抱怨生產部門生產的產品質量差、價格高、不及時;生產部門抱怨採購部購買的原料沒庫存、組料丟三落四;採購部又抱怨財務部經常扣錢,無法向供應商交代;財務部又抱怨銷售部不給回款等。如果這些情況不加以改進和調整,會議上大量的時間浪費在彼此的爭吵上。如果大家能夠掌握這個原則,向後轉180度,這個組織就會變得簡單。向後轉180度指的是財務人員考慮的是如何幫助採購人員改善供應鏈;採購人員要考慮的是如何幫助生產人員生產效率和質量;生產人員考慮的是如何幫助銷售人員提高客戶的滿意度;銷售人員要考慮的是如何幫助財務人員改進現金流。當我們都擁有這樣的“客戶”意識,大量的廢話就會減少許多。

管理者發展的未來方向 第2張

前提二:將過去的問題轉化爲未來的目標

抱怨過去是一種很軟弱的行爲,因爲過去的問題根本解決不了,除了發泄,沒有什麼影響。但同時,你要接受今天的崗位和責任就意味着你要接受這個崗位所有的過去。所有管理者所創造的價值不在於過去、不在於眼前,而在於未來,這幾乎是組織需要管理者的唯一價值,即創造未來,不是應對眼前,更不是抱怨過去。所以每個管理者都要建立一種認知,就是把過去的問題轉化爲未來的目標。

前提三:將演繹的問題轉化爲事實的描述

人和人之間的大腦生理結構差不多,只是心智模式差別很大,心智模式和每個人生活環境、閱歷、情感經歷、教育程度等有直接關係,不同的人對同一件事會有不同的觀點和結論,會在團隊中難以達成共識,大家有不同的認知。比如:我們描述一個會議室,我們會用很多形容詞去描述,如氣氛熱烈、寬敞明亮等等。但這些描述不是所有人都能達成共識,如果換成事實的描述,相信大家就能很快達成共識:這個會議室的長度和寬度,有多少盞燈,每盞燈的瓦數是多少,有多少人蔘加會議,會議討論了哪些問題,這樣基於事實的描述,大家也就能認同了。同樣地作爲管理者,在日常工作和彙報中也應該將相對演繹的問題轉化爲事實的描述。這樣才能稱之爲專業的管理者,這樣做,我們的會議也會相對高效和準確。

管理者發展的未來方向3

隨着企業的實力增強,企業的規模逐漸擴大,公司不斷擴張,分公司或子公司不斷設立,這時候管理者卻發現公司運轉不如原來流暢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不如原來積極了,很多事情貫徹不下去了,等等原來不存在的問題都出現了?

爲此,我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並且與多家企業進行座談,調查。發現問題出現下企業管理者身上。

究其原來,發現,隨着企業的擴大,企業的管理者做的事情越來越多,往往深陷其中,迷失在繁雜的事物裏,結果是做的越多,效率越低。

爲此本人認爲:在紛繁複雜的管理工作中,企業管理者只要把握管理工作的三個原則,就可以從企業經營的繁雜事務中跳脫出來,從容管理。這三個原則分別爲:不做不該做的事、不做不重要的大事、做好重要的小事。

管理者發展的未來方向 第3張

不做不該做的事

在中國的企業中,尤其是中小企業中,許多企業領導者由於企業剛剛起步,爲了節約成本,很多事情都親自去做,一人多能,一人多職,即使公司慢慢發展壯大,不再需要自己去做很多事情,卻還是習慣於事必躬親,覺得誰做事都不放心。在事業起步初期可以這樣,但是企業管理者一直都事事親力親爲,那樣企業將做不大,做不強。

還有一些企業管理者是擅長某個領域的專家,覺得誰做都不如自己做得好,雖然事實上可能真的是這樣,但是導致的結果就是,自己成了一個技術專家、銷售精英或公關高手,單單不是一個好的企業管理者。比如一些技術出身的領導者,多把精力都投在了專業工作上,而忽視了自己的真正工作是管理企業,要做一位統帥,而非一名可以獨當一面的大將。

一個管理者可以不會其它技能,但是必須要能夠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一個管理者。對於一個企業管理者,或是任何一名員工,用心專注地做好自己工作的內容,就是他最該做的事,反之,就是失職。以“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爲例,大家都知道,他是卓越的計算機領域天才,但當他做經營的時候,就全力投入公司運營和管理,徹底放下技術方面的工作,當他搞技術研發的時候,又徹底離開管理崗位,另委派他人管理,結果證明他的做法是正確的,這讓他做什麼工作都能全心,全力投入,結果就很出色。相對的,蘋果電腦公司的喬布斯曾經在擔任當家人的時候既做管理,也抓營銷,同時又過問技術研發工作,雖然他是一個比比爾·蓋茨更優秀的軟件設計師,但是因爲他不能專注於自己該做的工作,結果兩面都沒做好,因此曾被蘋果公司罷免,請出了自己一手開創的蘋果電腦公司。

孔子在《論語》中講:“在其位,謀其政;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指的就是不去做不該做的事,這樣一來也就有時間和精力去做該做的事,該做的事也就容易做好。很多企業管理者不明白這個道理,以爲做得越多就等於工作效率越高。但是事實確是——對於一個司機而言,除專注地操作方向盤以外,做其他任何事情,即使做的再好,也是失職。

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可以說明這個問題:古時候的房子都會有很多房柱來支撐房子的頂棚。一個人覺得這麼多房柱在屋子中很礙眼,影響美觀,於是就將屋子中的房柱雕刻成盤龍、走獸等形狀,有的房柱掏空後在上面擺放花盆古董等,可謂是巧奪天工。到其家中的客人無不讚賞,主人非常得意,可是不到一年,房子就垮塌了,房子的主人被壓死在倒塌的房屋裏。

這個故事說明,每個人,每一樣東西,都有其自身的工作與作用,比如房柱,它的工作就是撐起房子,而非是工藝品、擺放物品的架臺。做了分外的工作,必然影響到了本職工作,若本職工作失職,所作的其它工作也就失去了意義。企業管理者就像房子的樑柱,作用是撐起一家企業,帶領大家走一條正確的路,其它的事情交給別人去做,如果非要去做其它的事情,那也許說明你並不適合去做一個管理者,那樣倒不如去做一個技術總監或生產總監之類擅長的職務,讓善於管理的人去管理企業。在西方,這樣的管理思想很成熟,而在中國,則很少有企業主能認識到這個問題,多認爲老闆就必然是企業管理者。

宋徽宗趙佶也許是中國最有才氣的皇帝,其對北宋時期的繪畫藝術、文化發展都起到了很大的倡導和推動作用。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無不精通,還自創了“瘦金體”書法,一生的詩詞字畫作品無數。在藝術領域及其他很多方面都稱得上成績斐然,但是,遺憾的是他單單沒有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治理天下。結果只顧着做別的事,把自己最該做的治理國家的頭等大事交給了蔡京、童貫等禍國奸臣,導致朝野上下窮奢極欲,大肆興建樓臺殿閣,濫增捐稅,以致山河日下。全國各地起義不斷,宋江、晁蓋、方臘都是此時出現的亂世豪傑。外有金兵入侵,內有起義不斷,而京城卻一片歌舞昇平,趙佶甚至不知道江山社稷已經朝不保夕。宣和七年,金兵南下,趙佶無奈,傳位與趙桓,自稱太上皇。靖康二年被金兵所俘,後死於五國城。

說的嚴苛一點,一個人沒能做好該做的事,其它都等於零。因此,一個領導者要轉變觀念,自己先從事必躬親中跳出來,而後也不要以這樣的標準去要求下屬,因爲無論是企業管理者還是一般員工,只有專注於本職工作纔能有最佳勞動產出。

現代社會經常提到複合型人才,一人多能,甚至是一人多職。但是筆者認爲,多能和多職的前提是,這些技能、工作之間要能夠相互促進,相互提高,這樣可以去做。兩份或多份工作之間如果不能融通、相互促進的話,還是應該去專注做好一件事。專注於本職工作纔可能成就卓越,就像我們從沒看過一個文學泰斗同時也是一名奧運會冠軍一樣。

故事一:某文章的作者(爲了閱讀方便 , 以下我們用“ A 記者”代替)因爲工作需要,經常到美國印第安納州的`一家醫院去,他注意到了醫院裏一男一女兩個工作態度截然不同的實習醫生,,男醫生每天上班不會遲到,也不會早到,與自己工作無關的事情置之不理,如有病人來求助,和自己無關的事他就會笑眯眯的說:“請你去找護士,這不是醫生的職責”。而另一位女實習醫生則非常熱心,除了本職工作外,她還幫助小患者量體重,喂他們吃飯,幫患者制定食譜,推送病人去拍 X 光片等等。每天都會忙到很晚才下班。

醫學院每年期末都要評選 5 名最佳實習醫生, A 記者以爲,那位勤勞肯幹的女醫生一定會上榜,可公佈榜單後,卻沒有這位女實習醫生,那位男醫生卻赫然上榜。 A 記者去問院長,這樣親和熱心,負責任的醫生怎麼沒有入選,院長說:“她落選的原因就是她負責過頭了,因爲,醫生的職責就是爲病人看病,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什麼事情都做,必然會手忙腳亂,疲憊不堪。其它事情不一定能做好,本職工作也註定會做不好,即使其它事情都能做好,但是醫生的職責是爲病人看病,喂患者吃飯有護理員去做,幫助病人量體溫,是護士的工作,推送病人去檢查,是運送員的職責,醫生的職責則就是爲病人正確的診斷與治療,每個人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纔是優秀的前提。她非常有愛心,那是另一回事兒,但是此次評選的是最優秀實習醫生,她是不合格的”。

這就是美國的文化,和中國截然不同,中國受傳統文化影響,對於一個工作中的多面手往往是給予肯定的,但是卻忽視了,這個人拿出大量時間做不屬於自己該做的工作,雖然值得嘉獎,但是他的本職工作卻因此受到了影響,我們卻很少注意,雖然可能他們的本職工作已經完成,但是,相信如果他們把全部精力都投在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上,他們會做得更出色。這也是中國不乏優秀人才,卻缺少卓越人才的一個重要原因。

從人力資源角度來講,一人多職如果安排的不夠科學,不僅不會降低企業的成本,反倒會降低工作質量與效率,增加人力成本。看看現在工廠的流水線作業我們就會清楚,每個流程只專注於做好自己的一塊,這樣才能做好,效率也最高。試想一下,如果工廠裏的工人每人都獨立完成一件商品的所有制造過程,那樣設備成本、人力成本將會提高數倍,其它工作崗位的效率原理也是相同的。筆者以爲,一人多職某種程度來講就是管理科學的倒退。可能很多中小企業管理者會說,我們企業規模有限,並不用每個環節都設置專人。如果是這樣,那我到建議你們把這些自己專人去做成本高,兼職去做質量又無法保證的工作外包出去,這樣成本即使不能比一人多職時低,但是質量和效率卻一定會大大提高。

《呂氏春秋·士容》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一個人想買一隻最好的狗,於是他的鄰居爲他挑選了一隻強壯兇猛的獵狗。這個人覺得,既然是最好的狗,又花了這麼多錢,它就應該什麼都會,那樣纔算得上是最好的狗。於是,他讓這隻獵狗去捉家裏的老鼠,可是無論他怎麼訓練這隻獵狗,它都不去捉老鼠。後來他求教一個善於識別狗的人,想知道這到底是不是一隻好狗。這個人告訴他:“這是一隻難得的好狗,它想捕捉的是獐、麋、豬、鹿這類野獸,而不是老鼠。如果你想讓它捉老鼠的話,就得把它的後腿拴起來”。於是,這個鄰居把狗的後腿拴住,慢慢的這隻狗真的捉起老鼠來了,但是,時間久了,這之獵狗再也不會捕捉野獸了。

在我們的企業管理活動中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在讓員工一人多能,一人多職的同時,看似多做了很多工作,殊不知卻扼殺了多少某個方面的專才,也不知少產出了多少專業的成果。因此,對於一個管理者而言,只有深諳“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精髓,自己才能做好管理工作,下屬也才能把工作做好。

不做不重要的大事

一個動物園的管-理-員發現園中的袋鼠從籠子裏跑出來了,於是動物園開會討論,一致認爲是籠子的高度過低。於是,他們將籠子的高度由原來的 10 米加高到 20 米。結果第二天他們發現袋鼠還是會跑到外面來,於是他們又決定再將高度加高到 30 米。 但是,第二天依然有袋鼠跑到外面,最後,管-理-員們開始考慮砌圍牆及張網等措施。但是,他們在做這些看似重要的大事的時候卻忽視了,袋鼠們跑出來的原因其實是因爲籠子門上的鎖壞了而已。

在管理中,有些時候事情其實很簡單,但是我們忽略了沒有去做,而是去做那些看起來很大的,很重要,卻沒用的事。因此,一個企業管理者面對每天紛繁複雜的事物,要有辨別能力,不去做那些看似重要的卻並非重要的大事,這樣纔有精力去做好該做的事。

我認識一位企業家,很多大事他都不過問,只過問 3 件事:財務狀況、產品質量、市場反饋。僅僅如此,更多的時間是去旅遊和打球,但是其企業發展的非常好,非常快。其實,這位企業家是沒有被紛繁的企業管理事物和市場亂象所迷惑,抓住經營的幾個關鍵點,這樣企業就不會有大的偏差,而後把更多的時間放在關乎企業生死存亡的大事上,也因此才能夠跳出這個局,保持思維的客觀、冷靜,視野的敏銳與高遠。

不做不重要的大事和去做重要的小事一樣,是一種透過事物表象抓住其本質的能力,同時也可以看出一個管理者在取捨面前的氣度與格局,思想的睿智與深刻。

漢宣帝時期的名相丙吉經常在民間巡視,一次尋訪時看見有人聚衆打架,他頭都不擡,匆匆走過,當看到路上拉車的牛在吐舌頭喘粗氣,卻急忙走過去查看。隨從非常不解,就問丙吉,爲什麼有人聚衆打架這樣的大事你不過問,一頭牛異樣你卻這麼關心呢?丙吉回答:“有人打架看似大事,但是有巡城的專人會去處理,不會有更大的危害,而牲畜異常,往往預示着兩個潛伏在小問題背後的大問題: 1 、牛生病了,動物生病可能意味着有大的瘟疫要流行 2 、牛喘粗氣,可能也意味着他們感知到了未來的天氣,今年可能會大旱。幾個人打架和瘟疫肆虐、糧食減產絕收,你說哪個是大事呢?”。

不愧爲一代名相,他分得清楚什麼是看似重要卻並不重要的大事,什麼是看似不重要卻非常重要的小事。在如今的企業管理工作中,每天紛繁複雜的事物太多,如果我們不能有效辨別過濾這些讓人眼花繚亂的大事小事,又怎麼有更多的精力去做好該做的事呢?

做好重要的小事

春秋時期,魏文侯曾經問神醫扁鵲:“聽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那麼誰的醫術最好呢?”扁鵲答道:“大哥的醫術最好,二哥其次,我的醫術在三個人當中是最差的”,魏王不解,因爲當時扁鵲的醫術在各國幾乎無人不知,而他的兩位哥哥則幾乎無人知曉。扁鵲解釋說:“大哥治病是在病情發作之前,那時候病人還不覺得身體有大病,大哥開出藥方,只要一兩副藥,就能剷除病根,但是病人並不知道一場大病已經在萌芽期被治癒,這使得他的醫術難以被人認可,所以沒有名氣,只是在我們家中,大哥被推崇備至,因爲我們知道他的醫術最高超。我的二哥治病,擅長在病人病情初起之時發現並診治,藥到病除。但是,因爲此時症狀還不嚴重,給病人的感覺不像是大病,這使得人們都認爲二哥只是擅長治療小病的醫生。而我治病,往往是在病人病情十分嚴重之時,即將病入膏肓,痛苦萬分的時候。此時,我給他們把病治好,他們覺得我醫術最高,所以我名聞天下。但是,真正高明的醫術是在病人的病情剛剛有發作的苗頭時就將其剷除”。

這個歷史故事給我們今天的企業管理工作帶來很多啓示,我們往往對企業中能夠力挽狂瀾,救企業於危難的“救火隊長”們非常器重。但是,雖然他們有功勞,可企業需要更多的應該是能夠防微杜漸,善於把問題消弭與小處的人才。對於管理者本身,更要善於防患於未然,提前洞悉事物發展,發現小問題背後的大隱患,將其消弭與無形。因爲,很多看似很小的問題卻可能導致極嚴重的後果,而任何一個大問題的起因都是很細小,不爲人察覺,同時也是很好消除的,只是我們很少注意到,這種能力比起在企業面臨巨大危機時逆轉危局的能力還重要。因爲,與其救企業於危難,不如不令企業陷於危難。

1986 年挑戰者號太空梭發生了爆炸,問題就是出在一個非常小的 O 型環零件上,發射前檢測時發現這個零件周圍的溫度和要求的溫度略有差異,但這並沒有引起重視,挑戰者號依然準時發射,當升空後 73 秒發生了爆炸。

1994 年英特爾公司忽視了奔騰處理器中一個運算 90 億次纔會遇到 1 次的運算錯誤,這個錯誤每個使用者每 27000 年纔會遇到一次。但這個小錯誤卻使英特爾公司不僅失去了 IBM 這個大客戶,同時損失了幾千萬美元,更嚴重的是產生了消費者的信任危機。爲了扭轉這個錯誤帶來的不良影響所付出的代價更是巨大。

工廠中一個小的零件出現問題沒有及時更換導致整臺機器癱瘓,繼而影響整條生產線的事情經常發生;現在汽車廠商頻頻召回大量問題汽車,其實問題都很小,如果當初能夠仔細檢查一下,就可以避免幾千萬,甚至幾億元的損失;一個商品包裝盒上個別位置顏色模糊或漏印、錯印等,本是很小的問題,卻可能使顧客聯想到該產品有質量問題或低等品的印象。

麥當勞有一任執行官就只着眼大處,卻忽視了很多重要的小問題——其只顧快速在全球擴張、開店,卻忽視了店面環境的整潔與服務人員的服務質量等細節問題,使麥當勞顧客的滿意度一度降到食品行業的最後一名,品牌價值也由最高時全球排名第七而一落千丈,更使銷售大幅下滑,並被-迫關閉了多家門店。最後新執行官接任後,將這些看似細小的問題全部解決掉,麥當勞就又恢復了生機,重又成爲了快餐界的霸主。

我們中國人多有英雄主義情結,且歷來如此。在中國古代,一任賢能的官員把當地治理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卻也只是圓滿地做到卸任,而其卸任後,當地開始大亂,新任官員被罷免,當出現了繼任者,扭轉危局,使當地再現昇平景象的時候,則會被朝廷認爲是大才,繼而提拔重用。其實,那些善於致太平的人其功績與能力遠超過善於治亂的人。在今天,我們很多企業管理者也都很推崇甚至效仿那些做“大事”的人,殊不知,那些終日風平浪靜,沒有大事發生的企業,管理者看似在做小事,卻能使企業健康發展的領導者纔是無爲而治的高手,他們不是沒能力處理大事,而是他們把大問題都解決在了發生之前。

如何應對現代企業的高速發展

企業發展越來越迅速,作爲企業的管理者,應隨着企業的發展要不斷的進行角色的轉變,關注企業的生命線(之後我會專文寫企業的生命線),管理企業流程,關注企業的戰略,不斷修正自己在公司的位置,不斷的再授權,讓企業運行的更加流程和穩健,纔是企業的管理者的核心任務。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