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夢突然驚醒是怎麼回事

本文已影響1.29W人 

學習、生活和工作處於高強度壓力狀態下人,會經常做夢,而且有時候我們卻會做一些奇怪的夢,然後突然從睡夢中驚醒,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下面我們來看看做夢突然驚醒是怎麼回事。

做夢突然驚醒是怎麼回事1

睡覺做夢驚醒可能是因爲神經衰弱、抑鬱症等原因引起的。

1、神經衰弱:

有一些患者長期緊張或者壓力比較大,這樣就會導致腦部和軀體功能衰弱,造成患者出現精神容易興奮,進而出現睡眠障礙,就會導致患者表現入睡困難、多夢、睡眠淺、睡覺做夢容易驚醒等症狀。

做夢突然驚醒是怎麼回事

2、抑鬱症:

抑鬱症是以顯著持久,心情低落爲主要臨牀表現的一種疾病。患者會出現心境低落、思維遲緩、認知功能損害、意志活動減退、睡覺做夢驚醒、悲觀厭世等,比較嚴重的時候,還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自殺行爲,抑鬱症的病因並不是十分清楚,可能是因爲遺傳因素、心理因素、社會環境因素等原因導致。

無論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患者睡眠做夢驚醒都要引起重視,平時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平時可以適當的運動鍛鍊。

做夢突然驚醒是怎麼回事2

那人爲什麼會做噩夢?

1、不良情緒:

白天遇到一些不開心、不順心的事情,生活、工作、學習壓力大,過重的心理負擔等等,都會使我們產生一些不良情緒,而這些不良情緒很容易被我們帶到晚上的睡眠中去,從而影響我們的睡眠質量,導致做噩夢。

2、外界因素:

如看了一些恐怖畫面、驚險小說等,這些刺激會讓我們大腦形成記憶片段,隨時會被激活,而一旦被激活,就很容易做噩夢。

3、疾病導致:

人在生病時身體較弱、心理承受能力也不強,往往會因此而噩夢連連。經常做內容大致相似的夢也可能是身體出現了病症而發出的求救信號,就要引起注意及時到醫院就診。

做夢突然驚醒是怎麼回事 第2張

4、其他因素:

睡眠姿勢不好比如壓迫到了胸口,睡眠環境的改變如搬了新家,親身經歷一些重大事故、家庭變故等,都可能影響我們而導致噩夢的產生。

噩夢會對睡眠產生很大的影響,導致身體疲勞、精神壓力大,食慾減退,白天過度嗜睡(EDS),甚至出現情緒變化和認知功能退變。夜間睡眠被噩夢打斷的人醒來可能會感到焦慮、緊張,因很難放鬆大腦而出現再次入睡困難,長期以往會導致睡眠結構異常。而且,對噩夢的恐懼會讓人害怕睡覺,不想睡覺,進而出現睡眠時間不足、失眠等情況。噩夢非常常見,大樣本的研究發現,37.1%-78.6%的人有過噩夢經歷,女性和青少年做噩夢更常見,而且長期噩夢可能引起或加劇潛在的精神痛苦和疾病。

噩夢不僅與精神障礙同時發生,而且可能是精神病發作的早期指標。在頻繁的噩夢人羣中,罹患精神障礙的風險是一般人的3.67-5.87倍,尤其是心理障礙。有研究認爲,噩夢障礙可能與清醒時的心理障礙有關,噩夢發生的頻率與健康程度呈負相關,而噩夢困擾的程度與精神問題如抑鬱和焦慮正相關。

那麼有什麼治療或緩解經常做噩夢的方法呢?

①去醫院就診:對於頻繁的做噩夢,同時伴有睡眠質量、失眠問題的人,選擇去醫院就診,如果排除了身體上的問題,也可諮詢心理醫生,進行心理治療,這是首選辦法,是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

②放鬆心態:白天儘量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學會減壓,做好自己的情緒管理,儘量避免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只有保持良好的情緒、放鬆的心態,才能在睡眠中更加的'放鬆舒適,自然噩夢就會少了。

③睡前減少刺激:少看恐怖畫面、驚險小說等,多聽聽舒緩的音樂、看看輕鬆的書籍,降低大腦的興奮度。調整睡姿,儘量不要趴着睡,也不要拿東西壓迫着胸口。

④增加室內負氧離子濃度:負氧離子被譽爲“宜眠因子”“空氣維生素”,具有粒徑小、遷徙距離遠的特點,研究表明,負氧離子具有改善提高睡眠質量、平復心情的良好療效。負氧離子可以使空氣環境得到改善,更容易使人入睡。此外,負氧離子可以降低腦及組織內的5-HT(5-羥色胺)水平,改進大腦神經系統的工作狀態,使興奮與抑制系統平衡,調節神經中樞系統,改善大腦皮層功能。也就是說,負氧離子能有效緩解做噩夢,達到提高睡眠質量的目的。

做夢突然驚醒是怎麼回事3

做夢驚醒可由於多種原因導致,如神經衰弱,營養不良,不良的生活習慣,精神心理因素等,需要根據具體原因進行分析。

1、神經衰弱:

長期緊張及高壓影響,可能使腦部和軀體功能衰弱,出現精神易興奮,進而會出現睡眠障礙,表現爲入睡困難、多夢、睡眠淺、睡夢中易驚醒等症狀;

2、營養不良:

體質差、營養不良,身體缺乏鈣、鐵等微量元素,易出現睡夢中驚醒,多見於幼兒;

做夢突然驚醒是怎麼回事 第3張

3、不良生活習慣:

睡前進行劇烈運動,服用使精神亢奮的`藥物,飲用咖啡、吸菸、熬夜等,均可導致精神興奮,中、深度睡眠時間縮短,造成睡夢中驚醒;

4、精神心理因素:

如焦慮症、抑鬱症等,常有睡眠障礙等表現,可出現失眠、多夢等,發生夢魘時會在睡夢中驚醒。

綜合以上,對於出現做夢驚醒的症狀,可考慮補充鈣鐵等微量元素,注意平時的生活習慣,合理作息,儘量避免熬夜,多進行戶外運動放鬆身心,緩解壓力。對於精神、心理壓力較大者,建議積極就醫,並配合醫生進行相關心理輔導或藥物治療。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