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BB遭遇另類飢餓

本文已影響1.84W人 

警惕BB遭遇另類飢餓,做家長的當然是很關心寶寶的一舉一動不會讓寶寶餓着,但是除了吃飽肚子之外,還有一些其他方面的缺乏,精神方面的飢餓你是否知道?我們要警惕BB遭遇另類飢餓。

警惕BB遭遇另類飢餓1

心理飢餓

寶寶的最高心理需求,莫過於父母之愛了,尤其是母親之愛。當他們一聽到母親的聲音或看見母親的微笑時,不是伸出小手就是咿咿呀呀地叫着,甚至用哭聲來;要挾;,要求媽媽爲他敞開懷抱。如果需要摟抱的願望得到了滿足,哭聲就會嘎然而止,臉色隨之;由陰轉晴;甚至;彩霞滿天;。

對此,美國一位嬰兒心理學家解釋道:當寶寶被母親抱在胸前時,母嬰之間就建立起一種最具安撫功能的接觸胸對胸接觸,寶寶不適的心境立即得到母愛的最佳撫慰而趨於平靜,心理飢餓便得以滿足。研究人員觀察到,出生後30分鐘內即被母親摟抱的孩子,以後比其他嬰兒哭得少些、睡得好些、餵養也更順利些。

不難明白,父母特別是母親的懷抱稱得上是小寶寶的一種;心理維生素;,對他們良好情緒與個性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平時多抱抱孩子是;餵養;寶寶心理飢餓的最佳精神食糧。

警惕BB遭遇另類飢餓

皮膚飢餓

美國心理學家哈特的猴子實驗顯示,動物與人都存在着皮膚飢餓的問題,小寶寶尤爲突出。他們渴望得到大人的摟抱,即使長大了也喜歡扯着大人的衣襟或者靠着大人,這就是皮膚飢餓的表現。

皮膚飢餓有什麼危害呢?臨牀醫生髮現,皮膚老是處於;飢餓;狀態的孩子,往往性情抑鬱、孤僻、愛咬嘴脣或啃指甲,有時甚至莫名其妙地用頭或肢體去碰撞牆壁。研究顯示,消除皮膚飢餓的最好;食品;就是父母的親吻、撫摩等肌膚之親。據外刊報道,歐美等國的兒童中近年來流行精神飢餓症,表現爲動作遲緩、反應遲鈍、表情淡漠、平均身高低於同齡健康兒童等,就是缺乏父母肌膚之親的結果。

因此,父母在工作之餘要多與孩子接觸,如一邊用手撫摩其頭、背、頸、前臂、手掌等部位,一邊講故事、欣賞音樂、看電視,此乃促進兒童發育的又一竅門。

感覺飢餓

帶過孩子的人都知道,抱着小寶寶走出家門,置身於大自然的廣闊天地時,他們會表現出無比的高興與激動,眼睛不住地看,小嘴不停地咿呀作聲,兩隻小手不停地揮動。奧妙何在?原來大自然的聲、光、色、形等新鮮事物,迎合了他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滿足了他的;感官飢餓;。不僅如此,這些良性刺激又可通過視、聽等感覺器官傳入大腦,使腦發育獲得更多的直接與間接的;能量;。

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不妨藉此;大做文章;,如在小牀或搖籃前擺一隻魚缸、吊一隻鳥籠、或懸掛彩色畫片、或抱嬰兒到室外直接觀賞大自然,讓小寶寶的視、聽感官;吃;飽;喝;足,這樣既滿足了他們的感覺飢餓,又能健腦益智,可謂一舉兩得的美事。

語言飢餓

從孩子呱呱墜地的第一串哭聲到喃喃學語,直至說出一個完整的句子,期間只不過一、二年光陰。時間之短充分反映出小生命語言發育的迅猛以及表達個體戶的強烈。他們簡直是在爭分奪秒地觀察、模仿、學習。其實,這也是人的一種本能要求,即時語言信息的迫切需要。

有人做過一個有趣的試驗,將受試者禁錮在一間房子裏,餐餐供給美味佳餚,但不能做任何事,不能與外界接觸,也不許與人通話,結果這些人只堅持了短短3天,第4天便像逃犯似地逃出了實驗室。這個試驗證明了語言是人類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任何年齡的人都離不開,故父母應不失時機地、主動地與寶寶對話。科學家強調,在寶寶體格與智力發育的過程中,母親的話語幾乎與母乳有着同等重要的意義。

警惕BB遭遇另類飢餓2

寶寶缺愛的4種表現:

一、孩子總是生病

孩子生病有很多的外界因素,可能是免疫力下降,也可能是最近的飲食狀況不好,或者是天氣的原因導致的。還有一種就是孩子缺愛了,孩子被父母忽略,就會情緒低落,整個人會消極,抵抗力變差導致病情反反覆覆。

警惕BB遭遇另類飢餓 第2張

二、喜歡打人

孩子突然變得喜歡打人了,以前的乖寶寶現在變得動不動就想打人,這是一種缺愛的表現,孩子通過打人的方式來吸引大人的注意力,讓父母把關注點放在自己的身上,這個時候父母不要責怪孩子,要多陪陪孩子和他多溝通。

三、睡覺不安穩

孩子半夜總是被驚醒,睡覺不安穩一點聲音都會被嚇醒,然後跑到家長的房間睡覺,嚷嚷着害怕,這種表現說明孩子非常缺愛,並且沒有安全感,需要去父母那裏得到安全感才行,爸媽不要用恐嚇的方式讓孩子睡覺,如果長期這樣不僅影響孩子的睡眠質量,還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四、喜歡粘人

孩子變得特別粘人,走到哪就要跟哪,時時刻刻都要抱抱,家長就算再煩也不要斥責,這種原因是你們平常對孩子的陪伴很少,孩子內心缺愛,就想多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如果孩子想讓你們陪他玩遊戲,不要粗暴的拒絕,無論多忙都抽出一點點時間來和孩子玩個小遊戲。

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作爲父母,其實給不了孩子屬於他的未來,他有自己的人生。父母能做的只是努力守護孩子能夠得到的當下的快樂和幸福,不焦慮、不盲從,不攀比。和孩子一起慢慢體味相伴時際遇的每一道風景,每一種心情。不要怕虛度光陰,教育就是留白的藝術。

陪伴是相互的,滋養是相互的,給予是相互的。陪孩子長大的過程,也是作爲父母自我成長的過程。

“培養”就是“陪着養”。家長們整日忙於找尋着培養孩子這種能力,那種品質的方法,可對孩子卻常常連陪伴的耐心都沒有,滋養的過程都想省略,只想用說教、打罵等簡單粗暴速效的方式教育好孩子,而無視良好家庭關係的構建。關係先於教育、包含教育,有了穩固的親

捨得花時間陪孩子——童年是人的前半生;陪伴孩子時,一心一意,給孩子你最好的專注力。

陪不陪孩子,忙只是藉口

陪不陪孩子,從來就不是時間問題,而是選擇問題,是價值排序的問題。忙只是藉口,只是看你把什麼看的更重要而已。錢可以暫時少賺點,工作也有再找的機會,但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在孩子的陪伴上,只有一次機會,錯過了就永遠錯過了。

問一下你們,真的沒時間陪孩子嗎?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差別是管理時間的能力。一個人的主要時間分配到“不重要不緊急”,是得過且過型;分配到“緊急不重要”,是隨波逐流型;分配到“重要緊急”,是勤奮工作型;分配到“重要不緊急”(例如健康、讀書、教育子女等),是智慧發展型。您是哪一種類型?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