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面對內向害羞的孩子

本文已影響1.26W人 

家長如何面對內向害羞的孩子,智力的大門需要通過鑰匙來開啓,很多家長對這個問題都非常頭疼,問題的解決有利於發展孩子的能力,讓孩子學會獨立自主,看完家長如何面對內向害羞的孩子,學着啓蒙家裏的小天使吧!

家長如何面對內向害羞的孩子

家長如何面對內向害羞的孩子1

家長如何面對內向害羞的孩子?

1、我是否常叫孩子多做事少說話?

2、我花時間聽過孩子的心事嗎?

3、我是不是在他不說話、不吵鬧時,說他是個乖孩子?

4、當我無法問答孩子的問題時,是否常常缺乏耐心?

5、我喜歡孩子的朋友嗎?

6、我是否對孩子的害羞行爲太過關注,以至於反而助長了他的害羞?

7、我是不是操之過急,因而阻礙了他的社交機會?

8、我尊重孩子的隱私及獨處的權利嗎?

當你仔細思考過以上問題後,你必然不難知道孩子害羞的原因了。

假如你沒有犯上面那些父母在與孩子相處中常見的忌諱,那麼孩子的害羞也許就是來自“天生”的氣質,只是他需要獨處的需求比別人高一些而已。

難道你不需要獨處嗎?當然需要,其實孩子也不例外,畢竟那是他享受自我的好時光,獨處並不表示自私,它只是一個人在一個特別的時間裏,以最舒服的方式,享受他的內在感覺而已。

那些朋友很少的孩子,極有可能在他的小天地裏很自由、很滿足、很快樂。孩子間的友情也許很深刻,但他們卻不需要以太多的時間和朋友膩在一塊兒。

只有你深入孩子的心理世界,纔有機會了解他們是否真的孤獨;如果不是,害羞一點又何妨!

當然不是所有孩子都是天生害羞的,缺乏自信、不信任別人,不善於與人溝通的小孩,也會“損失”很多交友與學習的機會。

在別人眼中,害羞的孩子被形容爲木訥、無趣,而不想和他在一起。由於害羞的孩子很少惹禍或製造麻煩,所以也很少被人注意,因此越來越沉默,遇到問題或困擾時,唯一的處理方式就是“逃離現潮。

依照人類的心理髮展來看,大約半歲至二歲之間是人生正常的“害羞期”,這期間的孩子多半不習慣和陌生人獨處。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們纔會慢慢克服害羞。

除了少數天生氣質外,大部分的害羞小孩,往往缺乏一套社交技巧,他們無法表達內在的訊息讓別人知道,也很難顯露同情與關心。這與家庭,尤其是與父母有着密不可分的關連,例如父親老喜歡在公開的場合中,有意、無意的批評小孩,孩子會在這種“不肯定”中,退回自己的殼裏。

“過度保護”也是製造害羞兒的主因之一,這類的孩子會如溫室中的花朵,很難禁得起挫折與壓力,當他好不容易探出觸角,卻發現外在世界危機四伏時,便快速鑽回自己的安樂窩。如果你是一位經常用威脅、恐嚇,來使孩子安靜的父母,相信你家的寶貝也會因害怕而產生羞怯。

最後,你還有必要看看自己本身是否就很內向、沉默、害羞,如果你是的,那你的孩子害羞又有什麼奇怪呢!

家長如何面對內向害羞的孩子2

這個問題也在困擾我,因爲父母們總是希望孩子性格開朗,覺得外向的孩子未來纔會在社會上吃得開。

還有一個原因是,提出這個問題的父母自己十之八九就是性格內向者,人的本性就是認爲自己得到的本該更多,所以,事業上的不如意,人際關係的不暢,家庭的不和諧,等等,常常被歸結爲自身性格上的不完美,自己欠缺的,就想在孩子身上補回來。

我自己就是一個性格內向者,我過去的習慣就是對老師、領導敬而遠之,習慣站在後面,我知道這不是一個好習慣,所以當我看到我家喵小悠從不在課堂上主動回答問題時,我就心裏着急,期望能夠改變她。講道理、鼓勵甚至物質獎勵,嘗試了很多辦法,收效甚微。

在讀了一些心理學書籍以及《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後,我逐漸意識到:內向沒有什麼不好,每個人的性格和氣質從出生的那天起就不盡相同,內向是孩子性格的一部分,是她的特質,沒有必要強行改變她。

不僅如此,有時候內向也能成爲一種優勢。

內向的孩子,更能專注於內心世界,喜歡深入思考,懂得自省。

內向的孩子,善於冷靜地觀察,經常能注意到別人注意不到的細節,所以更擅長創造性思維,擅長藝術創作。

內向的孩子,更加樂於自處,熱愛學習,也更加懂得傾聽,情商更高。

愛因斯坦、周星馳、林肯......他們都具有內向的品質,但並不影響他們的成功。一個孩子有沒有出息,和外向內向真沒多大關係。

內向的孩子,也可以很棒。我們不一定非得逼着內向的孩子變得更外向。

2、爲什麼有人外向,有人內向?

那麼,孩子的性格內向還是外向是由什麼決定的呢?科學研究發現,人的性格是天生的。

哈佛發展心理學家羅傑姆·卡根曾做過一個長達十幾年的跟蹤實驗,測試了462個嬰兒,得出「嬰兒的性情天生就具備基礎特質」的結論:

如果4個月的孩子表現出手腳蜷縮、不安甚至大哭,以後則會變得安靜,到一兩歲時會有內向傾向,等他長大到18歲,通常也還是內向的。

這讓我想起喵小悠兩歲多的時候,帶她去噴泉廣場,當我們走過下面藏着噴泉的鐵柵欄時,雖然我已經踏上去了,她還要用一隻腳小心地試探一下。當時,我就想,這樣小心謹慎的性格難道是天生的嗎?

有“喜劇之王”之稱的.周星馳,塑造過無數個經典的喜劇角色,誰能想到他竟然是一個不善言辭、公衆場合極易緊張的內向性格者?

美國內向性格的研究專家蘇珊·凱恩也指出:後天努力可以帶我們走得更遠,卻無法超越基因所劃定的框架。

如果一個內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是被父母糾正其性格,被同伴嘲笑或者排斥,那麼他就會對自己的性格產生自卑情緒,不僅不會去尋找自己這種性格的優勢,反而還會痛恨自己爲何是這樣的人。

這種自卑會給他內心造成很多衝突,這些衝突會引發他的心理障礙,比如會引起社交恐懼症、焦慮症等。

所以,很多性格內向者的問題並非他的人格缺陷,而是社會對內向者的偏見造成的。

3、讓內向孩子獲得能量做自己

第一,接受孩子自己的節奏

大人總是要求孩子能按大人的方式和節奏生活,卻忽略了孩子有自己的節奏和性格,孩子和大人的節奏不同,內向者和外向者的節奏也不同。

比如,小孩子說話,看到一個東西,外向的孩子可能很迅速地往外蹦單詞,內向的孩子可能會想一下,再說出一句完整的話,他停頓的過程可能就是在腦子裏面組織更準確的語言。

與人交往,外向的孩子很快打成一片,而內向的孩子則慢熱,但是這種關係往往比較持久。

作爲父母,不妨耐心等等孩子,等他慢慢的熟悉陌生人,等他慢慢的表達,接受他按照自己的氣質去生活。

第二,創造一個耐寒區

內向的孩子非常敏感,容易發生安全感的動搖,所以,家長要與孩子建立深厚的情感聯繫,幫助孩子在成長中應對外部世界。只有建立了深厚的情感依賴根基,孩子反而才能長出翅膀,變得獨立。

內向的孩子比較容易產生內疚感和恥辱感,糾正錯誤時,只需要稍微提醒,點到即可。也不要總講道理,忽略他的感受,避免孩子因此思慮過多。

內向的孩子不喜歡變化的環境,提前跟內向孩子討論即將發生的變化和轉變,儘量減少臨時打破他們的生活規律。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