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是個什麼節日

本文已影響3.75K人 

中秋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是傳承已久的一種漢文化,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中秋是個什麼節日1

今天已經是中秋假期第二天了,明天就是大家期盼已久的中秋節了,在中秋節這天不少人用一輪圓月寄託思念,也有人不辭辛苦回家陪伴家人,不管這個中秋節如何過,心裏對於團圓的思念只多不少。今天小編就告訴大家中秋是個什麼秋,一起來看看吧!

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

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後來才調至夏曆(農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夏曆八月十六。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中秋是個什麼節日
  

中秋節的由來最早是記載在《禮記》,“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關於中秋節的傳說,很多都是和月亮有關係,比如“嫦娥奔月”。

中秋節開始於唐朝時期,在宋朝時期盛行,到了明清之時,中秋節已經發展成爲了能夠和春節起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了,當中不僅僅是中國在過中秋節,一些受中國文化影響較大的東亞、東南亞國家也會過中秋節。

2006年5月20日,中秋節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國家將中秋節定爲國家的法定節假日,所以時至今日在中秋節到來之際,我們能夠享受到三天的.快樂假期。

在假期裏,相信不少人都會和家人出門遊玩,而在中秋時剛好是桂花飄香的時候,桂花在古代也一直是和月亮相關聯,也衍生出了很多神話故事,例如吳剛伐的神話故事。

桂花作爲一種名貴的品種,它也有着喜慶、吉祥的象徵,因此民間不少人都會栽種,在中秋這一天賞桂花,聞着沁人心脾的香味,感受不一樣的味道,從而表達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雖然現代的小孩很少接觸傳統文化,但是並不代表他們不敢興趣,隨着經濟發展,人情味越來越淡薄,中秋節是少數幾個中國人最愛的傳統節日,希望能夠傳承下去。

中秋是個什麼節日2

中秋是什麼節日中秋節是我國重要的什麼節日

中秋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又有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等一系列名稱,是傳承已久的一種漢文化,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中秋節日期在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因爲這天又恰逢三秋之半,所以就被叫爲“中秋”了。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中秋節是個怎麼樣的節日

八月十五中秋,人們仰望夜空中的明月,期盼家人團聚。

“中秋”一詞現存文字記載最早見於漢代文獻,成書於兩漢之間的《周禮》(世傳爲周公旦所著,實際上成書於兩漢之間)中說,先秦時期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獻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

據記載,在漢代時,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養老,賜以雄粗餅的活動。晉時亦有出現中秋賞月之舉的文字記載,不過不太普遍,晉時期中秋節在我國北方地區還不很流行

中秋節成爲官方認定的全國性節日,大約是在唐代。在宋朝時期盛行,到了明清之時,中秋節已經發展成爲了能夠和春節起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了,當中,不僅僅是中國在過中秋節,一些受中國文化影響較大的東亞、東南亞國家也會過中秋節,尤其是這些國家的華人華僑,更是以此來懷念自己的祖國文化。

自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爲國家法定節假日。

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後來才調至夏曆(農曆)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夏曆八月十六日。

中秋是個什麼節日 第2張
  

我國的中秋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中秋節和春節、端午節清明節爲我國民間四大傳統節日,其實,中秋節的起源並非人們想象的那麼久遠。

其一,唐宋以前的典籍中我們幾乎看不到任何有關中秋節的文字記錄,更沒有有關中秋節吃月餅的記載。中國歲時節日典籍《荊楚歲時記》《玉燭寶典》《歲華紀麗》中,都沒有中秋節的記載。

而其他傳統節日,如元旦(春節)、清明、端午、乞巧、中元、重陽、臘八等,則頻見於各種典籍。其二,作爲一個成熟且完整的傳統節日不僅主題明確,內容豐富,而且結構完整,

例如春節,從臘月二十三到來年的正月十五,幾乎每一天都有固定活動內容,相比較而言,中秋節似乎有點過於簡單,因爲除了吃月餅、玩月、拜月,我們幾乎找不到更多的程式化的節日內容和慶祝方式。

一般人認爲,中秋節始於唐宋,盛於明清,但是,從宋代開始一直到清代末年,儘管有許多關於中秋節慶祝活動的記載,但那時的中秋節更像是達官顯貴和市民階層的一種娛樂和遊藝活動,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民間節日。

其實,中秋節正式成爲一種全國性節日的,是在辛亥革命後。民國初期,袁世凱的北京政府在強令改用公曆紀年之後,開始確定並推行了一批法定節假日。

1914年1月,北京政府內務部在原有法定節假日的基礎上提出新的呈文:“擬請定陰曆元旦爲春節,端午爲夏節,中秋爲秋節,冬至爲冬節。凡我國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員亦準給假一日。”袁世凱閱後即刻批准了該呈文。接下

來,蔣介石和南京民國政府也開始把一批國家紀念日規定爲法定假日。這就是說,從民國時期開始,中秋節,也就是秋節,才成爲一個舉國歡慶的節日(那時還不是法定假期)。從民間角度看,中秋節儘管不像其他節日一樣歷史悠久,史籍記載不多,但是成熟完整,有着鮮明地方特色,且帶有明顯儀式和信仰色彩。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主要有三種:祭月說、玩月說和女節說。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