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由來你知道嗎

本文已影響2.62W人 

端午節的由來你知道嗎?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其歷史悠久,節日氣氛良好,是很多人所喜愛的節日。那麼端午節又是怎麼由來的呢?端午節的主要風俗有哪些呢?一起來了解了解吧。

端午節的由來你知道嗎1

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由驅毒避邪的節令習俗衍生出各地豐富多彩的祭祀、遊藝、保健等民間活動,主要有祭祀屈原、紀念伍子胥、插艾蒿、掛菖蒲、喝雄黃酒、吃糉子、龍舟競渡、除五毒等。

端午節的由來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

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這便是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的由來你知道嗎

端午節的由來你知道嗎2

端午節風俗

賽龍舟

端午節中較爲出名的風俗就是賽龍舟了,主要是當時楚國人因爲屈原投江的事情感到難過,因此很多人不捨得偉人的離去,而划船去追,這也就是所謂的賽龍舟。

吃糉子

糉子是端午節必吃的食物之一,是在晉代流傳至今的,主要是用綠葉包裹糯米、綠豆等食材製成的小吃,其有綠葉的清香,還有軟糯的口感,被人們廣泛喜愛,且糉子營養豐富,具有健脾、補氣等功效。

塗雄黃

在端午這天人們會在家裏塗抹上雄黃,不僅能夠對蚊蟲有所清除,,還寓意着去除疾病,保平安,且不少老人會將少量的雄黃塗抹在家裏小孩的身上,希望他健康平安。

掛艾葉菖蒲

掛艾葉、菖蒲是端午節重要的`風俗之一,這兩種綠葉植物有一種特殊的香味,能夠對周圍小範圍的蚊蟲有所去除,還能清新空氣,這個風俗有一定的防蚊蟲作用,也有衛生節之稱。

掛五彩繩

在端午節的時候,也有一部分地方會購買五彩線,編製成五彩繩,掛在家裏小孩的手腕上或脖子上,寓意着保平安,希望家裏的小孩健康成長,且五彩繩顏色多種多樣,戴在手上也比較漂亮。

佩香囊

端午節也有佩香囊的習俗,主要是古代流傳下來的,有着辟邪驅邪的作用,但是現在大人們給家裏小孩佩香囊,主要是祝福,希望孩子也平安長大,身體健康,也有的地方,年輕男女會在當天送香囊表達愛意。

以上就是端午節的由來和風俗,是不是又學到了不少呢。

端午節的由來你知道嗎 第2張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