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氣的簡短小故事

本文已影響1.07W人 

24節氣的簡短小故事,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結晶,從我們懂事以來,就知道這個古老的劃分方法,冬至吃餃子,這些習俗讓我們記憶尤深,以下看看24節氣的簡短小故事。

24節氣的簡短小故事1

從前,有一個浪子,家中頗爲富有。可這浪子不知時令節氣,不好好種田,成天只知花天酒地,吃喝玩樂,坐吃山空,把父親留下來的一份祖業吃光了,後來只好向親戚借貸。

時間長了,親戚都不理他了。他只好向舅舅借衣服去當,把舅舅僅有的幾件衣服也當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一件稍值錢一點的棉襖了。

正月初一這一天,浪子名爲上門給舅舅拜年,實際上就是爲了借這件棉襖。一看舅舅把棉襖穿在身上,天氣又是那樣的冷,也沒好意思開口讓舅舅把這件棉襖脫下來。

好不容易等到到了二月份,浪子心想:舅舅這些時可能不會穿棉襖了,於是來到舅舅家。舅舅一聽說他要借棉襖,就說:“二月二十八,凍死雞和鴨。”浪子一聽,沒門兒,只得走了。

到了三月份,天氣逐漸轉暖。浪子心想:舅舅這些時可能不會穿棉襖了,於是來到舅舅家。舅舅一聽說他要借棉襖,就說:“三月三,凍死單身漢。”

24節氣的簡短小故事

浪子知道舅舅是個單身漢,一聽這話又沒門兒,只得走了。

到了四月份,天氣更暖和了。浪子心想:舅舅這些時可能不會穿棉襖了,於是又來到舅舅家。舅舅一聽說他還是要借棉襖,就說:“四月二十,凍斷樹枝。”浪子一聽,知道借棉襖又沒門兒,只得走了。

到了五月份,人們都穿單衣孔浪子心想:現在去借棉襖,舅舅還有什麼話說?誰知舅舅卻說了一句:“吃了五月糉,寒衣不可送。”

到了六月份,天氣熱得很,人們都打起赤膊來了。浪子心想:我六月三伏天去借棉襖,看你還有何話說!誰知舅舅卻說:“人是不毛蟲,單怕六月天的冷北風。”

到了七月份,天氣仍然很熱,浪子又找舅舅開口借棉襖。舅舅說:“吃了七月半的飯,放牛兒子堤坡站。”這意思很明白:

天氣冷起來了,棉襖借不成了。到了八月份,浪子不死心,又去找舅舅。舅舅說:"八月十五雁門開,雁兒頭上帶霜來。”開始下霜了,誰還願把棉襖借出去?

到了九月份,浪子還是不死心,又去了舅舅家。還沒有開口,舅舅說:“起了重陽風,蟲子螞蟻都要準備過冬—你就不要再打我件棉襖的主意J o我以前接濟你,實際上是害了你。你以後借東西典當是沒有門了,我有也不會借給你J o你還是好好種田,自己養活自己吧!”

後來浪子回頭,勤扒苦做,終於積起了一份家業。

24節氣的簡短小故事2

春分小故事

春分在中國古代也被稱爲“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意思一是指春分這天晝夜長短平均;二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爲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古人還將每個節氣分三候,五日爲一候,每一候都有相應的物候現象。春分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便是說春分日後,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天空便要打雷併發出閃電。在這一期間,海棠、梨花、木蘭這三種花也會守時而開。

二十四節氣不僅反映了天文、物候的變化,更重要的是用來指導農事生產和日常生活。 春分後,氣溫回升,雨水開始變得充沛,中國大部分地區的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的階段。“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麥過春分晝夜忙”、“春分前,好布田,春分後,好種豆”是用來指導農業生產。“春分颳大風,刮到四月中”、“春分不冷清明冷”這些用來預測之後的天氣情況。

根據《禮記》記載:“祭日於壇”、“謂春分也”。在周代,就有帝王春分祭日儀式,北京的日壇就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的場所。從春分最晚到清明,還有掃墓祭祖,拜神祈福的`活動。

24節氣的簡短小故事 第2張

還有很多春分的民俗活動。人們在春分當天放風箏,並在風箏上寫上祝福。風箏,古時稱爲“鷂”,北方謂“鳶”,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古時的風箏大多用絹或紙做成鷹的形狀,因此風箏又稱爲“紙鷂”、“紙鳶”,春天放的多半爲燕子風箏。

春分時節,桃紅柳綠,據說這天無論男女老少都帶上簪花喝酒。簪花,簡單的說,便是將一種帶花的頭飾戴在頭上,除了鮮花以外、羅花、綾花、緞花、綢花等都可以。 最有意思的還是春分立蛋。每年都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春分這天進行立蛋試驗:選擇一隻新鮮雞蛋,在桌子上豎起來,慶祝春天的來臨。有“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

24節氣的簡短小故事3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及來歷

立春: 2月4日前後,謂春季開始之節氣。

雨水:2月18日—20日,此時冬去春來,氣溫開始回升,空氣溼度不斷增大,但冷空氣活動仍十分頻繁。

驚蟄: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蟄伏土中的冬眠生物開始活動。驚蟄前後乍寒乍暖,氣溫和風的變化都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1日(或22日),陽光直照赤道,晝夜幾乎等長。我國廣大地區越冬作物將進入春季生長階段。

清明:每年4月5日前後,氣溫回升,天氣逐漸轉暖。

穀雨:4月20日前後,雨水增多,利於穀類生長。

立夏:5月5日或6日“立夏”。萬物生長,欣欣向榮。

24節氣的簡短小故事 第3張

小滿:5月20日或21日交“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此時顆粒開始飽滿,但未成熟。

芒種:6月6日前後,此時太陽移至黃經75度。麥類等有芒作物已經成熟,可以收藏種子。

夏至:6月22日前後,日光直射北迴歸線,出現“日北至,日長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7月7日前後,入暑,標誌着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炎熱季節。

大暑:23日前後,正值中伏前後。這一時期是我國廣大地區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熱”,雨水偏多。

立秋:8月7日或8日,草木開始結果,到了收穫季節。

處暑:8月23日或24日,“處”爲結束的意思,至暑氣即將結束,天氣將變得涼爽了。由於正值秋收之際,降水十分寶貴。

白露:9月8日前後,由於太陽直射點明顯南移,各地氣溫下降很快,天氣涼爽,晚上貼近地面的水氣在草木上結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9月22日前後,日光直射點又回到赤道,形成晝夜等長。

寒露:10月8日前後。此時太陽直射點開始向南移動,北半球氣溫繼續下降,天氣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爲“寒露風”。

霜降:10月23日前後爲“寒露”,黃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與“霜降”節令相吻合,霜對生長中的農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11月7日前後。

小雪:11月22日前後爲“小雪”節氣。北方冷空氣勢力增強,氣味迅速下降,降水出現雪花,但此時爲初雪階段,雪量小,次數不多,黃河流域多在“小雪”節氣後降雪。

大雪:12月7日前後。此時太陽直射點快接近南迴歸線,北半球晝短夜長。

冬至:12月22日前後,此時太陽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北半球則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長至,成爲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後北半球白晝漸長,氣溫持續下降,並進入年氣溫最低的“三九”。

小寒:1月5日前後, 此時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1月20日前後,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