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三大穿線法

本文已影響1.2W人 

羽毛球三大穿線法,羽毛球是一個老少皆宜的運動,在打羽毛球的過程當中可以很好的鍛鍊我們的身體。今天小編爲大家分享羽毛球三大穿線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以下相關文章吧。

羽毛球三大穿線法1

一、yonex尤尼克斯/YY四點穿線法

最常用的穿線法,其兩段式穿線過程有效的分配了穿線過程中的壓力。優點,兩段式穿線過程,空拍上機,豎線從中間開始向兩邊穿線,橫線從下往上穿。(老版本的YY四點穿線法是從上往下穿,容易導致框變形,現在很少人採用)。

這個穿線法主要是克服了兩點法對拍的損傷,對線的磨損,因爲用羽拍中間開始平均的往兩側施加壓力,變形及壓力都較恆定,不容易出現拉斷羽拍的情況,在橫線上也減少了穿線時拉線對豎線的磨損,同時壓力變化恆定,羽拍不易變形。

二、“張人”GOSEN穿線法

GOSEN穿線法不太容易學習,要操作的步驟比較多。而且注意事項較多,拉起線來也比較費時費力。但是這種拉線法不容易掉磅,對拉吊和扣殺都起着很好的作用,彌補了傳統兩段拉線法固有的橫線甜區磅數不足的缺陷。

以下是一位羽球高人的敘述

“張人”HARIBITO是日文漢字,中文意思是專業穿線師。拉線總體上可以分爲三個大步驟,1。拍子上機架 2。拉線 3把拍子從拉線機上面取下來,細心的羽毛球愛好者不難發現,平時在商店裏面拉線的時候,剛開始架拍時會把球拍與拉線機架拍系統完全貼緊,直至沒有空隙,但是在拉拍的過程中,拍子稍微都會有一些變形,到隨後K夾與球拍之間會產生一定的空隙,但是這個變形是正常的,而且這種小變形也不會影響到拍子的結構。

張人拉線法源自於網球的單線穿法,但是在原來基礎上更考慮對拍子整體形狀的維持和擊球甜區的橫線具有更大的張力。張人拉線法的順序是先拉豎線,拉完豎線後從倒數第五行橫線起先收緊球拍下面的三行線,然後從倒數第6行起向上收緊甜區的7行橫線。最後依次收緊下面最後兩行橫線和拍尖餘下橫線。

雖然這種拉線法操作起來比較繁瑣,但是它的原理還是比較簡單的,它的拉線核心是把甜區附近的橫線盡最大的能力放到最後再去收緊,但是這種做法的前提是要保證每一條豎線達到最高的張力。

這樣做的好處是:相對於其他拉線法,甜區的橫線在同樣的磅數下能得到更高的張力。主要是因爲,球拍在拉線的過程中,拍框由於框型走勢的不斷變化,磅數在球拍上會形成實際磅數和理論磅數,理論磅數是不均勻的,因此球拍會受到不平衡的壓力而不斷髮生微細的變形,從而導致最早收緊的線最先掉磅的缺陷。

因此YY提出橫線加磅10%,拍尖頭5行橫線磅數不得超過25磅的操作原則,就是爲了避免拍尖和最後五行橫線過高的張力導致拍心橫線變軟。

羽毛球三大穿線法

三、勝利VICMAN穿線法

VICMAN的穿線方法嚴謹有序、簡單易學。

第一步穿線,豎線從球拍頂框中點開始,分別依次向兩邊穿拉,穿至下9孔時,跳至下12孔穿入(中間隔兩個孔),再從上11穿出,從上10孔穿入,由下10孔 出,豎線穿完。一邊爲預留長線端,一邊爲預留短線端,短線端預留90~100cm。

第二步拉線,拉豎線時從豎1、豎2孔(拍中心)開始向兩側均衡拉線,以確保球拍左右時受到一樣的張力作用,當拉完下9孔時,直接拉下10孔的線,短線端拉下10孔的線後,用阻線夾從拍框外部將線夾緊固定住從而可以騰出一個線夾完成橫線的操作。長線端拉完之後,將線夾夾住短線端下10孔的豎線,去掉阻線夾。

很多人打羽毛球只是爲了消遣,真正談到技巧方面的東西,估計就知之甚少了。下面小編教大家四種打羽毛球的心得。做什麼運動都有受傷的可能,重要的是你如何在運動過程中避免受傷。那麼對做羽毛球運動的人來說該怎樣避免受傷呢?

打羽毛球的技巧

一、關於“打”和“彈”

對於一個真正的羽毛球運動員來說打球的技巧是十分重要的。很多人想要從書本上學習打羽毛球的技巧,但是照着上面做怎麼也找不出感覺,似乎寫得還不夠生動,讓人無法切身體會。其實是因爲在書本上一些細節性的東西沒有表達出來。

就如一般菜鳥級的人打球,常常是掄臂掄胳膊的發力把球“打”出去,勁用得很大卻不見球打得很遠。這是爲什麼?

這是因爲書上有些語言或平時有些人解釋的時候用的'詞語是“打”,也就是用力把球“打”出去。別人不容易理解好。

對於羽毛球選手來說,打球的技巧是相當重要的,發力也是十分重要。但是一副好的球拍會讓你事半功倍,如虎添翼。如果球拍沒選好,怎麼打球都會感覺哪裏不對,好球技也無法得到發揮。

球拍是有彈性的,打球的時候,準確的是,用拍把球“彈”出去,除了放網,搓球外,基本都要用“彈”的方式把球打出去。特別是要產生爆發力,就一定要用“彈”!

手臂手腕和手指的快速制動,讓球拍在很短的距離很短的時間內產生彈性,才能產生爆發力!所以請記住,把球“彈”出去,而不是單純說的“打”出去!

羽毛球三大穿線法 第2張

二、關於握拍

在一些教科書上,很少有說到在高速運動的打球過程中,手指是怎麼控制球拍的。一些小的細節總是一筆帶過,讓業餘選手不明所以然。

對於處理速度很快的回球的時候,選手們經常會有失誤。很多人會發現自己的拍面不夠平穩。其實在打球的過程中如果遇到速度很快的回球的話,一定不要轉動握住拍子的手的手指的,這點尤爲關鍵。

那麼不轉手指,爲了讓拍面正面打到球託上,我們就要轉手腕——手母指正面或半側面和食指中間的關節,夾着拍柄的兩個寬面,其它手指自然貼在拍柄上——通過轉手腕來達到旋轉拍面的效果。轉手指比不上轉手腕的穩定性好,而且速度也是轉手腕比手指快。當然在處理一些比較慢或特殊的球的時候,可能會用手指擰轉拍面,就如網前小球。

在正確的握拍的基礎上,通過靈活的手腕,才能讓你的球速更快,更穩。而在這個的前提上,手指加強或減弱力量,才能打出變化多端的球路來。

等到自己對控球比較有把握,可以用手指來控制拍面角度的時候,手指的加力減力,收發自如,可以在很短的距離和時間用手指產生爆發力的時候,你的水平又可更上一層樓

三、步法的體會

步法快,首先是要判斷準確才能更快起動步法。在沒有明白對方或預知對方的意圖前,做了錯誤的方向跑動,反而變成慢了,要多觀察,抓住對方的習慣動作。

其次,在步法中,多數教材都沒有提到“蹬”,這是個細節問題,很多隻說有“蹬”步上網撲球,但是在一般的步法起步時,只說了腿腳要有力量,才能起動得快。

其實,起動快,當然是要力量的,而這力量的產生是靠起動一瞬間的腿腳的用力“蹬”地,才能發力,起動得快。在“蹬”的同時,向前的步法加“跨”,後蹬前跨,才能更快。

最後由下8孔穿出,從下7孔穿入打結。最後一步打結,打結的線必須跳過幾個線孔再打結收尾,爲了彌補這段距離磅數的流失,拉最後一根需打結的線時請在豎線磅數的基礎上增加10%以防止掉磅。

以上三個是目前比較流行的穿線方法,張人GOSEN穿法和VICMAN的穿線法基本類似,都是採用1線2結,無非張人是下五條,VICTOR是下四條;2者都沒有分兩段拉,結點要比四點法少兩個,成品美觀度比四點法好很多,(與4結點的YY穿線法比較)跨越的線孔少。如果控制好,線不易掉磅;

羽毛球三大穿線法 第3張

中國業餘羽毛球發展史

70年代初打球現在仍然活躍球場的人已經不多了。許多年輕人經常問我過去打球和現在打球有何不同,問的簡單,回答卻不敢簡單。我覺得這部歷史不單獨屬於那個年代的球友,她應該屬於我們大家。下面的敘述若嫌長,請原諒。

一、 中國業餘羽毛球的鼻祖

大家如果拜過師傅,你追查幾代就可發現師祖是歸國印尼華僑(有些除外)。因爲,傳入中國羽毛球運動的渠道有兩個:英聯邦國家在華人員和印尼華僑。特別是66年蘇哈托軍政府排華事件,使得上百萬印尼華僑歸國,並由國家分配到祖國各個角落。此後,他們將羽球以星星之火燎原全國,連現在的國家隊都有印尼教練的身影(湯仙虎)。

二、過去業餘羽毛球運動的活動形式

70年代初,文化革命趨於平穩,工廠、各行業單位的羣衆業餘體育活動十分活躍,華僑們平時玩的羽毛球已深入人心,各單位之間的比賽促進了她的發展。但那時的訓練和比賽,個人是不用掏錢。

有些大單位會抽出隊員,買拍子、發鞋子、供羽球、發補助(0.3元/天)、再加上不上班。那時侯,這幾項優待是支撐打球的主要動力。比賽之餘的活動,大部分愛好者只需買些羽毛球。

另外,過去(80年前)羽毛球運動與現在的最大不同點是:過去的場地不花錢。可以拖熟人找場地,要麼借到,要麼借不到,但原因絕對不是因爲錢。過去,誰也不敢收錢。

二、 過去業餘羽毛球運動的裝備和場地條件

過去的裝備比現在簡單的多,木製拍子、不超過2元的網球鞋、一筒球,就是全部家當。

拍子:過去的木製拍的品種很少,70年代我記得有燈塔牌、雁翎牌、航空牌。再以前,聽說都是印尼華僑帶過來的。燈塔牌的拍子質量最差。記得,有次公司內部的比賽,一天中,至少3次球員將拍子甩折,結果往往將拍頭甩到對方場內,着實嚇人。

過去的球友都以有一支航空拍而自豪,我記得大約7元錢/支,這對於當時20元活一個月的年代是件奢侈的事。大約70年代中期,出現了拍把與拍頭用鐵管的連接拍子。80年,出現了鋁合金航空拍(9元/支)。

拍線:5-60年代的拍線是牛筋做的,價錢2.8元/付,70年代,隨着尼龍線的廣泛使用,應用到拍線了,價錢0.3元/付,但季節溫度的變化尼龍線會變得很鬆軟。

羽毛球:70年代初,影響最大的是上海羽毛球廠出品的航空、燕子、蝴蝶、燈塔牌。航空最好(0.9元/個),燈塔(0.3元/個)最差,燕子(0.45-0.60元/個)最受歡迎。70年代末,又出現海獅、冠軍、等等牌子的羽球。

繃拍器械:過去打球水平較高的人首先要會繃拍子。三把螺絲刀(頭部用砂輪磨尖)、一個指甲刀作爲工具。過去,是沒有繃拍器的,也沒有人天天給你繃拍,一些不會繃拍的人只能請求別人幫忙,過去的繃拍好手最高也將拍子繃不到現在的18-19磅。

場地條件:60-80年代初,大約85%以上的業餘球員的大部時間在室外活動,甚至比賽都在室外。有室內場地很少,有標準場地的更少。工廠的廠房、倉庫,學校、機關的飯堂、禮堂都是我們進攻的目標,而且基本是水泥地面。

羽毛球三大穿線法 第4張

三、 過去業餘羽毛球運動的技術狀況

1、技術交流差

由於過去沒有電視轉播和頻繁的大規模全國比賽,無法得到正確的羽毛球技術動作要領和視覺印象,大家圍着一個師父學。至於這個師父動作對不對,都無從比對,基本上錯學錯用。之後,子傳孫,孫傳子,子子孫孫從無對也。

在比賽中經常可以看到:一個師傅帶着一羣徒子徒孫用一個錯誤動作贏得勝利。總之,傳播落後和比賽交流範圍的侷限,造成近親繁殖現象。

2、步伐快、球速慢的特點

由於60-80年代的業餘生活和業餘體育體制的特點(從事體育活動時間充足),從事業餘羽毛球人羣一般都是其他運動項目的積極分子,身體素質比現在的普通人羣要好,腿部力量好,步伐移動快。

但是,過去的業餘羽毛球隊員的球速觀念太差,只知道人要快跑、快跑,快快跑,不知道讓球跑快。當時,業餘單打中高遠球是主菜單,平高球的應用不廣泛。

還有一種情況需要說明,一些正宗印尼師傅是不提倡跳躍性步伐,過去從印尼傳過來的羽毛球步伐講究彈性,不提倡跳躍。

記得,有一本56年出版的《羽毛球技術》(我記不清原名)中,對羽毛球步伐原則是提倡靈活和彈性,強調跳躍缺少彈性。

3、技術戰術的應用水平

過去業餘球員在單、雙打中技戰術應用水平應該與現在差距不大,而混雙差距較大。單打中:四方球、防守加突擊、網前搓球加扣球等等技戰術應用基本上都不乏高手。

混雙的差距較大,由於男女站位與現在不同(男女平行站位),混雙中的女球員成爲混雙中的攻擊目標,混雙實際成爲女球員之戰。

4、全國業餘水平的分佈情況

60-70年代,由於印尼華僑居住在廣東、福建,再加上全國性比賽很少,只知道廣東、福建、廣西三省的業餘水平大大高於全國各地。另外,大城市和國家大中型企業所在地的業餘羽毛球技術要好一些。

到了80年代,隨着國家對羽毛球的投入力度的增加以及電視媒體的發展,全國羽毛球熱度逐年增長,但還是線形增長。

“非典”之後,羽毛球出現了非典巨漲。4年後的今天,我們的家大到全國任何的角落,隨着網絡的發展羽毛球的社交平臺得到飛躍擴張。今天在北京打球,明天就可在新疆與不曾見面但早就相識的球友切磋。

羽毛球三大穿線法2

一、YY穿線法

具體方法:

採用雙線四結,一段作爲拍子的所有豎線,另一段作爲拍子的所有橫線,在穿線過程中,豎線先穿拍子正中央兩條豎線,再一左一右交替着穿,豎線穿完後打結,然後從下9孔(從拍子下部中央第一個孔往上數第9孔)開始往上穿橫線,通常來說網球拍橫線是從上往下穿,而羽球拍則是從下往上穿,特殊球拍除外

優點:

1、穿線過程中,拍子受力均勻

2、不允許超過建議的磅數(建議的磅數一般都不高)

3、最主流的穿線方法,一般新手都是從YY法開始學習,穿線師得到充分的培訓

4、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護球拍,避免折斷。

缺點:

1、掉磅。由於分兩段穿,最外邊兩側打結的豎線會有一定程度的掉磅,可能導致兩側的邊線會有點鬆

羽毛球三大穿線法 第5張

二、勝利穿線法(VICMAN或VICTOR穿線法)

具體方法:

屬於一線雙結的穿線法,與兩線四結的穿線方法相比.VICTOR穿線法採用的一線兩結的方法可以降低因打結過多所導致線牀磅數丟失的情況,相信大家都有留意到,打結的最後一條線是會鬆一些的,波浪感也比較明顯,所以,一般來說打結的數量越多,線牀的磅數丟失也會越多。

優點:

豎線統一磅數,甜區部分的橫線加磅,有利於進攻。

缺點:

比較耗時,對穿線技術和手法要求高

三、張人穿線法(有張人基本穿線法和張人專業穿線法)

“張人”是日本漢字,不爲中文,讀音:HARIBITO,是對一個專業穿線師的尊稱。

具體方法:

具體的方法,與勝利穿線法基本相同,但其指導思想是在保證每一條豎線最高張力的前提下,把甜區附近的橫線儘量留到最後收緊。這樣做的好處是:相對於其他穿線法,甜區的橫線在同樣的磅數下能得到更高的張力。

優點:

解決了傳統兩段拉線法固有的橫線甜區磅數不足的缺陷,在提高球拍和線的性能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缺點:

對穿線設備和穿線人員的素質要求更高,操作比較煩瑣,注意事項更多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