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退缩行为

本文已影响2.22W人 

你想知道遇到宝宝的退缩行为该怎么办吗?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活泼的成长,但是有一些宝宝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会选择退缩该怎么办呢?下面一起来看看遇到宝宝的退缩行为家长该怎么做吧。

宝宝的退缩行为
宝宝的退缩行为1

每一个作父母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活泼可爱,聪明伶俐善于与人交往的孩子。但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会按照父母的期望去发展,有的孩子不声不响、沉默寡言、不出门、不闹事总是自己一个人玩,一旦周围环境改变就会表现出恐惧不安等现象。这些现象被称为儿童退缩性行为,具有退缩性行为的孩子一般在五至七岁左右才被发现。因为更小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在父母亲人身边生活,不注意或较难发现适应上的异常举动,甚至有些退缩性行为被视为文静听话而得到赞美。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孩子的这种退缩性行为,如果长时间存在的话,对其今后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导致儿童退缩性行为的原因有很多,但大多是由以下几种主要原因造成的。

一、 先天适应能力差,这样的孩子对新环境会感到特别的拘谨,不愿意接触人。

二、 孩子自身素质差,孩子由于体弱多病,常常被关在家里一个人呆着,玩积木、看小人书、看电视等少与同伴交往,这样的孩子易出现退缩性行为。

三、 后天抚养教育不当,有些家长或许是出于对孩子的过分溺爱,不愿他与其他小朋友在一块儿玩,长时间将孩子关在家里独子玩耍,也会使孩子难以适应新环境。

四、 父母行为怪癖,家庭不和及意外事件也是造成孩子退缩性行为的原因。

有退缩行为的儿童,平时表现为孤独、退缩、胆小、害怕。他们从不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交往,沉默寡言,宁愿一个人在家中与布娃娃为伴;来了客人通常会赶快躲藏起来,怕见外人;但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与自己熟悉的人在一起,还是能高高兴兴地谈笑与玩耍,并无任何精神异常的表现。这类儿童年龄较小时,父母除发现他们性格比较安静、不大愿意与小伙伴玩耍外,常常不易发现其退缩行为;而入幼儿园或小学时,退缩行为就会明显暴露出来,表现为紧张、害怕、拒绝上学;不过逐渐熟悉环境以后,孩子退缩行为的症状又会逐渐减轻。

当然了,孩子有了退缩性行为也不是没办法治疗。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要相信孩子的能力,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处处都依赖家长。由小至大,会逐步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

其次是提高孩子自身的素质,不但要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还要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防止孩子退缩行为的先决条件,提高心理素质要从提高其各方面的能力开始,让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

再其次是创造条件,让孩子多参加社会活动,鼓励孩子与小伙伴交往。对已经出现退缩行为的.儿童,应多带他们外出,逐步适应各种环境,帮助他们克服孤独感。

宝宝的退缩行为2

正常孩子面对环境变化,也会表现出退缩。这是一种本能的生理防护反应。但是,随着他们对环境的逐步适应及新奇感的产生,退缩反应会消退。但是,有退缩倾向的孩子,对陌生事物不易产生新奇感,或反应非常迟钝。例如,他会在幼儿园里长时间地啼哭和独坐;对阿姨和小朋友们的友善一概拒绝。只有当回到家里,依偎在妈妈或奶奶身边时,才重新变得有说有笑,感到安全和满足。持续发展下去,他会连电影院和游乐场也不愿去,宁可独自在家和布娃娃为伴。家里来了生客,他会立即表现得惊慌失措、东躲西藏。这类孩子平时除特别文静外,无异常表现。所以,常要到进幼儿园或上学才被发现。他们适应集体生活的时间比别的孩子长。

适应后退缩表现逐渐减轻,但今后在和小伙伴效交往、适应师生关系等方面仍会遇到困难。少数患儿在今后面临重大生活事件(如升学、就业、恋爱等)时会重新表现出孤独、胆怯和退缩。不过,他们的表现和精神分裂症的退缩行为(如冷漠、与人隔绝交往、破裂性思维等)有本质不同,一般而言,孩子退缩行为不需要药物治疗。关键是要逐步地、有意识地让他们多接触外界环境,通过郊游活动和增加户外活动等方式开阔视野;安排一些需要依靠集体力量才能完成的游戏和活动等,鼓励其新奇感和探索性行为的建立。依靠正确的育儿方式,绝大多数退缩行为的孩子可望逐渐自行痊愈。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