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論語》的金句

本文已影響2.72W人 

關於《論語》的金句,《論語》是一部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籍,也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流傳至今,每篇都藴含了無窮的人生智慧。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關於關於《論語》的金句。

《論語》的金句1

金句1: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學習知識之後,經常去温習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嘛!有朋友從遠方而來,不也是很快樂的嘛!別人不理解我,我也不惱怒,不也是一位道德修養高的人嗎?

思考:學習是伴隨一生的,活到老學到老。一生的事情如果不快樂那會是多麼慘啊!所以,可以説:“書山有路勤為徑”,但最好不要“學海無涯苦作舟”。如果學習變成了苦差事,那是很難有實質的長進的。

關於《論語》的金句

金句2: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我每天對自己進行多次反省:檢查自己替別人辦事盡心竭力了嗎?同朋友交往誠心相待了嗎?老師傳授的知識用心温習了嗎?

思考:個人每天都在對自己做一個總結,只有這樣才能夠不斷進步。聖人每天在反省這三個問題,確實非常重要。你也可以每天反思別的事情,給自己一個約定,每天必然審視當日的關鍵行為是否按計劃在做。堅持下來,一定會有收穫。

金句3:夫子温、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憑温和、善良、恭敬、節制和謙遜的態度來取得別人的信任和尊敬。這五個方面是孔夫子的修為,對我們現代人也是非常重要的。

關於《論語》的金句 第2張

思考:如果一個人待人温和,為人善良,對人恭敬,生活節制,態度謙遜,那他必然會受到周圍人的讚賞,朋友也會越來越多,也會越來越受別人愛戴。這樣的人是具備非常強的影響力的,想要做個什麼事業,必然會得到大家的幫助。

金句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要擔心人家不瞭解自己,要憂慮自己不理解別人。

思考:這句話和“是金子總會發光的”説的是同一個道理。如果自己有足夠的本事,別人會主動向你靠攏。有些人天天各種應酬,天天派名牌,天天加微信,表面上有很多朋友,其實那只是一個個冷冰冰的名字。萬一有事找到他們,可能都躲着不見幫不上忙。相反,如果你是某個領域的專家,大家都會主動接近你,甚至主動幫你做點什麼來得到你的認可。所以,要讓別人知道你,最主要的是提升自己的價值。

關於《論語》的金句 第3張

金句5: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三十歲時,能牢固地自立了;四十歲時,已經明瞭各種事情而不會感到疑惑;五十歲時知道天命是什麼;六十歲時凡聽到的都能辨別清楚,明白貫通,到七十歲,我就可以隨心所欲,但也不會超越法度。

思考:人這一輩子,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狀態,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使命,盡情地享受生命就好了。孩童時就放心地玩,讀書時就好好讀書,成家後就好好承擔家庭責任,工作了就好好做貢獻,年老了就儘量為下一代傳授經驗並享受天倫之樂。人生是一個過程,該來的總回來,充實就好。

金句6: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然而就是狗、馬,也都能得到人的飼養;如果沒有對父母的一片孝敬之情,那贍養父母和飼養狗馬有什麼區別呢?

關於《論語》的金句 第4張

思考:中華民族擁有着優良的孝文化。孝敬父母的方式卻大有不同,觀念也不盡相同。有人認為孝敬就是讓父母衣食無憂,有人認為孝敬就是對父母的陪伴,有人認為孝敬就是百年之後的永久懷念。在孔子看來,孝不單是給與物質,因為養牲畜都可以給物質,而且要通過各種方式讓父母得到精神上的滿足。所以,常回家看看是最該做的一個孝敬之舉。

《論語》的金句2

1、“君子不器”

“君子不器”,指“君子不會只有一種才能”。

當下正火的“斜槓青年”,不正是強調跨界嗎?

在這個對人的要求越來越高的社會,人需要擁有一個複雜的系統,而支撐這個複雜系統的正是多方面的才華。

成為一個“多面手”,才不會被這個時代輕易淘汰。

關於《論語》的金句 第5張

2、“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現在很多人馬不停蹄的去學習新知識,卻越學越迷茫和焦慮。

因為他們越學越會發現自己不懂的東西越多,學着學着就開始懷疑人生了。

其實最好的捷徑,不是一味的去追求新知識,而是將已經學過的知識反覆温習,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相信你一定也會過有這樣的體驗:“同樣的內容,過了一段時間再次看到時,整個人對此的理解也不一樣,會有一些新的啟發”。

這是因為你對此的理解能力在提升,可見“温故知新”的重要性,能做到從舊知識中學到新知識,這樣的人難道不配不上稱為“老師”嗎?

關於《論語》的金句 第6張

3、“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古人喜歡先做後説。

因為先去做了,所以在後來發言時説的話是比較有説服力的。

現在很多人的最大問題是“先言,其行而不從之”,也就是光説不做。

見過太多的理論磚家,比如像網絡上那些指點江山的“鍵盤俠”,説起理論天下無敵,但一説到行動就躲貓貓。

這樣的人因為光説不做,所以懂得了很多道理卻依然註定過不好這一生。

4、“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一個人如果沒有了誠信,他還可以做什麼呢?

我在之前的工作中會接觸到很多企業的老闆,從中得出的規律是:“凡是那些沒有誠信、老是拖欠別人貨款的企業,都做不大;而那些以‘誠信為先’的企業,都不會做得太差”。

人的誠信一旦破產,就離真正的破產不遠了。

5、“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攻乎異端,斯害也已”,是指“學習時如果往極端的部分去學,這就會變成一個公害人物”。

從西方引進過來的心理學、催眠學、教練學等課程本身都是很棒的課程,但被引進到國內後,一些人學藝未精,未能領悟到其中的精髓,走入了極端。

所以,當他們開始亂用這些學科的知識在別人身上、來為自己謀取利益時,不但沒有幫到別人、反而害了別人,這些人對社會來説就成了禍害。

關於《論語》的金句 第7張

6、“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十五歲左右志在學習,三十歲左右確立人生未來的願景,四十歲左右不再迷惑,五十知道了要順從天命,六十歲左右修煉到聽什麼都順耳,七十歲左右在遵守固有準則的前提下,跟着內心的感覺走。

在對的階段,做對的事。

有些過程是不可逾越的,順勢而為,才是王道。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