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稼先故事

本文已影響1.5W人 

“兩彈元勛”鄧稼先,為我國原子彈、氫彈的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他長期甘當無名英雄,把自己的青春之光融進了中國核防禦力量的“鐵脊樑”之中。

鄧稼先故事

1950年,26歲的鄧稼先在美國獲得了物理學博士學位。他帶着當時最先進的物理學知識,涉洋歸來報效祖國。50年代末,鄧稼先從物理學講壇上“消失”了,他的身影閃現在核武器研製的基層第一線:在北京郊外的高粱地裏參加研究所的興建,在羅布泊國家試驗場的土路上顛簸,在雲遮霧罩的山區指揮着原子彈、氫彈的研製。鄧稼先為我國的核武器研製事業兢兢業業、嘔心瀝血,孜孜不倦地奮鬥了28年,從原子彈、氫彈原理的突破和試驗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製試驗,都作出了重大貢獻,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和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立下了卓越的功勛。鄧稼先曾榮獲全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和國家級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以及“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1986年,積勞成疾的鄧稼先被癌症奪去了生命。在生命的最後一個月裏,他28年的祕密經歷才得以披露,“兩彈元勛”的美名才開始傳揚。

張愛萍與鄧稼先

鄧稼先病了,要動手術,75歲的張愛萍8點趕到醫院,自手術開始,他就在手術室外等候,一直等到手術結束。

張愛萍説:你們科學家都是國家的財富,保證你們的健康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心願。

1985年8月初的一天,九院院長鄧稼先從綿陽專程趕到北京,向張愛萍及有關領導彙報九院重建情況。

張愛萍一見到鄧稼先就有些吃驚:“你怎麼瘦了?氣色也不太好。”

“不會吧,沒有什麼變化呀!”鄧稼先知道張愛萍不是一般的見面問好。從他的'神色裏更從他的為人上感受到他是真切的關心。而周圍的人沒談到他這方面的變化,自己也沒感覺到。

張愛萍依然認真地問:“你最近身體怎樣?有什麼不舒服嗎?”

鄧稼先説:“其他沒有什麼,只是患痔瘡,總流血,怪討厭的。”

“做過檢查和治療了嗎?”

“只是做了一般的治療,沒做什麼檢查。”

“那就到301(醫院)去好好檢查一下。我來給你聯繫。”張愛萍説着,就打電話給301醫院院長,説明了鄧稼先的病情,特別叮囑給全面檢查一下。對方問什麼時間,張愛萍説:“現在,現在就去!”

“不,不!”鄧稼先連忙推辭,“我還沒彙報工作哪!”

張愛萍問:“有什麼急待解決的問題嗎?”

鄧稼先説:“沒有。”

張愛萍説:“沒有現在就去。我陪你去。”

“不能不能不能!”鄧稼先幾乎驚慌失措了。他知道身為軍委副祕書長、國防部長的張愛萍,每天都有許多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去做。而且他本人惜時如金,又已是古稀之年的老將軍,怎麼可以讓他陪着自己去查病呢!於是就再三謝絕。

張愛萍已拿起了手杖:“走吧,坐我的車去。路上可以談談你們的情況。”

鄧稼先只好服從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