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和婚姻是一回事嗎

本文已影響2.72W人 

愛情和婚姻是一回事嗎,變了心的感情就像食之無味的雞肋,挽回的愛人還是原來的愛人嗎?婚姻並不是女人的必需品,只有直面才能讓這件事徹底劃上句號,來看看愛情和婚姻是一回事嗎。

愛情和婚姻是一回事嗎1

不是。愛情是人類的一種情感,單個人就可以擁有,而婚姻是男女之間的一種身份關係,需要兩個人同時擁有。

愛情是人與人之間的強烈的依戀、親近 、嚮往,以及無私並且無所不盡其心的情感。它通常是情與欲的對照,愛情由情愛和性愛兩個部分組成,情愛是愛情的靈魂,性愛是愛情的能量,情愛是性愛的先決條件,性愛是情愛的動力,只有如此才能達到至高無上的愛情境界。

中華典籍《周禮·地官司徒第二·媒氏》 :“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 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

意思是:在周代, 男年滿三十歲才能娶女子、結婚 和 女年滿二十歲才能嫁給別人而結婚。 若無緣無故不遵守這規矩的,就予以懲罰。

愛情和婚姻是一回事嗎

《周禮》所涉及之內容極爲豐富,大至天下九州,天文曆象;小至溝洫道路,草木蟲魚。凡邦國建制,政法文教,禮樂兵刑,賦稅度支,膳食衣飾,寢廟車馬,農商醫卜,工藝製作,各種名物、典章、制度,無所不包。堪稱爲中華文化之寶庫。

《禮記·內則》、《穀梁傳·文公十二年》、《公羊傳》以及後來的《尚書大傳》等史籍亦主此說,認爲這是周代禮制規定的男女適婚年齡。 漢代學者對這種說法最爲推崇。

在漢文化裏,愛就是網住對方的心,具有親密、情慾和承諾、依戀、情感的屬性,並且對這種關係的長久性持有信心,也能夠與對方分享私生活。在愛的情感基礎上,除了愛的跨文化差異,隨着時間的推移,關於愛情的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也發展出不同的特徵)。

愛情是人性的組成部分,狹義上指情侶之間的感情,廣義上還包括朋友之間的愛情和親人之間的愛情(愛的感情)。

《醒世恆言·杜子春三入長安》:“老者跌腳嘆道:‘人有七情,乃是喜怒憂懼愛惡欲。我看你六情都盡,惟有愛情未除。’”

婚姻,泛指男女之間的結合,一方到另一方家落戶成親,形成人際間親屬關係的社會結合或法律約束。根據觀念和文化不同,通常以一種親密或性的表現形式被承認,以婚禮的方式來宣告成立。結婚的原因很多,如法律、社會、情感、經濟、精神和信仰的需要。通常,婚姻是組成家庭的基礎和根據。雙方家長稱“親家”或“姻親”。

普遍認同一男一女、一夫一妻的形式,已有地區認同同性婚姻。在部分地區過去的文化歷史及許多古老部落中亦存在其他的婚姻形式,現今某些地區或宗教的法律亦承認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婚姻。

世界上多數國家與地區採用婚姻登記制,在滿足其條件下不限制結婚次數。

愛情和婚姻是一回事嗎2

我理解的“婚姻”,既是兩個人互相理解,互相幫扶,共同對抗生活中的磨難,又包括兩個人和兩個家庭之間的磨合。而很多戀愛腦的年輕人認爲,婚姻是對自己的一個保障,比如不少女人認爲“嫁漢嫁漢,穿衣吃飯”,就是想找一個條件好的男人養活自己;而男人也不傻,就算娶,也要娶一個不拖自己家庭後腿的人,最好是倒貼薪水的保姆加生育機器。

愛情和婚姻是一回事嗎 第2張

這樣,由於男女雙方對婚姻的認知而產生的矛盾,在婚姻生活中會逐漸顯示出來,那些談戀愛時的山盟海誓,都成了婚後的詛咒謾罵。因爲愛情只要動動嘴就行了,“有情飲水飽”,而婚姻則需要雙方負起自己的責任:男人要掙錢養家,女人要生兒育女,承擔家務,必要時還要工作來補貼家用。這個社會對女性的要求並不像大家平時的認知那樣,只要嫁個“好人家”就行。畢竟“好人家”對兒媳婦的要求都不低,不僅要顏值高,智商和情商都得在線,缺少哪一個,都不足以長期在婆家立足。

其實,兩個人的愛情水到渠成,就需要婚姻來保障雙方的利益,並且承擔自己的責任。沒有愛情的婚姻,就像沒有根基的大廈,倒塌是早晚的事情。小說和電視劇中有不少先婚後愛的故事,就像生活中那些相親結婚的人,如果用心經營,婚姻也是可以長久的。

當然,也有一些戀愛談了多年才結婚,但是婚後發現兩個人不合適,或者容忍不了對方的缺點,最終導致分道揚鑣的。所以,無論“先婚後愛”還是“先愛後婚”,都需要雙方用心去經營,而不能一味索取。否則兩人的關係一旦失衡,曾經的一見鍾情、惺惺相惜就會變爲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來。

總之,愛情是一時的激情,兩個人一見鍾情也好,日久生情也罷,都是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在了對方面前;而婚姻體現出雙方的責任和義務,用真心來經營才能長久。兩者其實並不矛盾,也不是二選一的選擇題。愛情到來之前,你可以選擇等待,進入婚姻以後,希望你可以“且行且珍惜”!

愛情和婚姻是一回事嗎3

區別一:愛情是自然屬性的,婚姻是社會屬性的

愛情是自然而然產生的,它的'根源是性吸引力,這是人的本能。在熱戀的時候,做一切,都是心甘情願的,因爲你做一切都是爲了自己能擁有對方。

但婚姻不同,婚姻是社會屬性的,它的目的不是爲了自己,它的根本目的是爲了服務社會,爲了讓社會更穩定、以及提供穩定的勞動力——有了婚姻,就有了家庭,有了家庭,就有了一系列的道德。比如,假如所有的人都沒有家,那麼違法犯罪的概率就會大大提升。但因爲有了家庭,尤其像古代連坐制度,就降低了犯罪概率。

現在雖然沒有連坐制度,但在道德上依然還存在連坐——你不敢幹出格的事、你甚至不敢幹自己想幹的事,因爲你要考慮到你的家庭、考慮你的妻兒老小。

再比如,戰亂年代,國家就鼓勵早結婚、多生育;而人口過多的時候,國家就要求計劃生育和鼓勵晚婚晚育——這些東西,都不是個人意志。

愛情,是爲了自己;婚姻,是爲了社會。爲了自己,自私沒問題,但爲了社會,那就需要高尚的品質了。

所以,愛情裏,最重要的是性吸引力,互相吸引就好。而婚姻,最重要的是品格。如果婚姻裏的兩個人不懂得奉獻、不懂得爲對方着想,這樁婚姻能好,那真是見鬼了。

愛情和婚姻是一回事嗎 第3張

區別二:愛情是對傳統的叛逆,婚姻是對傳統的沿襲

婚姻跟愛情本來一丁點關係都沒有,在人類文明史漫長的幾千年,無論中外,愛情跟婚姻都沒有關係。“嫁給愛情”,是上世紀80年代才從北美興起然後波及全球的。

我之前還說過,直到今天爲止,中國絕大部分的人結婚都不是因爲愛情——我這麼說,很多人還罵我,說我胡說八道。但你們仔細想想,比如一個女孩喜歡一個男孩、想嫁給他,她其實還是要看條件的——最終她嫁的還是條件,而不是愛情。如果嫁的是愛情,幹嘛還要看條件呢?所謂嫁給愛情,就是我喜歡這個人,其他一切我都不管、不管他是否離婚有孩子、不管父母是否反對、不管他有沒有錢,多少人是這樣的呢?很少很少,從比例上來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愛情這玩意兒,在中國大面積的產生,是在五四運動以後,它的出現,就是故意要跟傳統的包辦婚姻對着幹的,但它的目的不是結婚,那時候大多數的愛情,其實都是外婚情——包括古代幾乎所有的“愛情”,都是婚外情,中外都一樣。

我們現在大多數人結婚,都是在按規矩辦事、按傳統辦事,爲了滿足父母的要求——這就是在沿襲傳統,具體有什麼意義、有什麼目的、有什麼計劃,沒有。

從這個角度講,愛情和婚姻,其實是正好矛盾的。

區別三:愛情是不確定性的,婚姻是固定的

很多人談戀愛,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你真的愛我嗎”,只要相愛,人們都擔心對方會離開自己,這種不確定性讓人抓狂,但也是愛情的美妙之處。

可是結婚以後,人們覺得自己終於有了保障,終於是確定下來了,不用擔驚受怕了、不用刻意僞裝了。可是一固定,真正的問題又來了。

就像你自己擺攤做生意,有時候一天掙1000,有時候一天掙200,不穩定,你覺得沒有安全感。你就想,哎呀,要是哪個公司能一個月給我2萬塊,籤個終身合同,那該多好。

等你真的簽了終身合同,一個月兩萬,而且還提前支付,工作一段時間以後,你就不想幹了。

人最渴望的是穩定,但最可怕的也是穩定。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