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遊草堂短文品讀

本文已影響1.07W人 

猴年新春,朋友約我去感受新運行的成渝高鐵,想到成都城區還有個着名的景點沒去過,便欣然答應了。

初遊草堂短文品讀

我不說高鐵的速度之快,不說乘坐的舒適度更好,也不說飽覽沿途美麗的風光,專說在成都到訪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被視爲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塊“聖地”。這裏環境優美,竹木青翠,鳥語花香,溪水潺潺,琴聲悠揚,彷彿把我帶到了詩情畫意的境界。看到這麼寬大,這麼幽靜的環境,認爲杜甫當然會寫出千古流傳的詩句來,但細細打聽,卻有區別。

公元759年,杜甫爲了躲避“安史之亂”,攜家人來到成都,剛來時連住處都沒有,在親朋好友的幫助下,才搭建起了很簡陋的茅屋。

在草堂,至今還能看到後人重建杜甫當年的茅屋故居,由於家境不好,茅屋裏沒有像樣的接待處,朋友來了,就坐在堂屋裏的牀上接待,促膝交談,書房很簡陋,就連臥室也很小很普通。從那出土的石磨裏,可以看出,他當時的生活,與普通民居的生活沒有多大區別。

在杜甫茅屋的旁邊,也有一棟平民居住的草屋,比較小,有堂屋,兩邊各有一間屋子,農居色彩很明顯,叫“北鄰”,這草屋是黃四孃的.住家。質樸、善良的鄰居,時常會給飽經憂患、漂泊的杜甫以幫助,相處很好。在與下層百姓的交往中,杜甫常常會找到創作的靈感。

一天,杜甫路過黃四孃的屋外,看見繁花盛開,蝴蝶蹁躚,看到旁邊的浣花溪清澈緩流,便寫了一首着名的詩:“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流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這首詩,許多在校學生都讀過,背過,來到詩的出處,感受格外深刻。

一天夜晚,秋風肆虐,風雨交加,杜甫的茅屋屋頂被大風吹破,孩子無法睡覺。他看到受災的不只是他一家,很多百姓都難於倖免。他站在淒涼的地上,思緒萬千,奮筆疾書,寫下了感人至深的詩篇《茅屋爲秋風所破歌》。杜甫在嚴武任西川節度使時,被任爲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算是有了一份差事,可惜時間很短。嚴武去世後,杜甫便帶家人出蜀。但杜甫推己及人、捨己爲人的品格,是草堂的精神,也是杜甫詩的精神。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