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是非非謂之知非是是非謂之愚意思

本文已影響2.86W人 

是是非非謂之知非是是非謂之愚意思,在日常的生活中有很多人喜歡閱讀,閱讀可以給人帶來知識,讓人見識不到平時生活中所不瞭解的事情,那是是非非謂之知非是是非謂之愚意思什麼呢,一起了解一下吧。

是是非非謂之知非是是非謂之愚意思1

意思是:認爲對的就是對的,認爲錯的就是錯的,這樣稱爲有智慧,而認爲對的是錯的,認爲錯的是對的,就成爲愚蠢。

出自:戰國荀況《荀子·修身》:“是是、非非謂之知,非是、是非謂之愚。”

個人的學識與教養,大部分是靠後天環境來養成,明是非、知反省、勤讀書、受教育,都能培養自己豐富的學識及高貴的人格。

是是非非謂之知非是是非謂之愚意思

《荀子修身篇》評析

這是一篇專門論述修身之道,即如何進行道德修養以及最後所達到境界的文章。

文章首先指出,修身養性是一件關係到個人安危、國家存亡的大事。然後指出,君子有所謂“遍善之度”,即無往而不善之道,用此可治氣養心,可修身自強,其功堪稱重大。這“遍善之度”就是禮。

在談到具體的修養方法時,文章指出修身養心之術,“莫徑由禮,莫要得師,莫神一好”,強調了禮的正身作用與師的正禮作用在修身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堅持不懈、用心專一的重要性。

最後指出,具備了道德修養的人,就能夠做到驕富貴、重道義、輕王公,走遍天下而受人尊敬,並獲得上天的福佑。

是是非非謂之知非是是非謂之愚意思2

這句話的意思是 :能夠肯定正確的、否定錯誤的纔是智慧的表現。把錯的認爲是對的、把對的認爲是正確的,那就是愚昧的表現。

這句話出自《荀子·修身》,原文是:“是是、非非謂之知,非是、是非謂之愚.傷良曰讒,害良曰賊.是謂是、非謂非曰直.”

1、荀子(約前325—前238)

名況,時人尊而號爲“卿”,故又稱荀卿,漢代避宣帝諱而改稱孫卿,戰國末期趙國(今山西南部)人,先秦著名思想家。荀子早年遊學於齊,學問博大,曾三次擔任當時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學宮之長)。約公元前264年,應秦昭王聘,西遊入秦。後曾返回趙國,與臨武君義兵於趙孝成王前。後來荀子受楚春申君之用,爲蘭陵(今山東蒼水縣蘭陵鎮)令。晚年從事教學和著述。 荀子學識淵博,繼承了儒學並有所發展,還能吸收一些別家之長,故在儒學中自成一派。在人性問題,荀子主張性惡論,人性善是教化的結果。在天道觀方面,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荀子對禮很重視,宣揚儒家的王道思想,認爲“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2、《修身》 荀子 全文爲:見善,修然必以自存也

(1):見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2):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惡也

(3):故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故君子隆師而親友,以致惡其賊;好善無厭,受諫而能誡,雖欲無進,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亂,而惡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賢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獸,而又惡人之賊己也;諂諛者親,諫諍者疏

(4):修正爲笑,至忠爲賊,雖欲無滅亡,得乎哉?《詩》曰

(5):“噏噏呰呰

(6):亦孔之哀

(7):謀之其臧,則具是違;謀之不臧,則具是依。”此之謂也。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