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溪浮想散文

本文已影響2.33W人 

我出生在美麗的山城重慶。小時候,我曾隨父母離開了它四處顛沛流離。十幾年後,由於工作關係,我又回到了重慶。這時還沒有開始改革開放,重慶的變化不大。我在江南上班,乘車往返重慶都要在南岸“海棠溪車渡”過江。“海棠溪”是川黔公路的起點,0公里設在海棠溪碼頭,終點是貴州省貴陽市,那時還沒有修長江大橋,從解放碑到長江南岸這是唯一的通道。

海棠溪浮想散文

每逢在海棠溪車渡排隊等船過江時,我都要下車到江邊,眺望對岸的渝中半島,看着渡船忙碌的一次次來回運送車輛。船少車多,有時排隊要等上好幾個鐘頭。在車渡的西邊不遠處曾有一個著名的擺渡渡口——黃葛晚渡,據考在北宋初年,黃葛渡就已形成,至民國時,渡口達到最爲忙碌的繁興時期。它是古時從重慶城中心通往南岸的重要交通口岸,每當夕陽時分,從此過江的人們延伸佔據着很長的渡口,甚而出現着交相爭渡的場面。站在江邊向東遙望,江邊一條盤山公路,蜿蜒曲折一直延伸到一個江邊小鎮,這就是上新街——是當時人口比較集中繁華的江南小鎮。江邊有龍門浩渡口,渝中與南岸的人們通過這個渡口來往。從這時起,我就開始與“海棠溪”這個地點結緣了。

重慶這個山水城市,有獨特的地形地貌特點,造就了這裏的人民耿直、豪爽的品格,也給這裏的地名賦予了很多獨特的名字。這裏有山,地名中就有了歌樂山、縉雲山、南山、黃山、枇杷山等;有山就有巖,地名中就有了曾家巖、鵝公巖、觀音巖、紅巖等。有山就有水,山水相依,就有了帶“溪”的地名,海棠溪地名由此而來,其他還有茄子溪、黃沙溪、溉瀾溪、野貓溪、董家溪等等。

我很喜歡海棠溪這個名字。溪水,從南山林間蜿蜒而出,經過長滿海棠的樹林,再穿過單拱石橋匯入長江,是一幅多美的圖畫呀。海棠溪這裏的景色,古人非常讚賞,“海棠煙雨”被人賦予古代巴渝十二景之一的美譽。在《巴縣誌》裏是這樣記載的:“海棠溪,或曰昔多海棠,以此爲名。或又曰,盛夏洪流,大江灌入溪中,三五之夕,月光激射,江波噴發,作朵朵海棠狀,遂以名溪。”

唐朝女詩人薛濤曾作詩《海棠溪》描繪海棠盛開的溪谷全景:

春教風景駐仙霞,

水面魚身總帶花。

人世不思靈卉異,

競將紅纈染輕沙。

溪水中有魚羣遊弋,水面上有花影隱現,花影與魚影相互重疊,魚身帶花、花似漂移,美妙異常。居民在河邊的沙灘上晾曬染紅的輕紗,它彷彿想要與海棠花比美,然而人工染紅的輕紗,豈能與自然的美景一較高下。

改革開放,帶來了驚天動地的大變化,過去的美景已然不復存在了。然而,隨着時代的步伐,我們這代人見證了更多的變遷。1980年7月1日重慶長江大橋建成通車,徹底終結了海棠溪的地位。大橋南接川黔公路,北連南區路直通重慶火車站和朝天門港口,將當時長江分隔的南北兩地連通,海棠溪車渡隨後關停,因而其後有人把川黔公路的起點0公里處,說成是在朝天門。坐車往返重慶,不再經過海棠溪,而是過長江大橋直達解放碑,我與海棠溪似乎緣盡。然而單位開始在主城區建商品房了,地點居然選在了海棠溪煙雨堡,於是我來到海棠溪定居了,我與海棠溪的緣分終於結了果!

其後的`變化令人目不暇接,長江大橋南橋頭的大山推平,南坪商圈形成;鵝公巖大橋、渝澳大橋、長江大橋複線橋、黃花園嘉陵江大橋、菜園壩長江大橋、朝天門長江大橋、東水門長江大橋…,座座大橋將主城南北連通。我親眼見到施工,把海棠溪的溪水河埋在了地下;我親眼見到在河上修建了南岸區最大的江南體育館、高爾夫球場、游泳館、網球館、足球場、青少年活動中心;我親眼見證了南濱路的誕生,在昔日的海棠溪碼頭建起了海棠煙雨公園;也親眼見到在昔日的海棠溪汽車站片區,聳立起豪華雄偉的南濱路路標——希爾頓雙子塔。海棠溪的景色變了,站在海棠煙雨廣場,您可以看到新的重慶十二景之一——山城燈海,燈光與水色相映,重慶的夜景能與香港維多利亞港灣的夜景媲美。

有人贊曰:

夜半燃明燈,

秋中落星辰。

色同天與地,

月照晚歸人。

人歸晚照月,

地與天同色。

辰星落中秋,

燈明燃半夜。

唐朝的女詩人薛濤今若在,定會倍感驚愕,不知將會寫出怎樣詩句來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