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屈原的故事(15篇)

本文已影響1.94W人 

關於屈原的故事1

端午節屈原的故事

關於屈原的故事(15篇)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但今天端午節的衆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爲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譭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着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着難以抑制的憂鬱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

公元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城。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此風俗日後演變成賽龍舟)人們紛紛拿出家中的糉子、雞蛋投入江中,讓魚吃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屍身。還有郎中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過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條昏暈的蛟龍,龍鬚上還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們就把這惡龍拉上岸,抽了筋,然後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黃酒抹七竅,有的還在小孩子額頭上寫上一個“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蟲都不敢來傷害他們。

從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糉子,喝雄黃酒,以此來紀念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屈原的簡介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約公元前340年出生於楚國丹陽,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

他出身於楚宗室貴族,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志,志向遠大。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被譽爲“中華詩祖”、“辭賦之祖”。

他是“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開闢了“香草美人”的傳統。屈原的出現,標誌着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屈原還是楚國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吳起之後,在楚國另一個主張變法的就是屈原。他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毀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憤交加,懷石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統治者爲樹立忠君愛國標籤將端午作爲紀念屈原的節日。

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週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爲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是我們國家文化中的一顆明珠,一個瑰寶,我們在端午節的時候紀念屈原,同時也是紀念屈原的精神,屈原的文化,這些都是用錢換不來的財富

關於屈原的故事2

今天是端午節,我和爸爸媽媽去姥爺家吃午飯。一開飯,姥姥就端上來一盆自己包的糉子。我見後很高興,急忙伸手拿了一個大的,剝開糉子葉就咬了一大口。姥姥包的糉子裏有蜜棗、花生和紅棗,非常好吃。

這時,姥爺說:“先別忙着吃,誰能說說端午節的由來呢?”我忽然想起了前幾天看過一本關於端午節傳說的書,於是我便脫口而出:“我知道!我知道!”。

原來,在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是“春秋五霸”之首。因爲楚國的實力最強大,有雄兵百萬,戰馬無數,戰車千乘。屈原就是楚國的一個大臣。屈原給楚王獻了許多有利的政策,昏庸的楚王都沒有采納。有些大臣對楚王說:“大王,如果你聽了屈原的話,楚國將毀在屈原的手裏,連您都活不成了!”楚王便將屈原削職爲民,逐出京城。從此以後屈原便被流放在一個小村莊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屈原也老了。在屈原晚年時,楚國被秦國滅亡了,屈原很傷心,便來到汨羅江邊,發出了“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的感慨,投江自殺。

人們聽說屈原投江了,便跑到江邊,往江水裏仍許多糉子,以免江裏的魚把屈原的屍體給吃了。屈原昇天以後,玉皇大帝便將屈原封爲“江神”。因爲屈原投江那天是農曆五月初五,以後人們每年這天都包糉子來紀念屈原,這就是現在的端午節了。

我邊吃着糉子,邊給大家講屈原的故事。這時,媽媽又問:“那屈原身上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和紀念的呢?”我冥思苦想,想了半天也沒想出來。姐姐則若有所思的說:“我們要學習屈原寧死不屈的精神。”我忽然心頭一亮,接着說:“還有堅持真理的精神。”

大家紛紛說對。姥爺又說話了:“過端午節的意義,不僅僅在於一家人熱熱鬧鬧地吃糉子,更重要的是要把屈原的精神一代一代傳下去!”

關於屈原的故事3

屈原的事蹟,主要見載於司馬遷的《史記》。根據《離騷》“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可推定屈原出生於楚威王元年(前339年)正月十四日。屈原於是年正月十四誕生於丹陽,即今湖北秭歸,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於楚懷王時期。屈原生活的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嫺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爲左徒,朝廷一切政策、文告,皆出於其手。

屈平(約公元前339年?~約公元前278年?)字原,通常稱爲屈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但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等。

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是浪漫主義詩人的傑出代表。他不僅標誌着中國是個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時代,而且楚辭突破了詩經的表現形式,極大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力,爲中國古代詩歌創作開闢了新天地。同時,以他爲代表的楚辭還影響了漢賦的形成。

但是今天我要說的是關於屈原的愛情故事。隨着最近電視劇《思美人》的熱播,屈原一生的愛情故事被搬到了熒幕之後,關於屈原的愛情故事的研究也被掀起了。

歷史上對於屈原的妻子記載很少,根據北宋樂史所著《太平寰宇記》引《襄陽風俗記》記載:“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江,其妻每投食於水祭之。原通夢告妻,所祭食品皆爲蛟龍所奪。龍畏五色絲及竹,故妻以竹爲糉,以五色絲纏之。”這雖是一個傳說,但屈原有妻子也是在情理之中的。毛慶先生據此推測“屈原有位妻子也是不成問題的,還可以估計她聰慧美貌、知書達理。”

屈原在《離騷》中說:“女嬃之嬋媛兮,申申其詈予”,我認爲“女嬃”是屈原的女兒。根據楚地的風俗,我還認爲這個“嬃”,即可指女兒,也可指妻子。《易》曰“嬃者,姊也”,那麼姊怎麼變成妻子呢?因爲楚地古代民間均有“女大三歲是娘,男大三歲是郎”的習俗,認爲妻子比丈夫大幾歲,是丈夫的福氣,其妻可以像母親呵護兒子一樣呵護自己的丈夫。既然妻子比丈夫大,丈夫自然可以稱其爲“姊”了。如果此說能成立的話,可以猜想屈原的妻子年齡比屈原稍大,是一位賢妻良母式的女性,處事低調,不事張揚,事事支持和呵護着屈原,是屈原身後一位偉大的女性之一。因甘願默默無聞,故沒有直接進入屈原的作品,更沒有進入古籍。更何況在古代“夫爲妻綱”、“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從一而終”的時代,哪有丈夫被貶流放,而妻子不隨往服侍的呢?“‘屈原後裔巡訪組’在尋訪過程中,還發現了屈原有妻室的記載。陝西山陽縣元子街鎮屈家澗村同治十一年(1873年)的《屈氏宗譜》卷二,繪有屈原及其夫人像,分別注爲‘三閭大夫靈均公遺像’、‘靈均公元配鄧夫人遺像’。

“公元前322年,屈原與昭碧霞定親了。屈原時年18歲,碧霞16歲。”昭碧霞是位知書達禮,聰明賢惠,才貌出衆的大家閨秀。作爲屈原的賢妻和愛女,對其“申申其詈予”的指責一下也是情理中的事。昭碧霞是屈原的結髮妻子,昭碧霞是屈原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個人。昭碧霞不僅出身高貴而且精通音律是個不折不扣的才女。昭碧霞出身高貴蕙質蘭心,精通音律的她更是被譽爲楚國第一琴師,是位才華和容貌皆令人心嚮往之的大家閨秀。更難得可貴的是,昭碧霞一生極富有奉獻精神,她敢愛敢恨、長情堅韌,對丈夫屈原充滿欽佩和關懷,並將屈原的詩譜成琴曲流傳千古,無論順境逆境皆對屈原不離不棄,將楚女的癡情詮釋地淋漓盡致。

關於屈原的故事4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楚懷王時的大臣,「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嫺於辭令。 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 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 因爲他受到楚懷王的重用,引起上官大夫及令尹子蘭的嫉妒,就在楚懷王及繼位的頃襄王之前毀謗屈原。 楚王汏而逐漸疏遠屈原,而且也不採納他的諫言,最後甚至將屈原放逐。 屈原滿懷憤怒,落拓江湖,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後,懷石投汨羅江自盡。 屈原死後數十年,楚國終因讒臣誤國而爲秦所滅。 但是屈原這位忠而見疑的悲劇英雄還活在楚國百姓的心中。 下面這個故事可以用來說明楚人愛戴屈原的心情。

雄黃酒:

據說屈原投江後,楚國的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 漁夫們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身。 有位漁夫還拿出事先準備的糉子,雞蛋等食物,撲通的往江裏面丟,說是讓魚甲吃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屍身(另一說是魚就看不出來了,屈原就能吃到了)。一位老醫師則拿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了蛟龍,使它不能傷害屈大夫。 過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條昏暈的蛟龍,龍鬚上還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 人們就把這惡龍拉上岸,抽了筋,然後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脖子上,又用雄黃酒抹七竅,使那些毒蛇害蟲都不敢來傷害這些小孩子。 據說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 從此以後,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們都要划龍舟,吃糉子,喝雄黃酒來紀念屈原。 有些地區,則在端午節在門上插菖蒲和艾草,這固然是因爲蒲艾有解毒的功用。 不過,關於這項艾習俗的起源,民間則有一種說法。

插菖蒲,艾草

唐朝僖宗年間,黃巢領兵造反,所到之處,殺人百萬,血流成河。 老百姓只要一聽見黃巢來了,就急急忙忙的逃難。 這一年五月,黃巢的軍隊攻進河南,兵臨鄧州城下,黃巢騎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見一波波的老弱婦孺涌出城外,他看見一個婦人背著包袱,一手拉著一個年紀小的男孩,另一隻手卻抱著年紀較大的男孩。 黃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馬問道: 「大嫂,你急急忙忙的要到哪裏去」那婦人回答: 「聽說黃巢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大壞蛋,不日就要攻進鄧州。 城裏的男人都被徵調去守城,我們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 黃巢又指著小孩問她: 「你爲什麼手牽小的,卻懷抱大的呢」那婦人就說: 「懷裏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 裏牽的纔是我親生的兒子。 萬一情況危急時,我寧可丟掉自己的兒子,也得爲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 黃巢聽了,深受感動,就對那婦人說: 「大嫂,好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門口,這樣黃巢的軍隊就不會傷害你了。 」婦人聽了,將信將疑,不過她還是回到城裏,把這個消息傳了出去。 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陽,黃巢的軍隊攻進城裏,只見家家戶戶門上都掛弓菖蒲艾草。 爲了遵守對那位婦人的承諾,黃巢只得無可奈何的領兵離去,全城因而得以倖免於難。 爲了紀念這件事,此後每到端午節,大家就會在門上插菖蒲,艾草,這項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關於屈原的故事5

幫老奶奶背米

一個夏天下午,屈原剛剛讀完書出去街上玩,他跑跑跳跳着,滿臉都帶着開心的笑容。他一邊踢着路邊的小石頭,一邊低頭欣賞着腳上那雙他媽媽剛給他做好的新鞋子:嶄新的布料,鮮豔的顏色,還有那根雪白的繫鞋帶,漂亮極了。

他正追着滾動的小石子,忽然發現路邊有一條若隱若現的米粒痕跡。他擡頭順着米粒往前一看,只見一位老婆婆揹着一袋米艱難地向前走着,米袋上有一個小窟窿,米正順着那小窟窿往外漏着。他急忙高喊:“老婆婆,請等一等,你的米袋漏了!”老婆婆連忙停下腳步,回過頭來。老婆婆看見大米不斷往外漏,焦急地說:“糟糕啦!這怎麼辦?”他跑過來,看到婆婆焦急的樣子,眉頭皺了一皺。他忽然低下頭,看見那根白白的繫鞋帶,靈機一動,對着婆婆興奮地說:“婆婆,你別焦急,我有辦法了!”話音剛落,他便毫不猶豫地把那繫鞋帶卸了下來,這時婆婆明白了,她說:“多漂亮的繫鞋帶,真可惜阿!”小屈原再不等婆婆再說什麼了,他把米袋的小窟窿用手捏着,然後用繫鞋帶綁緊紮緊,米不再向外漏了。他看了看婆婆那被歲月洗刷過得臉,對婆婆說:“你累了,我幫你背米回家吧,你來帶路,好嗎?”說着就從地上拎起米袋背在了身上就往前走了。走着走着就來到婆婆家了,原來婆婆是一位守着邊疆的戰士的母親,婆婆連聲給他道謝。小屈原就說:“你的兒子爲國效力,我幫你是應該的。你就當我是乾兒子吧!”

小屈原已經把出來的目的——玩,拋到老遠了。他又低頭看看自己那雙少了一根系鞋帶的新鞋,心裏感到非常滿足 。

屈原投江

屈原本爲楚國重臣,早年受楚懷王信任, 任左徒,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同時主持外交事務。主張楚國與齊國聯合,共同抗衡秦國。 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 但由於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 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 懷王二十四年,屈原被逐出郢都,流落到漢北。

流放期間,屈原感到心中鬱悶,開始文學創作, 在作品中洋溢着對楚地楚風的眷戀和爲民報國的熱情。

後來曾經被召返。 懷王三十年,楚懷王不聽屈原勸阻, 執意入秦,被扣留,後來客死秦國。 楚頃襄王即位後昏庸無道, 聽信令尹子蘭的讒言, 再次驅逐屈原。 屈原流落在今湖南沅水湘水一帶。 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揮兵南下, 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大石投汨羅江而死。 傳說當地百姓投下糉子餵魚以此防止屈原遺體被魚所食, 後來逐漸形成一種儀式。

以後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 人們吃糉子,划龍舟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據聞一多考證在屈原投江之前, 吳越一帶已有端午節存在, 但從屈原2200多年前逝世一直到今天, 中國社會主流所公認的一直是端午節祭祀屈原。

關於屈原的故事6

以下是爲大家整理的關於關於愛國感人的歷史故事:屈原投江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屈原,名平,字原,出身於楚國貴族。公元前340年誕生於秭歸三閭鄉樂平裏。屈原自幼勤奮好學,胸懷大志.。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主張章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齊抗秦。同時主持外交事務。主張楚國與齊國聯合,共同抗衡秦國。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是,由於自身性格耿直再加上楚懷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寵妃鄭袖等人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不但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意見,並且使懷王疏遠了屈原。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開始了流放生涯。結果楚懷王被秦國誘去,囚死於秦國。頃襄王即位後,屈原繼續受到迫害,並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的政治思想破滅,對前途感到絕望,雖有心報國,卻無力迴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自殺。

關於屈原的故事7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在江上來回打撈屈原的屍身。爲了不讓屈原的身體被魚龍蝦蟹吃,人們紛紛往江裏扔飯糰、倒雄黃酒。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

紀念屈原說在所有民間傳說中流傳最廣,影響最深,譚紹兵學者對這一說法進行了一系列論證。 黃榴丹也認爲雖說法衆多,但紀念屈原說仍佔主流地位。

關於屈原的故事8

每一年的端午節都要吃糉子,賽龍舟,這種習俗還有一個傳說呢?

傳說,屈原是一位楚國的大臣,他主張富國強兵,抗擊秦國,但遭到奸臣陷害,被革職流放,後來楚國被秦軍佔領,屈原悲憤而絕望,於農歷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江而死,當地人聽到這件事,非常傷心,因爲他們愛國的大人死了。爲了不讓屈原在餓肚子。當地人每逢五月初五往水裏投做好的米飯。

就這樣一年,二年過去了。不料一天晚上人們忽然夢見屈原來了。他頭上還是戴着高高的帽子,腰間掛着一柄長長的寶劍,身上還佩戴着一些珍珠和美玉,臉上的神情顯得高亢但有幾分憂慮。他對大家說:“你們的好意我心領了,只是你們送給我的米飯,都被魚蝦龜蚌等水族吃了,我不可能去跟它們搶吧!大家問,怎麼做纔不會讓水族吃呢?”屈原說:“你們可以用淡竹包飯,做成角黍,水族見了,以爲吃吃菱角,也許就不會吃了。”

第二年,屈原又給人們託了一個夢說:“謝謝你們送給我的角黍,我吃了一些,可是有一部分還是讓水族吃了;”你們用船送角黍時,可以把船裝扮成龍的樣子,一切水族都屬龍王管,它們一看是龍王送的,也許就不敢吃了。

從此,包糉子,賽龍舟的習俗就傳了下來。

關於屈原的故事9

今天小記者我,要來訪問一位非常愛國的古人,常常在端午節時會聽到他的名字,這樣你們猜到了嗎?還沒對吧?那就跟我一起乘着時光機,回到過去。

到達目的地,小記者我往江邊看去,隱隱約約看見我要找的人,連跑帶跳的趕到他的身旁,問了一句:“請問是屈原先生嗎?”

那位站在江邊的老伯伯,緩緩的轉身看着我,說了一句:“請問你找我有什麼事嗎?”:

找到了屈原先生,使我超級興奮,我趕緊請他坐在一旁的石頭,便說:“不好意思,我想請教你幾個問題,不知道您是否有空?”

“有事有啦,不過你要快一點,因爲我還有事要做。”

“那請問您,爲什麼您要選擇自殺,而不是活下來?”

“因爲我覺得這世上好像沒有人可以瞭解我,既然沒有知音,倒不如不要活在這個世上。”聽了這番話,我不禁替他感到難過,但又打起精神繼續訪問。

“那如果你死了,不是就無法繼續造福人民了嗎?”

“你說的也是啦,但我好像已經沒有心情管那些了。”

“怎麼會呢?你要打起精神,讓這個國家的人民都過着幸福的生活,不要因爲君王,而讓他們都過着窮困的生活。”

“雖然我知道你說的都對,但沒有人和我一樣想要幫助百姓,所以還是算了吧!況且,我也不想被他們污染,所以我必須這麼做,謝謝你的意見,但還是很高興認識你。”

屈原先生一說完,就抱着身邊的大石頭跳進水裏,

趕緊到村口大喊:“屈原先生跳水自殺了!快幫忙啊……”我話還沒說完,就被強迫帶回去了。

回到這裏,我想了想,原來屈原這麼愛國,但其實我最佩服他的一點是,他還是會保護自己,堅持自己的理念,直到他徹底絕望爲止,不管事實如何,屈原真的是一個令人非常敬佩的古人。

關於屈原的故事10

屈原(前339?~前278?)戰國末期楚國人,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丹陽(今湖北秭歸)人。

生平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楚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於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嫺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爲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爲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於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羣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

懷王十五年(前304),張儀由秦至楚,以重全收買靳尚、子蘭、鄭袖等人充當內奸,同時以“獻商於之地六百里”誘騙懷王,致使齊楚斷交。懷王受騙後惱羞成怒,兩度向秦出兵,均遭慘敗,於是屈原奉命出使齊國重修齊楚舊好。此間張儀又一次由秦至楚,進行瓦解齊楚聯盟的活動,使齊楚聯盟未能成功。懷王二十四年,秦楚黃棘之盟,楚國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漢北。

懷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約懷王武關相會,懷王遂被秦扣留,最終客死秦國,楚襄王即位後繼續實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輾轉流離於沅、湘二水之間。楚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汩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秭歸----詩人之鄉

秭歸是我國戰國時代偉大詩人屈原的故鄉,位於長江北岸的臥牛山麓,四周城牆環繞,形似一個傾斜的葫蘆,具有濃厚的古典建築風格。故有“葫蘆城”之稱。又因城牆均有由石頭疊砌而成,又叫“石頭城”。漢代始設縣,唐朝時曾設立歸州,民國元年改歸州縣,民國三年改爲秭歸縣,一直沿用至今。

傳說秭歸縣名由屈原而來。屈原有個姐姐,屈原被流放前,她曾特地趕回來寬慰弟弟,其情其景,感人至深。後人爲表示對這位賢惠的姐姐的敬意,將縣名改爲“姊歸”,後演變爲現在的“秭歸”。

秭歸的名勝多與屈原有關,秭歸縣城東門外,矗立一高大的牌坊,上書“屈原故里”四字,系郭沫若手書。旁邊還有兩塊石碑,分別刻“楚大夫屈原故里”和“漢昭君王嬙故里”。

秭歸與香溪之間有一沙灘,傳說是屈原遺體安葬處,後取名“屈原沱”。沱上有屈原祠。從唐宋以來,經數次遷址修葺,後因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興建,水位升高,於1976年修建此祠。現位於秭歸城東向家坪。改名爲“屈原紀念館”。三峽工程的興建,屈原祠將再次遷建。

在樂平裏,有關屈原的名勝古蹟和傳說甚多,如香爐坪、照面井、讀書洞、玉米三丘等。古人曾集爲 “八景”並以景名聯詩一首:“降龍伏虎嘯天來,鄉鼓巖連擂鼓臺。照面井寒奸亡膽,讀書洞出離騷才。丘生玉米合情操,濂滴珍珠蕩谷俟。鎖水回龍含澤畔,三關八景勝蓬萊”。

秭歸還是歷史悠久的柑桔之鄉,屈原在他的名篇《桔頌》屈原祠中,曾對桔樹的形象和性格作過深刻的描寫。今天,秭歸已成爲我國七大柑桔生產基礎之一。深秋時節,滿目都是柑桔林,青枝綠葉藏紅果,如詩如畫。

在屈原故里還有一奇值得一提。這裏的耕牛不穿繩,卻能聽從指揮。相傳屈原從楚都回家,快到家門口時,侍者挑書簡的繩子斷了,一老農當即把牛鼻繩解下來給他,從此以後,這裏的牛就不再用牛鼻繩了。

屈原誕生在山青水秀的樂平裏。屈原是一位具有遠舊卓越的政治家,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位大詩人,是三峽裏的“第一流才子”。他憂國憂民,最後投汨羅江,以身殉國。屈原留下的《離騷》、《九章》、《九歌》等光輝詩篇,聲貫如今,名揚中外。

屈原,名平,楚國人,公元前340年誕生於秭歸三閭鄉樂平裏。屈原自幼勤奮好學,胸懷大志,26歲就擔任楚國左徒兼三閭大夫。他主張授賢任能,彰明法度,聯齊抗秦。他的主張遭到了朝中奸佞小人的嫉妒和詆譭。楚懷王聽信讒言,便疏遠了屈原、後頃襄王繼位,屈原被放逐江南。屈原的政治思想破滅,雖有心報國,卻無力迴天,只得以死明志,於公元前227年5月端午節這天投汨羅江而死。

秭歸鳥即子規鳥。相傳爲屈原妹妹屈麼姑的精靈所化,每年農曆五月,此鳥叫聲“我哥回呦!我哥回呦!”以提醒人們做糉子、修龍舟,準備迎接端午佳節,祭祀屈原。

端午節的原始形態是慶豐收,後因屈原投江這一天剛好是端午節,所以這個節日的意義就漸漸讓位於對屈原的悼念,也稱“詩人節”。

每年端午節,秭歸人民還在屈原沱上賽龍舟。這一撫慰屈原忠靈的古俗世代相傳並延至今日。

關於屈原的故事11

由於在內政外交上與楚國腐朽貴族勢力發生了尖銳的矛盾,遭到上官大夫等人的妒忌、誣陷,最終導致與楚懷王的疏遠,兩次遭到流放,被逐出郢都。但他始終念念不忘自己的祖國,希望楚懷王和後來執政的頃襄王召回自己,爲國盡力,最後在楚國郢都被秦國將領白起攻破之後,他不忍心看着祖國滅亡,投汨羅江自盡。

用生命潛寫了一曲千古悲歌。關於屬原自沉汨羅江的原因,歷來有諸多說法,卻都相差甚遠,恐是所選擇的分析角度不同所致,總括起來看,主要有四說。

一、殉國說。此說以清代王夫之和現代郭沫若爲代表。王夫之在《楚辭通釋》中認爲,屈原所以寫下著名的詩章《哀郢》,是由於哀嘆郢都的陷落,宗廟社稷成爲荒丘廢墟,人民流離失所。頃襄王不能拼死抵抗秦軍。楚國滅亡指日可待。

據此,現代的屈斌研究者大都認爲,屈原投江是因爲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不忍親眼目睹國家滅亡,故而投江殉國。郭沫若在《屈原考》中寫道:就在郢都被攻破的那一年,屈原寫了一篇《哀郢》,他看不過國破家亡,百姓顛沛流離的苦狀,才悲憤自殺的。”他在《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中寫道:屈原的自殺,事實上是殉國難。”

二、殉道說。此說以近人曲沐爲代表。他認爲“屈原的自殺無非兩個方面,一是社會政治的黑暗,一是性格的剛直,是生命在與現實的撞擊中而毀滅”。屈原是出身於華族貴胄的政洽家,其理想中的‘明君”、“哲王”已不復存在。

面對楚懷王、頃襄王這樣的昏君,其抱負與志向無法實現,加之羣小的讒害,因而憤感不平,屈原是戰國時代應運而生的一位別具特色的“士”,他的人格力量在於他堅守“人道自任”的理念和對自身“內美”、“修能”的不可動搖的認知,義無反顧地堅持理想。寧爲玉碎,不爲瓦全。所以隻身赴死,以求得精神上的圓滿。

三、尸諫說。此說以近人王之江爲代表。持此說的人認爲屈原看到楚國“黨人”橫行,百姓看不到希望,朝中沒有忠良之臣,國家沒有守備外敵的力量,楚國將面臨亡國大禍。滿懷救國大志的屈原卻遭讒言而被流放,報國無門的他沒有辦法身諫楚王,哀嘆報國之志無法實現。絕望的屈原決心以死來震醒昏君。

屈原在《離騷》篇末有:“吾將從彭咸之所居”。彭咸是殷朝有名的賢士大夫,他曾忠心勸諫國君,遭到漠視,最後憤然投水而死。由此看來屈原之死是尸諫,是向彭咸學習而來的。

四、潔身說。屈原爲國君昏庸而痛心,不願看着“黨人”亂政,葬送楚國錦繡河山。加之長期放逐,身心交瘁,再無重返朝廷、實施理想“美政”的希望。爲了保持清白高潔的操守,捍衛自己所畢生追索的理想,終於帶着不盡的遺憾,憤然投身汨羅江中。淮南王劉安的《離騷傳》曾讚歎屈原不肯在濁世中苟活,故而“蟬蛻於污穢”,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綜觀以上說法,屈原憤然自盡的內因似應是理想破滅後的“絕望”,這樣的死,當然不是怯儒或逃避對祖國的責任,而是對現實清醒的`認知,是屈原堅守氣節的最終追求。

關於屈原的故事12

屈原簡介:

屈平,字原,通常稱爲屈原,又自雲名正則,號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戰國末期楚國辭賦家)楚國大夫,出生於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他是中國最早的大詩人之一。

屈原爲什麼被放逐:

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主張章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齊抗秦。同時主持外交事務。主張楚國與齊國聯合,共同抗衡秦國。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是,由於自身性格耿直再加上楚懷王的令尹子蘭、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寵妃鄭袖等人,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不但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意見,並且使懷王疏遠了屈原。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國的懷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開始了流放生涯。結果楚懷王被秦國誘去,囚死於秦國。頃襄王即位後,屈原繼續受到迫害,並被放逐到江南。

屈原爲什麼要投江?

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滅,對前途感到絕望,雖有心報國,卻無力迴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投汨羅江自殺。

屈原和端午節的關係:

端午爲陰曆的五月初五,屈原投江的日子。屈原投江自盡的消息傳來,汨羅江畔的居民無不爲之失聲痛哭。他們在第一時間駕着各自的小船趕到江裏,盼望能找到屈原的遺體。爲了能最大限度地保護屈原的遺體不被水中的魚蛟吞食,他們想到了補救方案——往江中大量投放食物,以求吃飽了的魚蛟等江中動物放過屈原的遺體。從此,端午節成爲重要節日,直到今天。

關於屈原的故事13

說到端午節,大家一定會想到包糉子、划龍舟。而這些民間習俗都是跟屈原有關的,你知道屈原有哪些故事嗎?屈原的故事,小編來跟大家一起分享下吧!

大約在公元前三四零年的戰國時代,屈原出生在楚國的一個貴族家庭裏。他青年時代就有着出色的才幹,踏進楚國朝廷不久,便受到賞識,當了[左徒]這一僅次於宰相的大官。但是屈原實行政治改革的主張始終不能實現,終於被削職流放出去。他在流放途中,走遍了現在湖南、湖北的許多地方,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憂民感情的詩篇。後來楚國亡了,屈原心裹有說不出的痛苦,便來到汨羅江邊,抱起一塊石頭,縱身投入江裏自盡了。

屈原死後,人們爲他建廟築墳,長久地敬仰他、懷念他。他死在農曆五月初五日,人們把這一天當作一個節日,即端午節。屈原的家鄉和中國南方廣大地區有個風俗,每到這一天就要舉行盛大的划龍舟比賽,據說劃龍船就是表示救屈原的意思。人們每到端午節就要吃糉子,據說也同屈原有關。最初是汨羅江邊的老百姓爲了祭祀屈原,把米包成糉子投進水裏去餵魚,使魚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屍體;後來這習俗傳遍了全國,甚至還傳到了朝鮮、日本、東南亞各國。

關於屈原的故事14

一個夏天下午,屈原剛剛讀完書出去街上玩,他跑跑跳跳着,滿臉都帶着開心的笑容。他一邊踢着路邊的小石頭,一邊低頭欣賞着腳上那雙他媽媽剛給他做好的新鞋子:嶄新的布料,鮮豔的顏色,還有那根雪白的繫鞋帶,漂亮極了。

他正追着滾動的小石子,忽然發現路邊有一條若隱若現的米粒痕跡。他擡頭順着米粒往前一看,只見一位老奶奶揹着一袋米艱難地向前走着,米袋上有一個小窟窿,米正順着那小窟窿往外漏着。他急忙高喊:“老奶奶,請等一等,你的米袋漏了!”老奶奶連忙停下腳步,回過頭來。老奶奶看見大米不斷往外漏,焦急地說:“糟糕啦!這怎麼辦?”他跑過來,看到婆婆焦急的樣子,眉頭皺了一皺。他忽然低下頭,看見那根白白的繫鞋帶,靈機一動,對着婆婆興奮地說:“婆婆,你別焦急,我有辦法了!”話音剛落,他便毫不猶豫地把那繫鞋帶卸了下來,這時婆婆明白了,她說:“多漂亮的繫鞋帶,真可惜阿!”小屈原再不等婆婆再說什麼了,他把米袋的小窟窿用手捏着,然後用繫鞋帶綁緊紮緊,米不再向外漏了。他看了看婆婆那被歲月洗刷過得臉,對婆婆說:“你累了,我幫你背米回家吧,你來帶路,好嗎?”說着就從地上拎起米袋背在了身上就往前走了。走着走着就來到婆婆家了,原來婆婆是一位守着邊疆的戰士的母親,婆婆連聲給他道謝。小屈原就說:“你的兒子爲國效力,我幫你是應該的。你就當我是乾兒子吧!”

小屈原已經把出來的目的――玩,拋到老遠了。他又低頭看看自己那雙少了一根系鞋帶的新鞋,心裏感到非常滿足 。

關於屈原的故事15

有一個兒童故事,說是屈原小時候幫助過一個老奶奶。小時候的屈原很是調皮,跑在路邊玩的時候看到了一名老奶奶。老奶奶揹着一袋米,走起路來很吃力的樣子。屈原心地善良,起了惻隱之心,於是就揹着米把老奶奶送回了家。

從這件事情上,既能看出屈原很尊重長輩,又能看出屈原的宅心仁厚。雖然說,故事本身的可信度是有待考證的。

屈原和大米很有緣,除了背米之外,用來紀念他的糉子也是由大米做成的。也有一個傳說,是他接濟鄉民的故事。

大旱年間,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突然有一天,屈原門口家的一塊石頭裏面滿滿的全部都是糧食。百姓特別開心,覺得那是上天的恩賜,把那塊石頭叫做“神石”。屈原的父親很奇怪,暗中調查之後發現,原來一切都是屈原做的。屈原不忍心看到人們吃不飽飯,看到人們捱餓,於是從自己家裏拿來糧食偷偷的放進了石頭裏面。

屈原爸爸雖然覺得自己的兒子心地善良,但是同時也給兒子講了一番人生道理。你可以幫人一時,卻不能夠幫助他們一輩子。如果你是真心實意的想要幫助他們,那你就應該坐到一個能夠替他們說話的位子上面,處處爲他們着想,處處爲他們做事。

屈原聽到父親的話之後很受觸動,從此之後好好學習,終於做了楚國的大夫,爲百姓做了很多的好事,深受百姓的愛戴。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