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死了活該

本文已影響1.98W人 

張飛死了活該,張飛這個人物應該大家都是比較瞭解的,是三國演義中的比較有名的人物之一,對於張飛其實大家的瞭解都比較多,張飛的死也有很多說法,以下張飛死了活該。

張飛死了活該1

在三國中張飛是劉備的拜把子兄弟,武藝高強,又非常的忠誠。脾氣火爆,嫉惡如仇,性格豪爽直接,可是這只是針對他看得上的人,在其他人的眼裏,張飛可就不是這樣了。

特別是張飛對自己的手下,小則一頓暴打,大則就殺人,而且由於自己的“無腦”還錯殺了,軍中幾位將領,作爲大哥的劉備也因此,囑咐過張飛,可是張飛本人雖然對大哥恭敬,可是性子就這樣依然難改!

無論在三國的電視中,還有如今很多人的心中,張飛都是豪爽、勇猛、並忠誠的代表人物。可是在他的手下做事的將領們,可就不這麼認爲了,張飛對他們來說,簡直就是凶神惡煞一般,一言不合就捱打,而且說不定啥時候就會無辜丟掉了性命。他的手下的忠誠度幾乎爲0,要不然也不能導致張飛最後的“死”。

張飛死了活該

大家都知道張飛在得知關羽死後,急於給二哥報仇,所以他就命令範疆和張達在3天內製造出上千萬的白盔白甲來。這樣的工程量,真的很大,而且材料去哪裏找,兩個人便向張飛求多寬容幾日,可是張飛不但沒有聽,反而打了兩個人一頓。而且還揚言如果三日內做不出,就砍了兩個人的頭。

當晚張飛喝酒過多就醉了。範疆和張達兩個人心知肯定完不成任務,橫豎都是一個死,不如拼一把,結果兩個人趁着張飛喝醉睡着的時候,將張飛殺害。其實這就有點讓人意外了,張飛可是大將軍,手下將領衆多,爲何被兩個無名小卒給這麼輕易就得手了呢?

其實很簡單,上面熬哥已經說了,張飛的手下忠誠度幾乎爲0,有可能手下心裏明明知道,這兩個人要對張飛不利,可是心裏早已經恨張飛入骨,見有人要殺害張飛,高興還來不及呢,又怎麼保護他。

所以說三國中,張飛死得活該。畢竟是他先逼迫範疆和張達兩個人完成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讓兩個人和張飛形成了你死我活的境地。而張飛之前對手下又是非常的殘暴,所以眼看他被殺卻無人管!

可是作爲三國中,五虎將之一的張飛,最終卻被這樣兩個無名小卒所殺,你說憋屈不憋屈呢?

張飛死了活該2

三國時期關羽和張飛爲什麼慘死,是自身原因,還是外在原因

三國時期天下大亂,諸侯割據,同樣也是一些有志之士建功立業,效命沙場的機會。關羽和張飛這兩個大名鼎鼎的人物想必沒有人不知道吧!他們兩個可是真正意義上的,從一介無名小卒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達到聞名於天下。有人就說了,爲什麼這麼厲害的兩個人,最後卻沒有好的結局,死於鼠輩的手裏?到底是自身的原因,還是外在原因呢?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

首先看關羽。關羽關二爺,自古以來就是忠義雙全的化身,被人們所崇拜,其戰績可謂是驚人啊!過五關斬六將,斬顏良誅文丑,水淹七軍,威震天下,有人就說了,這麼厲害的人,怎麼會有這樣的下場呢?那是因爲關羽性格孤傲和狂妄,再加上看不起士族。

自呂布死後,除了劉備,關羽開始目中無人了,再加上過五關斬六將,掛印封侯,更是狂妄,視天下英雄如同草芥,不把曹操、孫權等人放在眼裏,更輕視士族大夫,但是對士兵很好、很尊重,與他們生死同命。諸葛亮把荊州交於關羽時說過,東和孫權,北據曹操。可是關羽壓根沒有當回事,他認爲,孫權是一介小輩,無法與他相比,孫權來提親的時候,關羽狂妄的說過:虎女焉能嫁犬子。

這就給關羽的死埋下伏筆。關羽攻打樊城,對於呂蒙襲擊荊州還是不相信,他認爲呂蒙沒有能力攻打荊州,所以導致關羽敗走麥城,死於呂蒙之手。

張飛死了活該 第2張

再說說張飛。張飛是一個不拘於權屬的人,沒有太多的.禮數,更多的是有話直說,做事情沒有太大的耐心,容易急躁狂怒,而且喜歡喝酒,每次喝醉酒都要鞭打士兵,在戰場上,勇猛可當,很佩服用本事的人,關張兩兄弟在對人處事上是恰巧相反的,關羽善待下屬,而輕慢於士大夫,張飛敬重上層人物,而不體恤手下。

經常體罰和打罵手下,關羽死後,由於過度傷心,居然無理要求手下範強和張達三天之內,打造三萬套白旗白甲,以備東征伐吳。你想想,三天之內怎麼可能打造三萬套白旗白甲,最後由於沒有完成任務,被張飛痛打重罰,範強和張達非常不服,心生怨恨,趁着有一天張飛喝醉睡着的時候,走進他的營房,將他殺害。

由以上可以看出,關羽和張飛都是因爲自身的性格缺陷而導致慘死,關羽的死確實讓人惋惜,如此忠義之氣概,天下第一義士,落到如此下場。而張飛的死,有一種咎由自取的感覺,簡單來說就是自作自受,活該!關羽和張飛的死就標誌蜀漢走向下坡路,北伐戰爭不可能成功,給蜀漢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劉備再也不可能興復漢室了!

張飛死了活該3

噫! 飛死矣!——談劉備、張飛的兄弟之情

“噫!飛死矣。”是劉備聽說張飛手下都督有表送到時(上報張飛的死訊)說的話。

很多網友認爲,劉備這個反應太過冷淡,遠不及他在法正死時痛哭流涕的表現,並因此懷疑劉備和張飛之間的感情是不是像《三國志》寫的“恩若兄弟”。而在下的觀點與上述網友正好相反,我在“噫!飛死矣。”這句話裏看到的不是冷漠,而是濃濃的兄弟之情。

有的網友認爲“噫!飛死矣。”裏的“噫”等同於現在表現疑問的“咦”(咦?張飛死了),或表示驚異的“啊?!”(啊?!張飛死了)。這是相當不準確的。

“噫”是一個古代口語感嘆詞,其含義很難用現代漢語說清楚,不過這個詞所含的感情十分強烈,只有在人感到非常悲痛、震驚、不平時才使用。

例如,孔子在得知愛徒顏淵去世後,發出了“噫”的悲呼(《論語˙先進》: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再如,孔子的弟子子夏聽說子游(也是孔子的弟子)將他的教育方法說成“捨本逐末”時,氣憤填膺,說道:“噫!言遊過矣。”

還有,東漢梁鴻(就是與孟光舉案齊眉的那個梁鴻),在路經洛陽時,見宮殿巍峨富麗,感嘆帝王奢靡、耗盡民力,而作“五噫之歌”:陟彼北芒兮,噫!顧覽帝京兮,噫!宮室崔嵬兮,噫!人之劬勞兮,噫!遼遼未央兮,噫!詩中“噫”的使用充分表現了作者的對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對帝王的強烈不滿。

張飛死了活該 第3張

由此可見,“噫”在古代實有特殊之意義。劉備在張飛死時,悲呼“噫”,其情之切、其心之痛,當與孔夫子失去愛徒死時一般。

而且,“噫!飛死矣。”一句極爲簡單、極爲口語化,可見是劉備情感的自然流露,其中體現了劉備與張飛的相知之深(劉備常勸張飛不要對手下太過苛暴,但張飛不聽,結果最終死在了這上面),關係之親近、以及對老友的死的震驚和對命運無常的無奈悲嘆。這種由心而發的語言,要遠比冠冕堂皇的說辭或痛哭流涕的作秀更加真摯和強烈。

此外,張飛死時,劉備也已經是烈士暮年,與他同時代的敵人(曹操)、朋友(關羽)都先後辭世,如今小他7、8歲的張飛也先他而去,劉備怎能不傷感,其“噫!飛死矣。”一句實包括了無限的悲傷和落寞。

最後,還要說一說那些有關黑化劉備的說法。

很多人認爲劉備佔據益州後,就開始與昔日的戰友離心離德,恨不得關、張等手握兵權的元老舊臣早些玩完。這種說法不是完全沒有道理,誰也不敢保證(同時誰也不知道)劉備到底有沒有這種心理,但我們要注意的是,關、張畢竟沒有造反,甚至沒有造反的跡象。特別是張飛,他對劉備幾乎言聽計從,劉備也沒表現出不信任張飛的意思。而且張飛在死之前,沒做過任何讓劉備不滿的事。

因此,劉備可能對張飛有猜忌,但相比以往幾十年出生入死的感情,劉備的猜忌只能算是心中的一絲陰影。更何況張飛在這一絲陰影變大之前,已然去世,劉備於情於理都沒有不傷心的道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