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合羣原因有哪些

本文已影響2.48W人 

孩子不合羣原因有哪些,現實生活中我們大部分家長都非常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不過有部分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不太合羣,那麼孩子不合羣原因有哪些呢?下面就看看答案吧

孩子不合羣原因有哪些1

先來看一下孩子不合羣的原因:孩子不合羣的最主要原因是孩子的父母和家庭成長環境的影響,從小開始,每件事情都是由父母代爲操辦,比如:在小區玩的時候,大人總是先開口教着孩子稱呼別人等,影響孩子獨立性格的建立。

孩子不合羣的危害性極大:會直接影像孩子去適應社會大環境以及學習生活的進度,脫離了羣體生活,會讓孩子的秉性脾氣變得“古怪”、難以相處,和別人在一起,不是打架就是無話可說。

首先家長要多帶着自己的寶寶出去玩,不要成天“關”在家裏看動畫片或者是自己玩遊戲,在外面玩的時候,也許剛開始寶寶只是看着別的小朋友玩,但是時間長了,也會慢慢融入其他的孩子羣體的。

孩子不合羣原因有哪些

在外邊和別的孩子玩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要過多的“干預”,讓孩子自主處理和小夥伴之間的關係,比如:在動物園、小區小型活動場地或者是遊樂場,讓孩子和其他的朋友一起玩(排隊滑滑梯等),而不是家長教着他怎麼玩。

還有就是,家長要在家裏多教孩子一些“和小朋友相處”的經驗方法:不能動不動就推到小朋友、不要朝小朋友吐口水、還要教會自己的孩子“換位思考”等方式方法,讓自己的寶寶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家長們還要多組織(參加)一些孩子們之間的聚會,當成他們的“大朋友”來和他們互動,讓孩子們之間多多互動,還要多參加一些幼兒園組織的活動,和別的家長也多互動,給寶寶們樹立榜樣!

孩子不合羣原因有哪些2

一、首先,我們來看看什麼叫“不合羣”。

孩子三歲以後,如果較長時間不和小朋友一起遊戲、經常獨處、以及被別的小朋友孤立等等,都可以稱爲“不合羣”。

心理學中所講的“不合羣”是指兒童在與同齡人交往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孤獨、寂寞或懶於交際的一種特殊心態。

孩子如果總是“不合羣”,就會因爲缺乏與同伴的交往,而產生孤獨、執拗、任性等不良心理,這對智力發展和情感健康都很不利。

因此,引導孩子喜歡交往、順利交往,使他們願意參加羣體活動,是家長和老師的責任。

二、其次,孩子“不合羣”的真正原因。

“不合羣”的孩子大體上可以分爲兩大類:一類表現爲沉默寡言、孤僻、害怕陌生人;另一類表現爲愛哭鬧、愛搗亂、愛逞能、愛惹是生非。而造成孩子“不合羣”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

孩子不合羣原因有哪些 第2張

1、孩子“不合羣”在某些方面是正常現象。

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獨特的“趨避性”,就是指當孩子第一次面對新事物,包括人、物或環境時所表現出來的反應。有些孩子天生趨避性低,不太容易很開放地與人相處。如孩子剛到陌生的環境,“不合羣”的短暫現象就是可以理解的。

另外有些孩子天生性格比較內向,喜歡安靜、獨處的環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對於這類孩子,父母不要強行讓孩子放棄自己的喜好,去迎合夥伴,要保持孩子自己的特質,從培養孩子興趣愛好開始,幫助孩子找到自己喜歡和擅長的領域,孩子自信後,利於他敞開心扉,更加積極主動。

而當孩子長到2~3歲的這個階段,大多數時間就是喜歡一個人玩,哪怕旁邊有同齡的小夥伴,他們也最多是“相安無事”地自管自開心。3歲前孩子們以旁觀或獨自遊戲形式爲主,4、5歲後才發展爲合作遊戲或協同遊戲。

所以如果一個3歲前的小孩總是喜歡一個人玩玩具,而拒絕分享或不想跟人一起玩,甚至爲了獨自玩耍而搶玩具,那是正常的,不能因此認定孩子性格“不合羣”。當然,也會有部分早熟的孩子在3歲前喜歡跟別的小朋友玩。

2、孩子“不合羣”和家庭教育有關係。

1、家庭氛圍不良

比如父母關係不和、爭吵不斷,或父母長期不在家,缺少親子交流等。這樣的家庭環境極易導致幼兒產生心理壓抑。孩子渴望交往但又不敢與其他人交往,害怕遭到拒絕,長此以往極易形成自卑、孤僻、消極的內向性格。

2、養育方式不正確

不良的養育方式包括過分溺愛孩子,導致幼兒“有求必應”;總認爲“只有”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形成了幼兒“虛高”的自我評價;隨意訓斥、打罵幼兒,給幼兒的生活帶來陰影。溺愛和“虛高”的自我評價極易使幼兒形成過分的自我中心、過度依賴、倔強、適應能力差等不良品質或習慣,從而使幼兒缺乏交往動機,直至不願交往。“大棒政策”更加不能培養主動交往的幼兒,相反很可能給幼兒的交往造成終生障礙。

3、交往環境單一

部分家長因爲擔心孩子的“人身安全”,防止孩子被同齡夥伴抓咬,就禁止孩子與其他同伴交往,導致幼兒交往的機會被剝奪。如果孩子在幼小的時候缺少正常的交往環境,就會缺乏交往的基本技能,不會商量,不會謙讓,不會主動爭取朋友,從而直接影響幼兒交往態度的形成和交往能力的提高。

而很多孩子由保姆照顧,保姆不愛出門,不愛說話,孩子也會受不良影響,喜歡自己待在家裏玩,很少出去。時間長了,必然就缺少與人交往的經驗。這類孩子到人多的地方也“不合羣”。

3、孩子“不合羣”是病理問題的表現。

大多數的“不合羣”現象都可以通過家庭的努力而改變,但一些疾病同樣也會導致孩子出現“不合羣”的表現,常見的有:自閉症、抑鬱、語言障礙。

自閉症,自閉症是一種生理心理的嚴重疾病,往往表現爲:對人完全不感興趣,很少主動和人交流,只對無生命力的物體感興趣;嚴重的語言表達障礙,說話極少甚至終身不說話;興趣愛好非常單一,經常重複很刻板的行爲,比如反覆玩一個玩具、每天吃同一種菜等、反覆說一句話等;大多數智力有障礙。

抑鬱,如果孩子突然對幾乎所有的玩耍方式失去興趣,表現爲情緒低落,憂愁,容易發脾氣,覺得自己很差勁,做什麼事都往後縮,同時伴隨有胃口不好、疲乏無力、睡眠反覆不正常等。這樣的情況若持續2周以上,就要考慮是否有抑鬱症的可能。

語言障礙,如果孩子說話比其他孩子晚很多,到3週歲還不能和家人、同伴有最基本的溝通表達,就有可能是生理或心理原因導致的語言障礙,須及時請醫生干預。

當然,爸爸媽媽不要太過驚慌。孩子是不是真的得了這些病,不是我們自己說了算的,需要到專業的兒童精神科、心理治療機構讓專業醫生來判斷。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