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性別

本文已影響8.59K人 

人們無法改變的事實是性別,一個人如果不滿意自己的性別,男性或女性,這樣將會是非常不愉快的一生。在我們的社會中,也出現了很多變性的現象,以前重男輕女的觀念隨着時代的進步也淡化了不少,但是在許多人們的心中,都會無意的流露出來。下面讓小編帶你一起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如何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性別
如何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性別1

人們重男輕女的現象對孩子或多或少都會產生着不利的影響,但重要的並不是其他人怎麼想,而是父母是否對自己的角色性格已欣然的接受。媽媽應從自身出發,爲女兒樹立身爲女性的滿意感,纔是根本之計。

媽媽應在家中努力做一名開朗、快樂的女性。通常,在家中都是女性在操勞家務,比較辛勞,主要承擔着照顧孩子的工作。媽媽多半是具有犧牲的精神,常常都是先爲他人着想,最後才輪到自己。

當孩子看到媽媽的表現便會發出“媽媽好偉大,很幸苦”的感嘆,但其實媽媽除了這些印象外,更多的也要展露出自己爲自己的角色而滿足和欣慰的一面。多將自己愉快的感受傳遞給孩子,這樣一來,孩子不但可學到媽媽的開朗,也會隨之有喜悅的氣氛。

如果媽媽只是向孩子一味地訴苦,今天從早到晚都是我一個人在忙,好苦,那隻會讓孩子變得擔心起來,尤其是女兒會感到到女性的自憐。

其實爸爸在幫助女兒建立自尊心方面所發揮的作用更大,媽媽和爸爸平時相處的情形,以及愛媽媽的方式,都會深深的刻在女兒心中,這些在女兒心中都會逐漸形成女性形象。爸爸對媽媽的關愛、尊重和忠誠,女性的價值感女兒便可感受到;同時也讓兒子學會如何尊重女性,學到男士的寬容大度。

相反的,如果在家爸爸隨意的指責媽媽,這會讓女兒感到女性是第二等人,這樣她會爲媽媽感到委屈、心疼之餘,也會感到了女性的悲哀,而不能感受到女性生命中的光耀充實。

將來女兒也會爲人妻母,她也希望能夠在未來得到一份尊敬和自重。如果爸爸對媽媽的尊重在她成長的歲月中目睹了,那麼她心中的自敬自重的心態也會油然而生,不必可以的去追求。

在許多家庭裏,性別角色的輕重也有朝另一個方向發展的趨勢。現代社會中不乏妻子權威較大,能力較強、作主較多的典型。這種情形之下,反而要留意提高男性的尊敬了。

男性雖然是強者,但同樣需要心理上的支持、愛護以及尊敬。當媽媽的要爲兒子樹立一個可敬的“爸爸形象”,因爲那是兒子的典範,他將模仿爸爸,學習做個男人。

智慧的女性知道尊敬自己的丈夫,對他順服而非怕懼,體貼而不縱容,依恃而非指使,敬愛丈夫使他信心十足,則受惠的將不只是夫妻雙方,更是自己的孩子。

近代提高女權的運動興盛,從根部着手的做法應當是,使下一代的女性有發自內心的自重感,使下一代的男性有尊重女性之心。這需要父母在彼此的敬愛當中,接納對方,會由內而外浸透出一種自信之美,雙向地提高彼此的自尊和滿意程度。

每一個人都需要來自異性的肯定和情感,夫妻雙方自然應當充分發揮這種功能,這樣,孩子也將會愉快,滿足地去學習做一個女人或男人。

總結:重男輕女的觀念在社會中會漸漸的淡去,本來生來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男女之別在社會中也會逐漸的淡化,有的女兒在出生後變不會感受到自卑,特別是家庭中爸爸和媽媽一定要做榜樣,不能做有些對女兒會感到做女性的不好。

如何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性別2

這個時期關於性生理方面,要不要進行教育呢?回答也是肯定的。首先,前面講過了,她會問到自己身上的器官,應該告訴她。她也會從男孩子身上,看到自己沒有的東西,她提問時,家長應該告訴她,那是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區別,當然沒必要講得更多,這個回答會使她滿足的。

那麼,到了4、5歲,她會問媽媽,自己是怎麼來的',對於這個問題,幾乎每一個父母都會遇到,歷來的做法是瞎編,比如:“撿來的。”“送子娘娘送來的”等等,再比如“真沒羞,問這個”或者“長大了你就知道了。”

這種做法的結果,一是孩子會不信任父母,認爲父母欺騙自己。二是孩子會將這個疑問存在心裏,並且遇到有關這方面的問題,永遠不向父母提起,稍大一些時,在這個問題上,反過來對父母持欺騙態度。三是使得這方面問題在孩子心目中顯得神祕,刺激了她的好奇心,更加着意去了解和探索,甚至自己去找書或與同伴去研究,這會給壞人以可乘之機。當然也可能導致她怕接觸這類問題,而使她將來的性生活不健全。

這些,當然都不是父母希望的後果,那麼怎麼辦纔是正確的呢?事實上,每一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解答方式,完全不能強求一律,農村孩子經常見到動物的活動,父母可以結合這個來講。居住在城市的父母也因知識水平和職業不同,對孩子採取不同的方式,但要掌握一個原則——不能欺騙!事實上,只要一次講明白了,她以後不會總問的。

既然不能強求一律,到底怎樣回答纔是最妙的呢?僅舉一個例子:“你看見這朵花了嗎?這個中間的,是媽媽,旁邊的是爸爸,爸爸把花粉授給了媽媽,就結了果子。人也是一樣的,你就是這個果子,你看,這個花媽媽肚子圓圓的,那就是它的孩子,你先是在媽媽肚子裏,很小很小,媽媽吃了好東西,變成營養給了你,你就長大了,就從媽媽肚子裏’出來了,就是現在的你了。”

總之,不要講假話,不要騙孩子,但也不必講得過細。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