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粗大動作表現爲

本文已影響2.89W人 

新生兒粗大動作表現爲,粗大動作,包括頸肌和腰肌的平衡動作以及爬行走、跑擲跳等動作。兒童的運動能力是反映神經系統成熟水平的重要指標。下面就來看看新生兒粗大動作表現爲。

新生兒粗大動作表現爲1

寶寶的動作發展分類

寶寶的動作發展可分爲兩大類,分別爲粗動作與精細動作。

精細動作主要是手、腳小肌肉的運用,大多與手眼協調能力有關,隨着智能的增進會發展出更多精細動作;

粗動作發展涉及頭頸部、軀幹,還有四肢等及「大肌肉」的動作跟控制,包括擡頭、翻身、坐、爬、走等大動作發展。嬰兒的動作發展依序由近端(軀幹)到遠端(肢體),由頭至腳。寶寶的動作發展與骨骼肌肉、大腦、周邊神經系統、感覺統合、心理認知等方面的成熟有關。

頭部控制

擡頭(腦部的垂直控制)

大約2個月左右時,寶寶可以將頭擡起45度;大約3個月左右時,則可擡起將近90度。4個月以後的寶寶,頭頸部逐漸較有支撐力,比較不會再軟綿綿的(這時候醫師通常會做一個測試,就是讓寶寶仰躺在牀上,將他雙手拉起,寶寶的頭部與身體應該會呈直線,而不會軟綿綿地向後垂。)寶寶4個月以後,如果頭頸部仍較軟,可能是低張力的警訊。

寶寶2個月以後,可以讓他清醒時俯趴,拿玩具在他的面前吸引他的注意力,讓他練習擡頭。但是時間不宜過久,以免寶寶太累,要給予適度休息。此外,寶寶俯趴時,父母一定要看着他,牀也不能太軟。

轉頭(腦部的水平控制)

寶寶大約2個月開始,就開始會有社會性行爲,例如對父母笑。當父母在寶寶的身旁逗弄他時,他可能會轉頭對父母微笑。因此如果想讓寶寶訓練轉頭的能力,可在他身邊兩側跟他玩,讓他轉頭。

新生兒粗大動作表現爲

翻身

大約3~4個月時,寶寶可由側身或趴翻成仰躺;約6個月的寶寶,可從仰躺翻成俯趴。

從寶寶4個月開始,逐漸可以開始訓練寶寶翻身。訓練最簡單的方式爲拿玩具在寶寶的前方逗弄,再慢慢轉到寶寶的側面,他可能會因爲想拿玩具而翻身。或是不拿玩具,改成跟寶寶說話也可以,父母一樣從正面再慢慢轉到寶寶的'側面。

另一個方式更積極,不過稍微比較困難一點,父母可考慮是否要這樣做:當寶寶仰躺在牀上時,握住寶寶的兩腳,將一腳橫過另一腳呈X形交叉,寶寶可能會自然而然想將身體也翻過來。不過有些力量比較不足的寶寶這樣翻過來時,手容易被卡在身體下方,父母要幫他將手拿出來。

倘若寶寶6個月以後仍然不會翻身,要請醫師評估。有時候不一定是肌肉張力不足,也可能是練習不足所致。其實有些寶寶即使沒做任何訓練,時間到了、能力與條件發展成熟,自然就會翻身了;有時候則是在親子玩樂、互動中,寶寶就自然翻身了,所以父母不一定要刻意侷限於特定的訓練模式,多與寶寶互動即可。

大約6個月的寶寶可扶着坐;7個月的寶寶可以用屁股獨坐一陣子、手不用撐;8、9個月才能坐得穩。如果寶寶9個月仍不會坐,要請醫師評估。多數寶寶會採雙腳向前的環形坐姿,這是最正確的坐姿;又因爲寶寶的筋骨較軟,大腿向打外開、兩腿分別彎向屁股後方的W形坐姿也很常見(W形坐姿與地面接觸的底部面積大、坐得較穩,但是要從坐姿起身比較不方便)

1歲前W形坐姿不算異常,通常只是暫時過渡期,父母不用刻意矯正坐姿,只要持續觀察、讓寶寶自然發展即可。當寶寶的肌肉張力發展較好時,大多會自行調整成環形坐姿;不過如果3歲以後還有W形坐姿,可能會對骨骼的發展不好,建議看醫師矯正。

當寶寶5、6個月以後,可讓寶寶靠着沙發背坐、或靠在媽咪的胸前坐,來進行靠坐練習。寶寶通常練習坐幾秒後,就會因坐不穩而往一旁倒,這是正常的,隨着年齡增長,適度練習會愈來愈進步。

新生兒粗大動作表現爲2

嬰兒粗大動作的發展特點

0-2個月 俯臥時會轉頭 俯臥時頭能擡至45度 仰臥時手腳會亂動,且兩腳會在空中交互踢 身體被直立抱起時,頭雖會往下掉但脖子會用力使頭頸挺直。

3-5個月 俯臥時會用手肘支撐,將頭、胸部擡高,頭能擡高至九十度。 俯臥時會將手臂伸直,以手掌撐牀,將頭、胸部擡高。從俯臥翻身至仰臥。從仰臥被拉起時,頭不會往後掉。從仰臥被拉至坐時,會主動抓住對方的手坐起。

6-8個月 坐在椅子上身體會挺直。 被扶着腋下站立時,雙腳能支撐身體的大部分重量。坐時僅靠手輕微的撐地,能獨立做穩幾秒鐘。仰臥時頭會擡高。從仰臥翻身至俯臥。坐時僅靠手輕微撐地,能獨立坐穩維持一分鐘。從坐姿被拉至站立時會主動抓住對方的手站起來。

9-10個月 會用手及膝蓋、異側手腳交錯地爬行移動。不需靠手撐地能獨自坐穩十分鐘。坐時會扶着傢俱站起來。會扶着傢俱或東西邊緣側走。一手被牽着時會向前邁步。獨立站立。

新生兒粗大動作表現爲 第2張

12-15個月 獨立行走。 用爬的上樓梯。站立時會把球丟出去,但無法丟在定點。行走時之起動、停止及轉彎,皆能控制自如不會跌倒。獨立從俯臥轉換至站立。倒退走。

16-19個月 會跑步但不穩。 用一手扶着扶手上樓梯。用爬的下樓梯。會由站姿坐到小椅子上。會爬上大人坐的椅子。扶着時能單腳站。

20-23個月 用一手扶着扶手下樓梯。 會蹲着玩,且不扶東西能從蹲姿轉換至站姿,或從站姿轉換至蹲姿,皆能控制自如不會跌倒。原地跳躍雙腳同時離地。

24-27個月 會扶着扶手,用雙腳同上一階梯的方式來上下樓梯。 會雙腳同時站在平衡臺上不會跌倒。會踢球。雙腳會一起從樓梯最後一階往下跳。

28-31個月 會腳跟接腳趾的方式行走。 會單手擡高過肩丟小球5-7呎遠。在平衡臺上能腳跟接腳趾的方式行走不會跌倒。用正常大人的方式從仰臥轉換到站姿。

32-36個月 腳踩踏板騎三輪車。 兩腳交替上下樓梯。能單腳站立不跌倒。採用正常大人的走路模式行走。走路時雙手交替擺動自然。跑得很平穩。

新生兒粗大動作表現爲3

寶寶粗大動作的發育有什麼特點

擡頭:

初生的新生兒頸肌完全無力,在從仰臥位扶至坐位時頸肌僅有短暫的張力增高。其後頸部肌張力增強,故小兒首先能在俯臥時仰頭。檢查從仰臥位扶起時的頸肌張力,3個月,小兒頭仍稍後垂,4個月時頭、頸、軀幹可維持在一個平面上。檢查扶坐時的頸肌張力,2個月的嬰兒扶坐時只能間歇地勉強地仰頭,4個月時才基本上能自由擡頭。在俯臥位,1個月時,下頦能短暫地離開桌面擡起。

2個月時頭能經常保持在中線上,下頦可離開桌面呈45%。3個月時,下頦和肩部均可擡起離開桌面,面部與桌面角度呈45° ~90°,上肢可撐起支持部分體重,胸部可離開桌面。4個月時胸部可離開桌面,面部與桌面角度呈90。

坐:

新生兒被扶至坐位時頭完全下垂;1個月時,由於腰肌無力,扶坐時背脊彎曲呈半圓形;3個月坐時腰呈弧形擡頭達數秒鐘;4個月坐時頭不再後垂,在坐位時搖晃軀體,頭隨之搖擺不定,這時背部儀在腰部出現彎曲;5個月時依倚而坐時能直起腰部,頭不再搖擺不定;6個月時拉其手能從仲臥位坐起,能自己用手自己向前撐着坐,可坐在嬰兒車或有圍欄的椅子上;

7個月可獨坐,但有時兩手向前支撐;8個月不用手支撐可以獨坐;9個月能坐穩,往前方傾斜時能保持平衡而不倒;10~11個月時,能坐得很穩,並能改變姿勢,可由坐位改成俯臥位,或由俯臥位改成坐位;12個月在坐位時能左右旋轉去取物而不跌倒。

新生兒粗大動作表現爲 第3張

爬:

新生兒俯臥位時有反射性匍匐動作。俯臥位的小兒,1個月時在前庭扶正反射(righ-tingreflex)及上肢支撐反射的作用下,能以肘撐起身軀,並交替向前伸手試圖抓取手不能及的物體,這是匍匐動作的開始;2個月時能在俯臥位交替踢腿;

3~4個月時可用肘支撐上身達數分鐘之久;5~7個月嬰兒可用手支撐胸腹使身體離開牀面,有時能在原地轉動;8~9個月時能用上肢往前爬;1歲嬰兒爬時可手膝並用,少數嬰兒可用手及足撐起全身爬或坐着滑動臀部向前移動;1歲半時會爬臺階,“爬”對小兒胸臀部發育及提早接觸環境有幫助。

站立和行走:

新生兒期可引出踏步反射,2~3個月時,當嬰兒被扶至立位時,髖、膝關節彎曲;6個月當呈立位時,兩下肢可支持其體重;7個月扶站時,小兒能高興地蹦跳;9個月時可扶站;11個月可扶欄獨腳站,或作蟹行,此時攙着兩手能向前走;13個月能獨走,但兩下肢分開,基底很寬,每步的距離大小、方向也不一致,肩部外展,肘彎曲;

15個月能爬樓梯,可自己站起,站得很穩,繞物體轉彎時還不靈活,行走時不能突然止步,可自己上下樓梯(每個臺階需先後用兩隻腳去踏),能拾起地上的東西而自己不跌倒;2歲時步態較穩,但仍需眼的協調,能跑2~3步,但不能迅速起步及停止,上臺階時可一步一個,能獨腳站立數秒鐘;4.5~5歲時能快步奔跑,並伴有手臂的協調擺動。

跳:跳的動作以兩足交替走下臺階爲開始(約1.5歲時),此時也能一腳跨越低障礙物;2歲時能並足躍下一級臺階,也能並足往前跳及原地跳躍;3歲時能用一腳跳過低障礙物;約2/3的小兒在4.5歲時能跳穩,2.5~3。5歲時開始用獨腳向前連續跳1~3步;5歲可連跳8~10步;6.5歲時才能較好地蹦跳及奔跑。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