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的特徵有哪些

本文已影響1.02W人 

新生兒的特徵有哪些,媽媽們懷胎十月生下自己的孩子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新父母對於新生兒總是關愛有加,往往孩子的發育是非常快的,每個月都會有一些變化的,以下分享新生兒的特徵有哪些

新生兒的特徵有哪些1

1.呼吸系統

初生兒會立即開始呼吸,但因爲呼吸器官發展還不完善,呼吸可能會呈現頻率較快、呼吸深度較淺的狀態,不是很有規則,大約40-60次/分鐘,早產寶寶甚至可能會有暫停呼吸的狀況。

2.循環系統

與常人相比,新生寶寶心臟跳動比較快,大約120-160次/分鐘,血壓大約6.12~10.64kPa(46~80mmHg) ,部分嬰兒可能伴有心臟跳動雜音。

3.消化系統

新生兒在出生之後的12個小時內開始排便,有的會在娩出的過程中就開始排便。孩子剛開始排出的咖啡色或是深綠色的糞便就是胎便,當吃了母乳以後,顏色就會變爲棕黃混合,一天會排數次。如果在出生後的24小時之內都沒有排便,並且腹脹、嘔吐,應及時去看醫生。

4.泌尿系統

在降生6個小時內,新生兒就會排尿,但前兩天的尿量會比較少,但每天至少60ml。如果出生後24小時至28小時都沒排尿,需要喂20-30毫升的10%的葡萄糖水,再觀察是否排尿。如果還是沒有排尿,則應及時去看醫生。

5.神經系統

新生兒的大腦興奮度較低,容易入睡,並且睡眠時間長,大致在18-22小時,只有少數嬰兒會產生睡眠時間較短的狀況。長大後,孩子往往就睡得少,玩得多一些了。

新生兒的特徵有哪些

6.體溫

剛從母體裏出來時,孩子的體溫會降低,之後就會逐漸升高至36-37度,並且易隨外部環境發生變化。由於神經系統還未發展到成熟階段,初生兒是不能很好地實現體溫的'自我調節,因此極易被外界環境溫度所幹擾。因而當外部環境的溫度過高時,初生寶寶可能就會產生脫水熱,反之,過低就可能導致肺炎或硬腫症。

7.免疫

與常人相比,新生寶寶的免疫能力比較弱,易受感染性疾病的傳染,因而要做好防感染工作。

8.粘膜

新生兒由於黏膜分泌物的堆積,會在口腔黏膜中出現黃白色的小斑點,即“馬牙”,馬牙在幾個星期或是幾個月後就會自動消失。新生兒臉蛋肥嘟嘟,在臉頰兩邊還會有兩塊厚厚的小脂肪。別以爲這是孩子賣萌用的,其實這叫做“螳螂嘴”,特別用來幫助寶寶吮吸。爲避免感染,父母不能割掉或擦掉二者。

9.能量和體液代謝

在降臨的首日,新生寶寶所要的總能量應該達到100~120千卡/千克,每天用以代謝的能量應達到50千卡/千克。新父母只需要正確地用母乳、牛乳或者配方乳餵養新生兒即可達到能量需求。

新生兒的特徵有哪些2

1.外表特徵——出生時哭聲響亮,四肢屈肌張力高,皮膚紅潤,胎毛少,覆蓋有胎脂,耳廓發育好,乳暈明顯,可摸到結節,指甲長過指端,足底皮紋多,男嬰睾丸已降入陰囊,女嬰大【陰】脣完全遮蔽小【陰】脣。

2.皮膚黏膜及臍——皮膚薄嫩,血管豐富,易感染,臍帶生後1~7天后脫落。

3.體溫——體溫中樞發育不完善,調節功能差,易隨外界溫度變化。

4.呼吸——呼吸中樞不成熟,以腹式呼吸爲主,呼吸節律不規律,40~45次/分。

5.循環——心率快,約l20~140次/分。且波動較大,範圍在90~160次/分之間。

6.消化——胃呈水平位,賁門鬆弛,幽門緊張,易發生溢乳,生後24小時內開始排墨綠色胎糞,3~4天后轉爲黃色糞便。

7.泌尿——腎功能差,易發生水腫或脫水。一般在24小時內排尿。

8.神經——新生兒腦相對較大,大腦皮質發育尚未完善,常出現無意識、不協調的活動。足月兒出生時已具備一些原始反射:如覓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擁抱反射,新生兒有神經系統疾病時,這些反射才能消失;正常情況下,生後數月這些反射自然消失。

9.免疫——可由胎盤從母體獲得IgG,數月後漸漸消失,而自身免疫功能尚未完善特別是分泌型IgA缺乏,故新生兒易患各種感染,尤其是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新生兒的特徵有哪些 第2張

二、護理:

1.護理診斷/問題

(1)有體溫改變的危險:與體溫調節功能不完善有關。

(2)有感染的危險:與免疫功能不完善有關。

(3)知識缺乏:家長缺乏有關餵養及護理知識。

2.護理措施:

(1)預防體溫改變的護理:保暖,將剛娩出新生兒皮膚擦乾並用溫暖毛巾、小棉被包裹,外置熱水袋。適宜的環境、溫度、溼度對維持體溫非常重要,應將新生兒置於中性溫度下,即穿衣、包裹棉被、室溫維持在22℃~24℃

在這種適宜的環境溫度下,機體耗氧量少,代謝率最低,蒸發散熱量亦少,又能保持正常體溫,此溫度又稱適中溫度。此外新生兒室應陽光充足,空氣流通、清新。相對溼度在55%~65%.

(2)預防感染的護理:環境清潔,衛生應溼式清掃,每日紫外線照射30分鐘,工作人員必須身體健康,嚴格無菌操作及消毒隔離制度。新生兒衣服應柔軟,體溫穩定後可沐浴,水溫在38℃~40℃,每日一次,注意頭頸、腋窩、手掌等皮膚皺褶處的清洗,臍部保持乾燥,注意日常觀察。

(3)健康指導:宣傳母乳餵養優點,鼓勵父親參與日常護理,採用多種方式教會家長新生兒日常護理方法,強調新生兒出院後繼續照顧的重要性。

新生兒的特徵有哪些3

正常新生兒的特點:

1、呼吸系統。新生兒呼吸以腹式呼吸爲主,呼吸較淺,頻率較快,40次/分左右。

2、循環系統。新生兒心率波動範圍較大,通常爲90-160次/分,平均120-140次/分。血壓平均爲70/50mmhg(9.3/6.7kPa)。

3、消化系統。新生兒消化道面積相對較大,管壁薄,通透性高。胃呈水平位,賁門鬆弛,幽門括約肌發育較好,幽門相對較緊張,易發生溢乳。生後10-12小時開始排出胎糞,約2-3天過渡到正常糞便。

4、血液系統。新生兒出生時血液中紅細胞數和血紅蛋白量較高,以後逐漸下降。血紅蛋白中胎兒血紅蛋白約佔70%。由於胎兒血紅蛋白對氧有較強親和力,所以新生兒缺氧時往往紫紺不明顯。白細胞總數較高,出生後第3天開始下降。

5、泌尿系統。一般生後24小時內排尿,若生後超過48小時仍無尿,需要尋找原因。腎小球濾過率低,濃縮功能差,易出現水腫或脫水症狀。排磷功能較差,易導致低鈣血癥。腎對酸、鹼平衡調節能力不足,易發生代謝性酸中毒。

新生兒的特徵有哪些 第3張

6、神經系統。腦相對較大,大腦皮層興奮性低。脊髓相對較長,其末端約在3、4腰椎下緣,故腰穿進針應在第4、5腰椎間隙。出生時己具有暫時性原始反射;正常情況下,生後數月這些反射自然消失;新生兒巴氏徵、克氏徵可呈陽性。

7、免疫系統。胎兒可通過胎盤從母體獲得IgG,但數月後逐漸消失。IgA和IgM則不能通過胎盤,故新生兒易患呼吸道、消化道感染。人的初乳中含較高IgA,可增強新生兒的機體抵抗力。

8、體溫調節。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新生兒體表面積相對較大,皮下脂肪薄,血管豐富,易散熱。寒冷時因寒戰反射未建立,主要依靠棕色脂肪代謝來產熱,產熱量相對不足。新生兒通過皮膚蒸發和出汗散熱,室溫過高時,引起體內水分過多丟失,出現發熱稱“脫水熱”。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