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不肯招呼人時怎麼做

本文已影響2.03W人 

當孩子不肯招呼人時怎麼做?帶着孩子出門遇到朋友,總會讓孩子跟人打招呼,若孩子害羞不說話,父母不應該責備孩子沒有禮貌,而是要細心教導,下面帶你看看當孩子不肯招呼人時怎麼做?

當孩子不肯招呼人時怎麼做1

孩子見了人不肯打招呼,緣故大概有三種:

一是由於靦腆;

二不是明白見了人要打招呼是禮貌個人行爲;

三是將會受到人爲因素的受驚,不願意與人打招呼。

改正這一狀況的方式 以下:

1、三歲之上的孩子早已具有了一定的鑑別性別、鑑別年紀的能力,並且也具有了一定的語言人際交往能力。

她們瞭解一臉皺褶、有白頭髮的老年人是父母親,與父母年紀差不多的人是叔叔阿姨。

這時候,成人的教育理念要恰當,不必對孩子太過維護,尤其是在生疏的自然環境、生疏的人眼前,

要激勵孩子懂禮貌、敢發言,堅持不懈正確引導孩子招呼人,並對他說招呼優秀人才是懂禮貌的好孩子。

2、不可以由於孩子不肯招呼人而沒有孩子出門。

成人出門時要儘可能攜孩子,讓孩子和成人一起參加商務活動和與人相處,而且激勵孩子觸碰生疏的自然環境。

要重視結合實際塑造孩子的優良的禮貌習慣養成,並且成人要搞好孩子的榜樣,碰到親戚朋友或孩子不認識的人積極有禮貌地打招呼,

隨後再向孩子簡易詳細介紹,讓孩子積極地招呼人。

當孩子不肯招呼人時怎麼做

3、當孩子不肯招呼人時,不要說“這孩子不明白禮貌”

那樣會損害孩子的虛榮心,激發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導致難堪的局勢,而應當漸漸地正確引導,

由於孩子必須較多的試着和時間來融入新的事情,新的自然環境。

應當對他表達關愛、愛惜,而且隨同他找尋方式 ,積極張口招呼人。

如父親帶孩子在街上,碰到一位孩子父親瞭解的朋友,父親可對孩子說:“想個辦法,他叫什麼名字大伯,你應該對他說什麼呢?”

4、成人針對膽怯靦腆的孩子要加多關注

還能夠應用一些方法來協助融入他人類與環境,如事前將將會看到的陌生人的長相、特性告知孩子,並掌握孩子心裏的焦慮、儘量給孩子出示一些資詢,讓其有一定的充分準備。

5、協助孩子塑造信心

成人應考着去挖掘孩子的單獨技能,在生疏的自然環境,生疏的人眼前,讓孩子自身分辨該怎麼招呼生疏的人。

當孩子取得成功的工作經驗時,信心當然會提高。

當孩子不肯招呼人時怎麼做2

別急着給孩子貼“內向”、“沒禮貌”標籤

美國心理學家貝科爾說:“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很可能就成爲標籤所標定的人。”而這個標籤無論“好”或壞,對一個人的“個性意識的自我認同”都有強烈暗示作用,意味着孩子的表現會向着“標籤”所喻示方向發展。

所以在我們跟孩子溝通打招呼問題的時候,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籤,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情緒,有的父母處理不當,還會給孩子帶來影響。

他爲什麼不願意和別人打招呼?

當孩子不願意和人打招呼,並不是像大人想的那樣沒禮貌或者膽小,可能是:

交往太少,孩子對陌生人和羣體不適應

現在很多父母忙於工作,沒時間帶孩子社交,孩子由於很少與同齡孩子玩耍,交往能力得不到鍛鍊,這時候孩子就處在陌生狀態,周邊的人和事都是陌生的。在情緒上,孩子就容易產生消極心態,不願和人打招呼,時間久了,會變成“怕”見到陌生人,“怕”在衆人面前說話。

孩子不懂,不善於打招呼

由於父母的過度保護,在生活細節、日常生活中什麼事都不讓孩子接觸,從而使孩子缺乏生活經驗,過於膽小或依賴父母,面對陌生人,不知道怎樣去用適合的方式、恰當的行爲打招呼。

孩子心理因素和認知發展

不少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會告訴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說話”等話語,從而給孩子心理造成一定壓力,自然就產生逃避或防備的心理。

另外3歲左右,孩子開始有了羞恥感,這是自我意識發展的表現,這也就解釋了“這孩子小時候還很熱情,怎麼越大越不會叫人了”的情況。

當孩子不肯招呼人時怎麼做 第2張

別急,家長引導很重要

對,懂禮貌確實很重要,但並不是簡單的讓孩子說下“叔叔好,阿姨好”就OK 的。家長要讓孩子明白人際交往,相互尊重的重要性纔是關鍵。等孩子明白了打招呼的意義,就願意去主動打招呼。

家長多示範

父母是孩子學習和模仿的首要對象,在生活中,家長要多和人溝通打招呼,給孩子起帶頭作用。

讓孩子多去接觸社會

現在孩子生存的環境都比較單純,家長要爲孩子多創造一些接觸社會的機會,增加孩子與人相處的時間,認識不同角色,讓孩子嘗試體驗,當孩子經驗豐富之後,自然就會去主動打招呼。

鼓勵孩子多與人交往

有人的地方就是社會,就需要交往,孩子就需要在交往過程中不斷獲得社會性實踐能力,在與陌生人交往中學會從容淡定。而家長需要提供給孩子會辨別和選擇正確的打交道方式以及如何分辨是非。

人際交往能力是一種完善自我,駕馭生活能力,而如何讓孩子學會社交,也是每個父母需要解讀學習的課題。

當孩子不肯招呼人時怎麼做3

見人不願打招呼的孩子

三歲前的孩子,家長讓問候或再見,一般都會爽快麻利地答應,有些孩子到四五歲反而不願意和別人打招呼,爸爸媽媽在旁邊催促也不張口,即使遇到熟悉的人,還是不愛打招呼。

當孩子不願意和別人打招呼的時候,家長們會很着急,一方面認爲孩子沒有教育好,沒有禮貌,這樣做很丟人;另一方面父母的權威公然被挑戰,孩子不聽話讓自己很沒面子。

父母很容易把孩子不跟他人打招呼上升到孩子沒禮貌,沒教養,對別人不尊重,沒有基本的社交能力等高度,擔心孩子將來如何與他人相處。

當上升到這個高度後,父母的反應是又氣又急,此時的我們,最需要做的重點-探究孩子是什麼原因不打招呼。

探究孩子不打招呼的原因

三歲前的孩子多少還是盲目地聽從家長,讓說什麼就說什麼,問候或再見,如果再加上手勢,小孩子做出來會得到他人積極的反饋,家長會很高興,孩子看到並感受到家長是鼓勵他們這種行爲。

但是孩子到四五歲,在認識上開始有自己的判斷,有自己的喜好;在行爲上有自己的想法和主意決定去怎麼做,不想總是照着父母的話做。

這個年齡段(3-6歲)的孩子不與人打招呼的常見原因有以下4點:

一、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他不喜歡這個人或者不認識,就是不願意打招呼,即使媽媽說要問好,但是孩子基於自己的認知和決策,依然決定不打招呼。

二、孩子想換一種打招呼的方式,但一時沒有找到合適的說法,或者是還沒有反應過來,媽媽已經等不及先提醒孩子要打招呼,而事實卻是孩子也許並沒有不想打招呼。

三、孩子不想照着媽媽說的做,但又不知道應該怎麼做。

四、孩子認爲沒有必要打招呼,他自己沒有想到這個行爲是應該做,只關注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世界,媽媽說的道理他不理解,也不願照着媽媽說的那樣去做。

當孩子不肯招呼人時怎麼做 第3張

給家長的四個建議

針對常見的孩子不愛打招呼的四個原因,我們給家長如下的建議:

不要強迫孩子

如果孩子不喜歡或者不認識這個人,不願意打招呼,此時父母要做的是不要強迫孩子。

孩子想:“既然我不喜歡他也不認識,爲什麼一定要示好問候?我沒有理由這樣做呀。” 作爲家長,要做的`是去評估孩子面對的是一個什麼樣的處境,如果不是必須要孩子打招呼的場合,那就隨孩子的意願,我們自己打招呼就好。

如果是孩子也不一定要參與的場合,可以不帶他去,即使帶了孩子也不要命令他打招呼,因爲這個場合本來就不應該他去,他不是重點,也不必非讓他非常正式地跟人打招呼。

如果是一個正式的場合,家長需要提前做好鋪墊,把需要孩子做的事情具體化,可以說:“我們今天要去哪裏,或者什麼人來我們家,這些人和爸爸媽媽是什麼樣的關係,他們會對你如何,你在見到對方後需要問候或者還需要做些什麼”等等,這些也可以提前在家裏演練。家長把具體的事情做了特別的強調,孩子自然會明白事情的重要性。

如果沒有具體要求,而是所有的場合都讓孩子問好,孩子會覺得都是無關緊要,都無所謂的。

所以家長平時不是總催促孩子,而是在重要的、需要的場合提前和孩子做準備,強調打招呼的重要性,孩子會明白並且願意照着做。

多一些打招呼的方式

如果是孩子想換一種打招呼的方式,但是一時反應不過來。

家長就需要在平時主動地教孩子一些打招呼的方式,告訴孩子不同的場合,面對不同的人可以怎麼用,爲什麼這麼用,能得到什麼結果。

同時我們自己的示範也很重要,當我們主動跟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打招呼時,可以跟孩子說明一下,剛纔那個人是誰,媽媽跟他打了一個什麼樣的招呼,或者媽媽這樣說,是因爲在一個什麼樣的氛圍,可以具體、詳細的教,而不是隻會一味和孩子說要有禮貌,要打招呼。

認真介紹孩子與對方認識

如果孩子就不想照着媽媽說的做,那可能意味着媽媽平時總是命令孩子,三到六歲的孩子,已經不是之前的小寶寶,他不想鸚鵡學舌。如果希望孩子打招呼,最好的辦法就是介紹孩子,比如說:“這是張阿姨,媽媽的一個同事,這是小寶,他是我的兒子。”

只要家長事先給孩子一定的禮貌培養,這樣一介紹,對方又跟孩子示意問好,大多數的孩子會非常樂意地去問候,孩子自己也會覺得受到了尊重。

命令孩子去打招呼,本身就是不尊重孩子,孩子不喜歡被命令,他的不說話也會令你感受到不被尊重,這是互相作用、必然的結果。

如果我們尊重孩子,就要認真地介紹孩子而不是簡單粗暴地說這是某某阿姨,快問阿姨好。

清楚解釋打招呼的必要性

如果孩子不認爲有打招呼的必要,家長需要做的是給孩子解釋爲什麼必須打招呼,從社會規範、自己的言行、別人的感受,跟別人的連接等方面。

當我們看到別的孩子做得好,記得跟孩子分析,”剛纔那個小朋友主動跟我們問好,是不是覺得自己很受歡迎,小朋友很喜歡你,他和你的問好,你是不是很開心?而且媽媽也覺得這個小朋友很有禮貌,很有教養,我們對他也有很好的評價。”

如果遇到有些孩子也剛好不願打招呼,媽媽讓問好也不問好。我們也可以事後用這個機會跟孩子分析感受,"你看他媽媽讓他問咱們好,咱們已經都準備好了,反過去問他好,結果那小朋友都不說話,咱們是不是覺得有點失望?會不會覺得這個孩子是不是不喜歡我們,所以纔不理我們?會不會評價這個孩子好沒有禮貌,沒有教養呢?"

通過這樣的分析,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言行會給別人帶來什麼樣的感受以及會讓別人產生什麼樣的印象,相互之間又會因此產生什麼樣的連接?

這樣的情形可以多講幾次,既有別人的例子又有自己的例子,家長再做好示範,孩子逐漸地會明白,一般來說孩子到了六歲,小學階段就都會針對不同的情況用最恰當的方式、自覺、主動跟人問候。

如果前面這四點家長都能夠做到,這纔是切切實實的根據孩子的特點去培養孩子的禮貌能力。我們既要教會孩子多一些問候語,打招呼的慣常話。也可以教孩子一些日常打招呼,表示友好的話。

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明白,爲什麼要跟他人打招呼,這樣做的好處或者目的是什麼?我們要有耐心,留時間給孩子自己去觀察、模仿和體驗。

這裏要強調,以上給出的建議是針對正常發展的孩子,如果孩子是自閉譜系或者孩子智力有問題,不問候別人、問候很機械,媽媽讓說就說,鸚鵡學舌一樣,並沒有去評估對方,也沒有自己做決定的過程,這就要區別對待,還要看這個孩子是否還有其他的一些行爲屬於不正常的狀態。如果那樣,就要與正常的孩子不同的處理,上面的這些建議不適用於這些特殊的情況。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