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的故事

本文已影響1.59K人 

重陽節的故事,又名敬老節,重陽節日子是農曆九月,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節日關於重陽節的故事你們知道多少,下面小編整理了重陽節的故事,歡迎大家借鑑和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重陽節的故事1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期爲每年農曆九月初九。“九”數在《易經》中爲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爲“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爲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1-5]

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據現存史料及考證,上古時代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的活動;《呂氏春秋·季秋紀》中收錄,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爲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盂蘭盆節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4-8]

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爲一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寄託着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 [9-10]

201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每年農曆九月初九爲老年節。

重陽節的故事

節名

重陽節

重陽

“重陽”之名稱由來,得名於古籍《易經》中的“陽爻爲九”。在《易經》中,把“六”定爲陰數,把“九”定爲陽數,又爲“極數”,指天之高爲“九重”。“九”爲老陽,是陽極數,兩個陽極數重在一起,九九歸一,一元肇始,萬象更新。因此古人認爲重陽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祥日子。在古代有飲宴祈壽之俗。九月初九,日與月皆逢九,是謂“兩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時又是兩個陽數合在一起,故謂之“重陽”。明代張岱著《夜航船》雲:“九爲陽數,其日與月並應,故曰‘重陽’。” [13-16]

祭祖節

重陽節與除夕、春節、清明、端午、七月半等均是中國傳統的祭祖節日,祭祖是主要節日做節的一大主題。中國古代屬於農耕社會,農業文明,是極其重視祖先經驗的一種文明形態。中華民族自古就有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禮俗觀念,有着逢年過節祭祀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根本。 [17-18]

登高節

古代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重陽登高習俗源於此時的氣候特點以及古人對山嶽的崇拜。登高“辭青”也是源於大自然中的節氣,重陽節登山“辭青”與古人在陽春三月春遊“踏青”相對應。 [19]

敬老節

孝滿中華 德潤人心

近代,九月初九被賦予了敬老節的新含義。因“九”是數字中的最大數,九,是久長久遠的諧音,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陽,含有長長久久、長壽尊貴的隱喻在裏面。在民俗觀念中,又因“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且“九九”與“久久”同音,所以賦予有天長地久、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

重陽節的故事2

重陽節的傳說故事

此事傳至京城,安帝派宦官前來視察,見到了重陽女和玉佩,報知安帝。安帝召重陽女進京相見,父女擁抱大哭一場。後安帝貶黜閆氏,專門爲李娘娘修了娘娘廟,封重陽女爲重陽公主。安帝要留重陽女在宮中,重陽公主以母親葬在重陽、逢節要去祭奠爲由,執意回到重陽店生活。但每年九月九日前後,都要帶上菊花、茱萸和菊花酒、茱萸酒回京城一次,孝敬父王,順便把當地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等民俗傳入宮中。

重陽公主生在重陽,長在重陽,又在重陽結婚、生子,百歲而亡。當地羣衆爲重陽公主修了重陽道觀,年年重陽節前來朝拜。

重陽節的故事 第2張

重陽節的傳說故事二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恆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癒之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爲民除掉瘟魔。恆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於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恆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於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爲他的精神所感動,終於收留了恆景,並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恆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恆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爲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恆景騎着仙鶴趕回家去。

恆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準備。中午時分,隨着幾聲怪叫,瘟魔衝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恆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樑人吳均在他的《續齊諧記》一書裏曾有此記載。

後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另外,在中原人的傳統觀念中,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所以後來重陽節被立爲才老人節。

重陽節的故事3

重陽節傳說

據說東漢汝南縣有一個瘟神,九月九日出來作惡。瘟神帶走了恆景的父母,於是他決定阻止神仙,學習藝術,消除對人民的傷害。恆靜歷經艱難險阻,終於找到了一位神力超羣的仙女。他學會了制服魔劍。

恆靜回到老家,按照仙女的指示,在9月9日給每個人一片山茱萸和一杯菊花酒,並把村民們帶到山上避難。當瘟疫惡魔出現時,他突然聞到山茱萸和菊花酒的味道,然後他不敢往前走。橫京此時手持一把劍,殺死了瘟疫魔。從此,插茱萸喝菊花酒就成了重陽節的習俗。

在民俗方面,九有長壽之意,所以農曆九月九日也被定爲敬老日。2006年,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重陽節的起源

農曆九月初九是中國傳統的'重陽節。關於重陽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觀點。

1據《徐啓解集》記載,漢代桓景與易學宗師費長芳同遊多年。一天,費師傅告訴徒弟,9月9日是朱玉上山的日子。桓景一家因爲聽從了師父的勸告而活了下來,所有沒有撤離的牲畜都死於瘟疫。因此,每年的9月9日,我們都會外出登高避禍。

重陽節的故事 第3張

2道教起源於漢代。在道教經典《周易》中,奇數爲陽數,偶數爲陰數,陽數中的“九”爲“極陽”。9月9日,兩個“極陽”相遇,故稱“雙陽”。楊也意味着鋼鐵。重陽之所以被稱爲“二日”,是因爲它的意思是“兩鋼相遇”,以克服對方。因此,它被稱爲“二日”。攀巖的目的就是爲了解決攀巖“重陽而來”的習俗。

三。它起源於公元前五世紀春秋戰國時期。九月九日,他帶了很多人去爬山和城牆。秋天他感到涼爽和放鬆,所以他認爲這是一個好天氣。之後,他每天都出去爬山。在風俗形成之後。

然而,對於這三種說法中哪一種是正確的,歷史學家和民俗學家還沒有得出結論。

重陽節習俗

重陽節在中國有很多習俗。在一些地方,我們選擇爬山或爬塔樓。有些地方還選擇吃重陽糕,即一些糕點。有的會和親戚朋友一起欣賞菊花,喝菊花酒。或者插山茱萸、髮夾菊花,總之,不同地方的風俗習慣是不一樣的。

在中國古代,人們非常重視中國的傳統節日,因爲每一個節日都有自己的意義或是發生了一些重要的事情來紀念這一天。

近代以來,人們將稻果改造成一種獨特的九重稻果。優質晚稻用清水洗淨,浸泡2小時,撈出瀝乾,加水磨成漿狀,加明礬攪拌,加紅板糖,然後放入鍋上的蒸籠中,鋪上乾淨的抹布,然後用湯匙分9次舀入米漿,蒸幾個小時,成熟出籠,米和水果表面塗有花生油。

這種稻子分爲九層,可以打開切成菱角。四面透明。它甜,軟,適口,不粘牙。可以說是崇陽老人最好的禮物。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